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希嘉文化的小麥,帶來自己的職涯發展故事,和亞洲手創展 POPUPASIA 的動態。
你是否曾經參加過創意市集,在一個又一個攤位間欣賞手作者的創意?你知道,手創如今不只是單點式的活動,更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有上、中、下游的生態系嗎?
陳小麥,本名陳靜亭,是一年一度的亞洲手創展 POPUPASIA 的負責人之一。小麥在創業 15 年來的路上,一直如此秉持著信念:「讓喜歡的事情成為生活。」過去的她,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也曾在咖啡店、電視台、商業展會工作過。
小麥大約入行 18 年,2005 年時就創辦「CAMPO 生活藝術狂歡節」,也和幾個夥伴成立公司。三年後公司解散,小麥仍然再度創立一個新公司「希嘉文化」,並且順利運作至今。
希嘉文化帶著許多的手創者,出發到海外多個國家參加創意市集,慢慢累積量能。終於,在2016 年舉辦第一屆的亞洲手創展。
「當手創者從創作走到創業,他們需要一個商業的舞台,去跟投資者做合作,這就是亞洲手創展在做的事情。」在一年一度的亞洲手創展中,可以在展會中看到手創者、製造商、品牌商在會場穿梭,各個角落都有洽談正在發生。
從 2016 年、亞洲手創展第一年,有七個國家的參與,到 2023 年有超過來自三十個亞洲城市的參與;品牌商累積超過一千兩百位,買家累積超過兩千位,消費者累積超過十五萬。「我們創造了大概一點二億的營業額。」而能有這個數據則是因為從第一屆開始,他們就堅持每一個攤位上的交易都要開發票,「這也是一個創舉。」
亞洲手創展也是第一個售票的風格展會。根據參與品牌者的回饋,相較於沒有門票的市集,以隨機的過路客居多,「我們希望來的民眾是有承諾的。他買了一張門票,這就是承諾。我們也必須要做出好的展會內容對他們負責。」
小麥回憶起第一次開展前一晚還有一點失眠,「不像創意市集只要佈置桌子就好,我擔心高規格的展會,品牌商會無所適從。」但當她隔天在現場看到品牌們都運用巧思,將立體的攤位空間佈置得很用心,她就鬆了一口氣。
現在的亞洲手創展,還推出了陪跑計畫,協助手創者可以從「創作」進展到「創業」。舉凡這個階段會考量的,像是如何將這份創作兼職轉變成全職、是否要成立公司、若成立自己的團隊該怎麼管理,這些都是陪跑計畫會協助創作者的。
此外,為了達成讓手創也成為一個產業的目標,2021年時,亞洲手創展也將這些年的觀察撰寫成「微型創意製造業白皮書」,期望讓這份報告成為產業報告,讓這個產業的人知道自己在產業中的角色以及正位於哪個階段。
在亞洲手創展中,有水晶品牌商找到手作創作者作為手作老師、也有電子業者向繪畫創作者介紹最新的平板、甚至有外國的駐台辦事處代表前來歡迎參展的外國攤位。許多新鮮的事情正在不斷發生。
Q:帶領台灣的品牌一起出國展覽這件事情,目前是由亞洲手創展進行嗎,還是由別的單位負責?
A:我們目前還是會負責這件事情,過去大概二十個人,現在可能五、六十個人,曾經去過馬來西亞、英國等國家。這件事情從我在創意市集擺攤時期就有在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