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觀察角67】

清晨五點四十的公車


疾行於寒冷昏沉的街道,有些地還伸手不見五指,只有三兩出外運動老人,踽踽於行。衝上早班公車,擠在門邊,車門幾乎關不上。是什麼狀況呀?這麼早這麼多人!環顧各個乘客,有戴這深度近視眼鏡的年輕女孩,有染了頭髮的年輕男生,有戴著鴨舌帽的中年大叔,有穿著臃腫羽衣的徐娘大媽,不乏白髮滿頭的老先生,又有毛線帽罩頭的老嫗。這般組合看不出早班車的特徵,不會是奇形怪狀,卻是莫名所以。有個特色卻是共同且奇特——沒人在滑手機。

 

這般早趕公車,每個人都有自己奔赴的目標。我猜:近視女孩可能是工作地點離家遠,非提早出門否則趕不上打卡時限;染髮男生可能剛結束夜趴,快點回家補眠;鴨舌大叔可能到兒女家幫忙顧嬰兒;羽衣大媽知道唯有早點去大菜市場,才能買到新鮮黃魚;老先生要清晨爬郊山健行,保持體力活下去;而老太太,就為在某個公園和同伴約好清晨開講吧!?不論是誰為了要去做什麼,就是得擠這班清晨五點四十的車,應該對他們而言,都是很重要的。這不禁讓我想到一部電影——《鐘點戰》。

 

「只有窮人在跑步」,電影對話如是說。「只有窮人在搭五點四十早班公車」,不知可否做這樣的典範轉移?不是以仇富的角度如此看,而是用社會學的觀點,來看經濟條件差距現象的人類社群必然存在現象。聖經申命記15章11節記載:「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西元前一千兩百年的希伯來族,在神統治下,就有窮人存在的「必然」現象。神不能解決窮人問題,使社會生活均富,共入美滿世界嗎?不!窮人必須存在!

 

把貧富差距極大卻必須共存的台灣社會放大到世界,同樣看到極富的歐美工業國和極窮的非洲心臟地帶一窮二白國,這是世界經濟條件的現狀。另外,以個人財產富可敵國而言,每個國家都有一至三百分比的人擁有這個國家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九十的錢財,因地而異,就算以全世界的視角而言,也不脫此。這樣的印象觀察,或不精準,亦差不遠。那我們要用「正義、平等、均富」來解決貧富差距(差異)的問題嗎?

 

不論從聖經這本古老的書,或是英國倫理社會學家歐唐納文 (Oliver O' Donovan)著作《愛的共同體》(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24)來看,都知道要致力用仁愛與公平來面對解決貧富差距,但同時也知道,貧富差距不可能解決,只能用社會政策讓貧窮人不致瀕死。看到街友,看到窮像陋室的人,大部分人都會起同情心,但也都有心無力。每個貧窮人都有它不同的背景故事(富有人的故事卻大致相同——掠美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有些可憐,有些可惡。我們當如何用「正確的判斷」來面對自己所在社群國家的貧窮問題呢?這或許就是個大哉問!

 

至於我為什麼要搭清晨五點四十的公車?理由也簡單:為了去吃人氣早餐而早一點到店不要排隊太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