自我調解日記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日因為身體不適,注意力只能短線集中,因而沉迷於常用的SNS。終日刷著不會跳出通知紅點的社群網站APP,反覆進行滑掉重啟的動作,拼命的搜尋各適有興趣的關鍵字,就只是為了要得知更多與自身無關,也無法使人成長的八卦消息與內容。

其實那些東西大多都與我無關,而我僅是看著看著就好像會產生一點連結與共情,因而停下腳步,導致私人的行程與進度大延宕。一直到剛才才終於決定遠離手機的,正好可以趁這時將自己還想說出口的話與心情轉化成文字並且記錄下來。


其實我還不太確定自己本身是否為高敏感族群或者是共感人,這個世界常常有太多太多資訊,一下子獲取太多會讓我迷失方向,加上本身對於自己的評價很低,各種地方都認為不如人的自己好像很難去作出突破。一直到自己在25歲那一年,透過原創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讓自己明白,人就是必須拼命衝撞,就算受傷了也是會好,之後這些傷疤與經驗將會使得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因為那個角色還是一個少年,在世界上的定位屬於年輕的靈魂,會哭會笑,會感到悲傷,會感到喜悅,更重要的是他可能比我這個創作者還要更加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相較於當時25歲的我還要更像屬於這個世界的居民,這讓我感到有些訝異,同時透過他的視角一起去認識這個本來應該是屬於我的「世界」。

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關於創作療癒自己的分享,我很高興很多人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認識自己,或是因為他人的創作中的某一句對話、某一個畫面、某一段經歷產生共鳴,找回屬於自己的力量。不論傷悲,不論歡喜,不論好壞,那都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也能說是一種提醒,而我認為這是創作者給予讀者的紀念品,不分時效性、不分時空,只要你能獲知這個訊息,那將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未知的影響,至於是好是壞則是看個人的造化了。

一個人的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而我屬於容易慌張與內耗的類型,每一次要向前跨一步都會容易東想西想把自己嚇個半死,必須時常提醒自己:我很安全,大家都跟我一樣不是第一次就能夠學會這麼多事情,如果現在不踏出去,可能什麼也辦不成,還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加上我本身又是容易對一成不變的事情厭倦,甚至是會壓力過大到產生不適的人,如果不在猶豫不決的時間內踏出去,最終還是只能當個縮在安全小窩的膽小鬼而已。

其實到現在也不完全下定決心,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正視自己喜歡的事情,想要做甚麼類型的創作,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之下,嘗試做看看並不會有太多損失。

加油吧,30歲的我。


住在白紙國墨水市。 喜歡簡單的圖像與文字創作,喜歡電影、音樂。 原創/二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裡是七味草太,其名字的意義是希望自己可以像小草一樣茁壯,不會輕易的被打倒。七味則是代表嘗盡人生百態的酸甜苦辣腥澀鹹,雖然還沒到達這種程度,如果可以的話,還希望這個世界可以多手下留情一些。 目前還在嘗試經營各式平台,想將前一年因為受到啟發所寫的大量二創及原創進行搬運、集中,目前正在緩慢整理中。
這裡是七味草太,其名字的意義是希望自己可以像小草一樣茁壯,不會輕易的被打倒。七味則是代表嘗盡人生百態的酸甜苦辣腥澀鹹,雖然還沒到達這種程度,如果可以的話,還希望這個世界可以多手下留情一些。 目前還在嘗試經營各式平台,想將前一年因為受到啟發所寫的大量二創及原創進行搬運、集中,目前正在緩慢整理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曾經,我也是個心猿意馬的人。工作時,我總是忍不住打開社交媒體;學習時,我的思緒總是飄向天邊;就連睡覺時,我也無法安心入眠,腦海中總是浮現各種雜念。這種狀態令我倍感困擾,直到我遇見了一位智者,他教會了我如何駕馭這匹野馬。 智者告訴我:「心猿意馬並非壞事,關鍵在於如何駕馭它。」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Thumbnail
我能夠理解生育問題非常複雜,這可能牽涉到一個人的自我價值、能不能符合社會期待,有時候對於某些人來說,也許尋求其他方法完成這件事,比起轉念容易得多......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6專注 #Day3 Q.當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感到心煩意亂,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重新專注? ✍️先暫時離開座位(家裡),出去走走停停散散心。 讓自己身心安靜下來,調整一下呼吸。 寫於20240626(週三)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6專注 #Day1 Q.這一週,關於「專注」,你承諾要做的事情是? ✍️拒絕內耗,可以利用冥想、閱讀、音樂、舞蹈或運動,書寫、畫畫……等,專注在喜歡與想做的事情上,透過專注而自我療癒。 寫於20240624(週一)
Thumbnail
昨天大夜班,本來想要用Netflix看點什麼,結果只是在滑手機,用交友APP,我覺得自己花了好多時間在上面,一想到一句話:「當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你就會成就什麼。」我就感到頭皮發麻,今天早上下班後,又花了大把時間繼續用交友軟體,我不喜歡自己這樣,可是我還是這麼做,好像這樣做可以轉移注意力,讓我不必
這幾日因為身體不適,注意力只能短線集中,因而沉迷於常用的SNS。終日刷著不會跳出通知紅點的社群網站APP,反覆進行滑掉重啟的動作,拼命的搜尋各適有興趣的關鍵字,就只是為了要得知更多與自身無關,也無法使人成長的八卦消息與內容。 其實那些東西大多都與我無關,而我僅是看著看著就好像會產生一點連結與共情,
Thumbnail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曾經,我也是個心猿意馬的人。工作時,我總是忍不住打開社交媒體;學習時,我的思緒總是飄向天邊;就連睡覺時,我也無法安心入眠,腦海中總是浮現各種雜念。這種狀態令我倍感困擾,直到我遇見了一位智者,他教會了我如何駕馭這匹野馬。 智者告訴我:「心猿意馬並非壞事,關鍵在於如何駕馭它。」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Thumbnail
我能夠理解生育問題非常複雜,這可能牽涉到一個人的自我價值、能不能符合社會期待,有時候對於某些人來說,也許尋求其他方法完成這件事,比起轉念容易得多......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6專注 #Day3 Q.當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感到心煩意亂,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重新專注? ✍️先暫時離開座位(家裡),出去走走停停散散心。 讓自己身心安靜下來,調整一下呼吸。 寫於20240626(週三)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6專注 #Day1 Q.這一週,關於「專注」,你承諾要做的事情是? ✍️拒絕內耗,可以利用冥想、閱讀、音樂、舞蹈或運動,書寫、畫畫……等,專注在喜歡與想做的事情上,透過專注而自我療癒。 寫於20240624(週一)
Thumbnail
昨天大夜班,本來想要用Netflix看點什麼,結果只是在滑手機,用交友APP,我覺得自己花了好多時間在上面,一想到一句話:「當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你就會成就什麼。」我就感到頭皮發麻,今天早上下班後,又花了大把時間繼續用交友軟體,我不喜歡自己這樣,可是我還是這麼做,好像這樣做可以轉移注意力,讓我不必
這幾日因為身體不適,注意力只能短線集中,因而沉迷於常用的SNS。終日刷著不會跳出通知紅點的社群網站APP,反覆進行滑掉重啟的動作,拼命的搜尋各適有興趣的關鍵字,就只是為了要得知更多與自身無關,也無法使人成長的八卦消息與內容。 其實那些東西大多都與我無關,而我僅是看著看著就好像會產生一點連結與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