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角8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試析台海戰爭機率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雜誌於一九四七年設立「末日之鐘」(Doomsday Clock),隱喻世界核子大戰終結人類文明。當年設定距離子夜核戰開打時間是七分鐘,到了二○二五年只剩八十九秒,證之近日世界局勢,不無可能。若是台海兩岸也有個「開戰之鐘」,會是怎樣的時刻呈現呢?跟末日之鐘或許相仿,是一個機率的問題,端看兩岸政治發展,兼具更重要的,是美中霸權相爭情勢,抑或是中美博弈交易進程。最終,以身在台灣的小老百姓如我個人,只能用有限的資訊,來做戰爭機率粗淺的管窺,作為個人的感受。但就只這個人的感受,已夠我個人憂心了。世局複雜,國事棼棼,非我這「小腦袋」可釐清真相。但由各方新聞及評論說法,至少有些現象是事實發生的,針對現象就產生百百種詮釋解讀,各依所本,各持立場,各有信仰。我可能也不例外有這狀況,就儘量持平來看看吧。

 

從世局最大的一個範圍來看,台海之戰不脫中美地緣霸權爭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再說太平洋夠大,中美可攜手合作和平共存,但就經濟科技及國家安全層面而言,台灣、南海是不得不控制的區域,這是中國太平洋地緣的前沿,缺一不可。說是統一及一國兩制,是「如何治理」而非「主權領土」問題,在地緣政治中,中國不會交易掉台灣領土主權主張,即使不用武力(這是戰爭爆發的考量)也會完全控制台灣,南海也是。故只要中國存在,不要指望台灣有獨立的可能,只是看戰爭的機率。在此條件下,就看美國現任領導人川普的算盤如何打。不久之後的川習會,可能就是中美霸權博弈的交易時刻,戰爭兩年內發生率,依此次見面而言:談成,戰爭機率0%;談砸,戰爭機率30%。

 

上述中美關係,要由更大的中俄、美俄、俄烏、以阿、美歐多方關係來觀察,絕非單一雙方關係可決定。當今的地球村,就如古代中國或日本的戰國時期,政治、經濟、科技、貿易、軍事各戰場,打得昏天地暗如火如荼。實際戰爭都在開打了,說台灣要避戰,其實都已捲入其中,如今剩下的,只是解放軍的行動如何進入台灣陸地。不用「疑美論」都可知道中美之間不可能(大規模、大地區、大範圍)有武力戰鬥,小打小鬧讓美國「正義可信賴」的形象顏面保住即可,是有可能;但為台灣失掉韓國、日本沖繩、菲律賓任何一處甚至是重大美國利益,都是美國不划算的戰略。若此時台灣仍端出「N不」政策,視中國為敵國,又「強求」美國來幫忙打中國,那真說不準戰火就在台灣陸地發生。若台灣持續在往獨立推進,包括法理和政策、軍事等方面明顯的宣示及行動上表明是進入戰爭狀態,那麼近兩年台海戰爭的機率就可能上升到70%。

 

沒有事情是可100%打包票的,台海是否掀戰事,台灣可主動求戰,也可消極避戰。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民心所向,時代潮流,歷史必然。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而去年台灣總統大選前賴清德說:「我所有的努力都在避免戰爭、穩定台海、確保世界的和平,這是我的目標。」,這兩個積極與消極的宣示,或許會如拳頭打棉花,但棉花變硬時,這拳頭就有力道了。身為台灣普通小老百姓,我們珍惜個人自由,處在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社會環境,忍受政客們胡作非為,想要的是維持台灣現狀。但統治者若只為自己政權利益,用民主自由包裝,不惜一戰以賭自己的存在,進而葬送台灣一般老百姓的幸福,那就是天地不容的獨夫。固然也可如俄烏戰爭說俄羅斯是侵略者來指中國的來犯;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正如同美國總統川普強調,烏俄戰爭本來可避免,說:「這場戰爭本來可以輕易阻止。」若台海兩岸都理性地為人民幸福著想,而不用政治口號軍事行動,那麼戰爭發生率就永遠為0%——雖然主戰者認為不可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niɘVMorehowas-avatar-img
2025/03/15
兩岸發生戰爭民進黨一定跑最快,趕快溜之大吉,不然要是被中共抓到就是斬首砍頭,我們不要去期望民進黨,其他政黨政客會不會站在人民這一方,別期待,越期待越失望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5
Vein 自古可憐是百姓。
李建崑-avatar-img
2025/04/12
沈重的議題,難測的日子,真心希望別打仗...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5
李建崑 很難過地來書寫這主題。近來已是世界大戰等級的世局了。
David Tai-avatar-img
2025/03/15
也不用太擔心,解放軍只有三百萬,而中共平民完全沒機會操作鎗械的,台灣懂得用鎗的人有八百萬, 如果戰事爆發,二戰時英國是很好的例子,看見隣居被殺,懂開鎗的人是會升起自衛情緒的,解放軍反而不具優勢,他 們也不放心平民懂得用鎗,十幾億散沙。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6
David Tai 但,在台灣不適用二戰的戰爭模式,也用不到烏克蘭國土戰模式。更可能是電子、資訊、短期斷然鎖島肅清、二炮地毯轟炸、空優擊潰防護設備。台灣百姓是無用槍之地。解放軍不會蠢到屠城戰略。終究,雙方人民不會以對方是〔境外敵對勢力〕。
傑克-avatar-img
2025/03/15
在戰爭面前選擇屈辱就能躲掉嗎?選擇了戰爭就會有好結果嗎?戰與不戰是個無解的政治難題,我想到了美國前總統雷根的一個演講-抉擇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5r_1y4IsME 或許某天我們要被迫做出選擇,但在這個已經撕裂和對立的社會,台灣人還有可能共同團結做出不會後悔的選擇嗎?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5
傑克 魚與熊掌,自由與和平,不可兼有時,要選哪一種呢?统治者可選,被统治者沒得選。千萬枉死生命在其間。
麋鹿林-avatar-img
2025/03/15
我想,戰爭往往在意想不到時到來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睿智而有謀略眼光遠大的領導人,才能為台灣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掙得一席生存之地。如新加坡的李光耀,把彈丸之地硬是治理成全世界無法忽視的國家。能有幾個李光耀呢⋯⋯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5
麋鹿林 說得好!!!
avatar-img
生命之間的種種
59會員
557內容數
嘆不盡的日子,在時光隧道流逝。只有回憶,方可重現。
生命之間的種種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也談言論自由
Thumbnail
2025/04/01
也談言論自由
Thumbnail
2025/03/29
台北捷運族報告
Thumbnail
2025/03/29
台北捷運族報告
Thumbnail
2025/03/13
紛亂世局清明心
Thumbnail
2025/03/13
紛亂世局清明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Thumbnail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