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因為懶。
但,從好幾年起,我倒是會記下自己的閱讀紀錄。
2019年,讀了《人類大歷史》第一章...
2023年,讀了《彈珠汽水瓶裡的千歲同學(1)》第四章...
2022年,讀了《前男友的遺書》第一章...咦?我竟然有讀過這本嗎?
我會把自己的閱讀條目,記在一個本子裡。
更準確來說,是部落格,不過意思差不多。
有時當我無聊時,我會隨意翻閱起以前的閱讀紀錄。
而忽然間,我可以想起讀那本書的當下。
《小津安二郎的餐桌》,當時我在台北大安圖書館。那時心情很差,我正在逃避現實。
《廢墟的故事》,當時我剛到彰化,正在開發新城市的圖書館落腳處。
《魚翅與花椒》,我正在籌備新學期的社團課,心情是緊張又期待。
我發覺,過去會流失,記憶會變質,會很難掌握過去在哪裡。
我不記得上次因擋到路,被外送員碎嘴的時間。
不太確定跟同事開我名字玩笑的失禮便利商店店員在什麼時候。
快要忘了竟然在學校遇見家裡旁邊麵店的老闆是哪一年。
我的過去變得很透明。
它還在,但就是很難聚焦在其上。
但閱讀紀錄,每一條的紀錄,都吸附了當時的一切感受。
那個下午的煩悶心情,舒適座椅的觸感,旁邊有個討厭鬼在大聲講電話,
這些情緒吸附在一條條的紀錄上。
當我看著這些紀錄,我的過去才變得清晰。
我才能確定:是的,這世界上確實存在一個叫 YJC 的肥宅。
* * *
《一九八四》中,主角 「@ 溫斯頓.史密斯」 ,在真理部的工作,就是「修改」歷史。為的是達到與黨的一致。
例如,三位過去的黨員,雖然其照片曾被刊載在報紙上,
但因為那三人最近做的事情,讓黨很不高興,
他們即將「被消失」。溫斯頓的工作,就是修改過去的報紙,
抹去他們的紀錄。
聽起來很可笑。怎麼可能因為抹除報紙紀錄,他們就消失了呢?
溫斯頓在被問訊時,他說,這些人活在他心中,這個紀錄是消失不掉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當你心中的記憶,發生變質,不論是有高級官員在拷問你,還是你自己的記憶被扭曲,
你的記憶就像被磁鐵吸過的硬碟一樣,資料變得破碎。
所謂的「存在」,也就這麼地消失了。
《一九八四》帶給我的一個感受,就是人們的存在與否,確實還是仰賴「紀錄」。
不管是報導,
掛在牆上的照片,
一則IG貼文,
還是部落格上的字元。
我們確實不太可能只存活於其他人的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