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於正2雜談已經慢慢發展成獨立的系列文
因此建立專區放置正2雜談系列文章
在搬動整理舊文的時候,
如果有一些新的東西,
也會一併更新上去。
指數最近沒有什麼好寫,
NVDA上800,
指數上萬九,
台積電上700,
正2上170,
猶記得大仁哥說,正2有一天會上200,
當時好像是一百多,
現在看200好像不會很遙遠。
指數沒有什麼好分析,
就是維持策略,
A戶頭長期持有,已經有萬九的帳上獲利,
B戶頭區間操作,等待下殺的低點,
就過去30年的回測,
每2~3年指數會有10~20%的回檔,
B戶頭就耐心等待。
那麼聊聊別的,
「不敢重押,就不能成大器」
有人投資股票就是3萬、5萬的投,
自己做功課也好、或是聽別人說、
或是參加投顧訂閱也好,
就是買個1張2張,
如此就算報酬率高,
總資產也是成長的很慢。
有句話是「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
因此衍生出幾個論點:如何單筆重押一個標的?
這邊先不探討你的本金怎麼來的,
而來探討就算你有很多錢,
你敢單筆重押嗎?
有時我會幻想,如果我有很多本金,
我會怎麼分配。
之前有寫過一篇文:
「小資族不開槓桿不足以致富」,
https://vocus.cc/article/6571b845fd89780001f9a0e7
檯面上成功的投資人,
都有開槓桿,
而且重押單一商品,
日本股神是川銀藏,買入礦山股,
槓桿開盡,買了不只六千萬股,
張松允做期貨是百口起跳,
黃毅雄T-BOND從1張做到1500張,
存股達人單一個股或ETF都在300張以上,
航海王重押航運好幾億等等。
如果我有好幾億,
我會不會重押單一商品?
回到一開始的論點:如何單筆重押一個標的?
如果要單筆重押,根據我的蒐集,
簡單整理如下:
一、 對該商品非常了解:
不敢重押的原因,是因為對該商品不夠了解,沒有足夠的信心,
我在參加付費投顧、訂閱、買雜誌買書、找內線、看產業新聞的過程中,
得到一些報明牌的個股,我都不敢重押,
只敢小買,
有時內線有準,有獲利,但也就賺個零錢而已,
「不敢重押」,就是我付費投顧、訂閱或聽內線明牌的問題,
因為是拿人家報的明牌,自己對該明牌的了解不夠深,
因此信心不足,
「不敢重押」,就算賺錢了,
也是少少的,對於總資產累積幫助不大。
後來,也慢慢退費、退訂、不到處去探訪明牌了。
二、該商品有獲利的潛力。
自2023年中起,開始有許多人開始吹美債,然後美債也確實反彈了,
我在「20231207正2雜談-開始買進美債ETF正2」的文中也買進美債正2,
可是在持續做功課的過程中,
認為債券的上檔空間實在有限,
是我不選債券的最大原因,
因此只短短持有了12天就出場,
並寫了文章「20231219正2雜談-近期美債正香,但槓桿正2出場」
舉債券只是一個例子,
如果對某個商品很了解,
但上檔空間不大,也不值得重押。
(按:如今美債陷入盤整,FED降息又再延,臺美指數卻創新高)
三、該商品有足夠的胃納量、或稱流動性。
眾所周知,債市的胃納量還在股市之上,
有的商品雖然有獲利空間,但成交量或流動性不足,
有的人很有錢,某個商品的流動性可能不夠他買。
若要大額投入,有時需要考慮流動性,
有些付費的明牌,
每天成交量只有幾百甚至幾十張,
還要擔心跌停被關廁所。
那麼,該怎麼做?
我想找的是,
能夠讓我有信心,單筆重押,
未來有上漲空間跟流動性的商品。
而,在臺灣的市場上,
那就是指數ETF正2!
若用上述3個論點來分析指數ETF,
一是指數買的是總經及國力,
而臺灣的總經及國力分析就毋庸再贅述,
若是相信臺灣,就可以重押指數。
二是指數有無限想像的上檔空間,
當初嫌萬六太高、萬七太高、萬八太高的人,
現在萬九了,未來還有空間嗎。
三是指數ETF有足夠的流動性、胃納量,
不用擔心你錢太多,
元大正2每日成交量都在1000張以上,
散戶的錢沒有多到需要去煩惱流動性的問題。
就算一千萬投入指數,
也只是小小的石頭丟入大海而已。
這篇想要闡述的是,
若要提高資產的增速,
找一個足以重押的商品,
大額投入,
資產累積相對較快。
「不敢重押,就不能成大器」,
而不敢重押的人,永遠在小打小鬧裡打轉。
正2雜談文章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