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閱讀摘要:書名「解讀者」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說:「你沒辦法預見點點滴滴如何連繫,唯有透過回顧,才可以看出彼此關連。所以必須相信,這些點點滴滴會在未來連結。你必須相信某些事情,像是直覺、天命、人生、因果等。這樣的想法領我永遠不沮喪,也塑造人生的不同」。所以今天下的因,閱讀博覽,培養解讀能力,日後或有哪一天可以心念流轉與體悟。


**********************************

書名:解讀者

作者:黃國珍

出版:遠見天下文化 2021/12/27

**********************************



先拋出一個現象:

到底我們是獵人還是獵物? 本來我們在實體環境中容易保持警戒,列如買藍芽耳機時,店員(獵人)講解時,我們還會有所防備;但在數位環境中,我們的蒐尋足跡都被大數據記錄,某款藍芽耳機一直出現,加深我們腦海印象,演算法迷惑了我們的判斷能力。所以,你解讀了你周遭環境中你想要探索的象現或情境嗎? 你了解真相嗎?你知道如何判別做為決策嗎?這就是解讀者的能耐!而這本書就在探索解讀這件事。


先說結論好了!

所謂「解讀」,不是都先認定凡事都理所當然。需要內心先提問很多很多有待釐清的諸多問題!也許煩雜,也許混亂;所有洞見,似忽強調靈光一現? 但不可能是如此,那是存在於自己很多經驗的累積,需要抽絲剝繭,需要步驟地逐漸明朗。問對人、查對資料,才能獲得有價值的資訊,但問題是你問對了人了嗎? 你查的資料是攸關的嗎? 會不會誤導方向? 會不會搞錯因果,或者倒果為因,更錯怕的是根本沒有因果的偶然。要解決的不一定是問題本身,而是背後造成問題的原因? 有時,給自己挑戰!解讀,需要不與他人彈同調,反而要有不同凡「想」。能看見人家所看不到的,這是洞見的解讀能力,日常的線索,這些資料轉化成經驗值,養成解讀的能力。


這是一本闡述如何注意解讀(或者稱之為洞見),以及如何提升解讀能力的書。

例如提到麥肯錫企管公司所發明的「金字塔原理」,如何將看似彼此獨立的訊息,展開思考之逕。所謂「金字塔原理」縮寫成SCQA。這就是理性邏輯性的順序式思索。

情境(Situtation, S): 造成事情發生的人事物,環境、時空等

衝突(Complication, C):發生了什麼問題?

問題(Question, Q):定義關鍵事項

回應(Answer, A):一個中心論點(找出解決方案)


解讀者需要先了解條件、釐清原因、建構概念、分析項目。

我們常常在講:林書豪解讀籃球場中隊員與對手間的動態能力特別好!又例如今年第58屆超級盃,帶領堪薩斯酋長於延長賽以25:22打敗舊金山49人,得到譽為當今NFL最強四分衛的馬霍姆斯(Patrick Mahomes)(生涯三度拿下超級盃MVP),他解讀球場能力特別強。那麼這些人解讀能力為何特別好呢?


解讀的工具或方法可能很多,可以系統性的去分析解構。但這本書的作者也提醒大家,「如何解讀的結果有問題,往往有問題的不是工具,而是解讀者本身」。例如引用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Peter Senge)所著《第五項修練》這本書提出看事情的五層分析架構

事件 -〉 模式 -〉 系統架構 -〉 心智模型 -〉 願景


依據這層次來分析是不是更清晰明白呢?


具有解讀能力的人,常常看到的不止是問題,而是問題背後更細膩脈絡,也會跳脫匡架,獨具彗眼。但這可不是一天就養成的能力,是觀察,是閱讀,是思考,是系統性練習等等~同时本書也建議讀者可以把解讀的歷程當成自我蛻變的歷程。如果可以,知道我們人類面對生命原始的畏懼,會迷惘,也常自我懷疑,透過解讀逐步克服挑戰及誘惑,發展出內在巨大的生命力量,接受原有的自己,蛻變出更加完整而美好的自己。


我在上一篇「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辦課」分享過: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死後往哪裡去?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此生的任務是什麼?不妨可以參酌上述的要點。同时也可以使用這本書所提到的「啟程」、「啟蒙」、「回歸」三大階段。


最後,我想套用這本書所提出綜合各家大師彙整的一個架構圖,作為分享這本書摘要的總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文字似有一股魔力,如心流,讓周遭時間暫停。從小,我就是個好奇寶寶,家中所有書都被我看完,所有玩具都被我拆光。閱讀滿足我對未知的探索。希望有缘的你,可以從我的文字中啟發一絲絲的小共鳴。李白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但願有那「大塊假我以文章」之美麗境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