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66.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聞道漸深,乃至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教示,瞭悟諸佛剎土盡此心,即以此清淨心莊嚴佛土,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難計量,其福殊勝難比擬,故以此勝較量,佛陀重說無為福。  

前說:「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今說:「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前說:「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今說:「盡能受持讀誦,即能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實是愈復希有難信之法。蓋因諸凡夫未見真實,因此佛陀教示,先為廣說,當聞者漸生信解,再說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方能信解行證,成就最尊最上最第一般若波羅蜜多法,得福無量,再回見諸三千世界寶施,不過渺滄海之一栗。

◇經文導讀:  

【隨說】:隨順所在之處、隨順眾生之情而為之說。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說是經於一切處,  

於一切處離一切相,離一切相度一切心,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清淨真心即是道場。

  

應無所住生其心,了了分明知一切  

能善分別諸法相,隨順眾情為之說  

善分別中不分別,和光接物普皆同  

於第一義而不動,不動真心是道場 

 

應無所住生其心,來去相因中道義  

不思善惡本面目,解經說法亦如是  

以有破空空破有,空有不二是般若 

 

應無所住生其心,無諍即是清淨行  

所得心滅無能所,一道清淨無諸相  

口念心行無念行,三輪體空說般若 

 

應無所住生其心,慈悲喜捨皆佛性,  

隨說是經福無量,不念利益有何功,  

自性如來善付囑,恆沙諸佛盡此心。  


【當知此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此處即言清淨心也。  

【世間】:泛指世界。「世」有遷流、破壞、覆蓋真實之義,「間」為於此之中之義。凡墮於世中之事物,皆謂之世間。又「間」有間隔之意,世之事物相互間隔而成界畔,謂之世間。世間大致分為二種,「有情世間」以及「器世間」。有情世間謂有生者,又稱之為眾生世間;器世間指的是國土,又稱之為國土世間。世間一詞與三界相應。《註維摩經不二品》云:「什曰:『世間三界也』。」  

【天、人、阿修羅】:六道輪迴中的六道分別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又稱「六趣」。其中天、人,以及阿修羅是「三善道」。  

【供養】:以資財、器物,或說法利生之功德奉獻、布施給佛、法、僧三寶。  

【塔廟】:梵語塔,漢譯廟,梵漢雙舉曰塔廟。《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說到,有一莊嚴佛國,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為作證明,讚言,善哉。」  

分而言之,佛塔,指安放、供奉佛的舍利子、佛骨的建築物。後來也用來安放佛像、佛經和僧人的遣骨。廟,意為「聚積」,聚積土石和福德信仰建造意思,是供奉佛象的所在。《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曰:「達摩所傳信衣,中宗賜磨納、寶缽,及方辯塑師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鎮寶林道場,流傳《壇經》,以顯宗旨,此皆興隆三寶,普利群生者。」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李文會註曰:「隨說者,心無分別,理應萬差。逢凡說凡,逢聖說聖也。當知此處者,謂此心也。如佛塔廟者,若人但為名聞利養,心不清淨而說是經,轉墮輪迴,有何利益?心若清淨,即當空寂,不起妄念,以此無所得心,無能解心,而說是經。令諸聽者生清淨心,無諸妄念,是名供養。即此幻身,便是法身,中有如來全身舍利,盛得天人恭敬,何殊塔廟。」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受者領受,持者憶持;以信力領受在心,以念力憶持不忘。就文字曰讀,離文字曰誦;所謂讀誦,口念般若經,心行般若行,達法在其中,見法則見佛。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達法在其中,見法則見佛,是自見自性三身佛,乃至究竟成佛。  

最上之法,成就法身佛,更無有上。受持讀誦,開示悟入佛知見,自除迷妄,內外明澈,顯本法性,並於自性中萬法皆現,以一切功德法而成身,是自見自性清淨法身佛。  

第一之法,成就報身佛。受持讀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智心離相,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以無分別故,平等見諸相,不思善,不思惡,即以此清淨心莊嚴佛土,並於莊嚴佛土之上自見自性圓滿報身佛,離攀緣所緣,心量廣大名大身,是最為第一也。  

希有之法,成就化身佛。受持讀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念念慈悲喜捨,普度一切有情,慈悲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是自見自性千百億希有之化身佛。古德云:「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即言希有也。  

註:上述自性三身佛之觀念文句,取自《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  

【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法會因由,六種成就,聞說是經,盡能受持讀誦,達法在其中,則一時一切時,當知是人一時與大比丘眾同處平等法會,於祇樹給孤獨園,諦聽希有世尊一音演說法,而無有得法之心,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云:「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常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若尊重弟子】:杲禪師註曰:「若尊重弟子者,若能行住坐臥,一切時中,心無起滅,湛然清淨,常修佛行,念念精進,無有間斷,所在之處,自心即佛,是名佛子,故可尊重矣。」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金剛經宗通》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得名,經顯無為,必有賢聖尊重弟子。又經即法寶,即為有佛即佛寶,若尊重弟子即僧寶。經典所在之處,即三寶共居。若彼施寶之人,及施寶之地,無如是事,故此為勝。」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