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陪病者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床單,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她們都忙得不可開交,不管小事。

十幾年前我自己搭計程車去急診時,沒有通知爸媽,想不到那麼嚴重,自己一個人在急診室等了兩天,打麻藥後昏沉睡去,只能抱緊手中的錢包證件,也顧不得什麼。後來要開刀只好告知爸媽,也不能讓他們待急診室在我床邊睡,仍是獨自一個。

當時還記得半夜有車禍的傷患呼嘯闖入,不久大批親友趕到,整夜整夜都是混亂不堪。


但,陪病者怎麼辦? 每位患者只有一張床的大小空間,陪病只能坐在旁邊。之前爸爸每次急診,在急診室都待不到兩整天,就會被送進加護病房。那一個晚上陪病者就是趴在床邊累到睡著。

但這次是五天。第一天印傭就趴在床邊睡著,第二天她說問了同鄉看護,原來院內有一個部門稱為洗縫部,可以出租被褥等織品,急診室的陪病者,可以租一件被子鋪在床邊地上睡,租金是一次一百元不限天數,押金五百元。

洗縫部,我還真是第一次知道。

我們租了兩件被子給印傭,內心覺得好過一點,總比趴在床邊好多了,還是覺得很委屈她。急診室那些殘留著棕色血印、永遠洗不乾淨的簾子,並沒有垂到地面,隔開鄰床,或許躺在地上時,簾子會飄在臉上,基調是所有的儀器一直嗶嗶作響,更不要說加上隨時偶發的各種事件。

我們幸而有印傭照顧。旁邊床的幾個病人,待不到一天就匆匆出院,家裡沒有閒人,請看護一天2600,是不小的開銷。

普通病房的陪病者也很辛苦,狹小的空間,睡在伸縮摺疊的窄小沙發床。有些醫院容許共同看護,由一位看護照顧數位病患,分攤費用減輕病患家屬負擔。有些醫院則認為不可以如此做。

無論如何,生病住院需要自備看護這件事,還是很奇怪,護理師不協助吃喝拉撒這些事,好像請她們做這些事是侮辱,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吃喝拉撒怎麼了呢? 那看護就該被侮辱嗎? 請不起的人怎麼辦呢就由護理師協助啊。

但是非對錯都沒用,護理師不足,已經嚴重到醫院有病房有病床卻無法收病人的地步。她們真的很辛苦又很忙碌,工作環境很差。各大醫院基本上都有很多盈餘,有錢蓋醫院買設備,卻請不起護理師,這真是很奇怪呀。關於這點有機會再另文討論吧。

raw-image


附兩篇討論報導:

醫院靠業外收入賺錢?一窺醫院財報下的祕密【獨立特派員】更新時間:2023-01-05 14:52黃瑀喬/整理報導。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17413

不是台大醫院!110年最賺錢醫院排行出爐,「它」連6年奪冠。台大醫院跌出五名外。健康遠見編輯部 2023-03-15。 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10066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邊緣人阿頓的沙龍
13會員
193內容數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2025/03/19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2025/03/19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2024/11/14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2024/11/14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2024/11/11
看到FB回顧一篇舊文,改寫一下。 早上上班時,看到替代役在指揮交通,想起今天是他服役最後一天,所以下午下班時,就不會見到他了,甚至從今以後再也不會見到了。 又,昨晚整理書房,再次端詳前陣子一個短期聚會的合照,裡面大部分的人,從今以後可能再也不會見到了。 這樣一想,便覺得略有一點感傷。
2024/11/11
看到FB回顧一篇舊文,改寫一下。 早上上班時,看到替代役在指揮交通,想起今天是他服役最後一天,所以下午下班時,就不會見到他了,甚至從今以後再也不會見到了。 又,昨晚整理書房,再次端詳前陣子一個短期聚會的合照,裡面大部分的人,從今以後可能再也不會見到了。 這樣一想,便覺得略有一點感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我在他身上看見了獨自在外地工作的孤單、存活的壓力, 讓他不由得武裝自己,掙扎地在這個外地生存。
Thumbnail
我在他身上看見了獨自在外地工作的孤單、存活的壓力, 讓他不由得武裝自己,掙扎地在這個外地生存。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在急診室待超過12小時,終於餓到受不了和老爸叫了午餐外送,拿到餐點的時候才通知終於有病房可以上去了(= =)。 拎著午飯住進病房。 其實住院流程就是那樣,又不是第一次住了,就懶得寫了(???)。 腳的狀況在急診室有感覺好一點點,睡了一晚之後又有感覺好了一點點,緩慢地恢復。 截至出院,已經
Thumbnail
在急診室待超過12小時,終於餓到受不了和老爸叫了午餐外送,拿到餐點的時候才通知終於有病房可以上去了(= =)。 拎著午飯住進病房。 其實住院流程就是那樣,又不是第一次住了,就懶得寫了(???)。 腳的狀況在急診室有感覺好一點點,睡了一晚之後又有感覺好了一點點,緩慢地恢復。 截至出院,已經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急診的制度裡面,只要有掛診的,基本上急診幾乎都無法推辭,尤其是救護車送來的患者更是五花八門,有車禍的、有身體不適的、有與人群據毆打的...........等等。
Thumbnail
在急診的制度裡面,只要有掛診的,基本上急診幾乎都無法推辭,尤其是救護車送來的患者更是五花八門,有車禍的、有身體不適的、有與人群據毆打的...........等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