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可以作為使用原初水晶的一個重要準則或甚至當作使用手冊。
早期接觸修行,覺得這句話很基礎。在比較常靜坐的時期,有一次白天,深深的觀入自己內在的一個負能量點,晚上就做了一個有深意的夢:
我夢到了自己某一世的一場慘劇,醒來後清晰的知曉,慘劇中的每個角色,是現實生活中的哪一位,且夢中的情境,清楚的解釋了現實中,我跟每個人的關係與感覺,都是來自那一世。我醒來後,帶著前世的情緒,非常震撼的走到了客廳坐在沙發,並深深的感覺到了生而為人的悲哀,然後腦裡突然響起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我當場淚如雨下,嚎啕大哭;即感覺到了輪迴之苦,又感覺到了這句話背後的無窮慈悲。
在這個夢之前,我理智認為輪迴的說法非常符合邏輯,但是我也清晰的認知到,這是一個無法驗證的理論,只有等到自己死亡時,才能知曉,所以過去我並不信輪迴,只說輪迴合理。
這個夢裡的前世回憶,讓我終於能理解到輪迴的身不由己,以及這四句話的份量,他們其實就是修行的最核心,也是解脫痛苦的最核心,最慈悲的總結。
從個人經驗來說,我相信大家如果沒有真實的看到輪迴之身不由己與苦難,則很難感同身受,為何這四句是最慈悲的總結,因此就不過多著墨在最慈悲上,僅講為何是最核心的。
「諸惡莫作」:
如果輪迴是真,則種惡因得惡果。表面可見的惡果,比如倒霉,貧困,病苦等等,各種外在苦難,都是前世積累的惡因所感。內在的情緒之苦,愛恨交織,內心焦灼恐懼,也都是作惡所生的惡果。惡果的問題不在於苦難,而是在於干擾,陷於苦難之人,內外夾攻,一步一步的更陷於惡,而輪迴不止,不痛苦到極致,不能升起想回頭的念。
如某世真的升起回頭之念,則愈加痛苦,內外惡業習氣交織,越清醒則越痛苦折磨,作惡的慣性遠遠大於本心的清明,產生的干擾,會使人即使想出離輪迴,也會無數世載浮載沉,稍有不慎即重新淪陷。
因此諸惡莫作,雖然短時間來看,遠水救不了近火,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旦刻苦銘心的認知到,需要減少自己的惡行,則慢慢積沙成塔,未來的輪迴裡,干擾日減可期。
另外種惡則見惡,如照鏡子;無數世造惡,則最終只能活在極惡裡,那裏就是地獄。
「眾善奉行」:
為何要行善?我覺得善緣就是資源,我們過去世給予世界什麼善,就會回收什麼善。善果有外在,也有內在;外在的善果就是貴人,資源,運氣,財富;內在的善果是健康的個性,智力,能力,感情,心性,身體。
善緣平衡且充足的人,會處於一個同樣豐盛和諧的實相裡,內外的和諧,會讓人心性平靜,更利於遠離偏見與顛倒的見解,從而產生正確的知見。如果當下我們正見著世界的惡與苦,通過即刻積累善行,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希望,獲得喘一口氣的善意反饋,能讓人更有資源去化解與抵禦惡的慣性。
雖說真修無關外境的好壞,但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只能在善境中起修,在惡境中只能越來越墮落,所以除了去惡,也要增善。
事實上自從我有能力幫人後,就明顯的發覺,福報大的人,許多指點甚至明示,老天都不會給予任何壓力;對福報小的人只是稍微暗示,都會被各種程度的業力反噬,屢試不爽,一再驗證了有沒有福報,在人生中的助力是差別很大的。
因此行善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讓內在有善根增長,有善念,另一方面也讓外在漸漸順利,不至於被苦難與痛苦所淹沒。
「自淨其意」
真修就在這一句。「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其實就像是「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的準備趁手器具的階段,其實跟真修並不是直接有關,「自淨其意」才是真正的修行「工事」。即使把前兩句對應的狀態給準備好,人生充滿福報,要實踐「自淨其意」也不容易,更不用說如果還充滿惡因,善果匱乏。
「自淨其意」就是「原初」所說的減法,因此使用「原初水晶」的清靜能量,屬於「自淨其意」的階段;通過淨化身體的內在能量頻率與訊息,我們逐漸就能斷掉無數世輪迴的內在因果相續的源頭,產生改寫輪迴的動能核心的機會;再通過「諸惡莫作」,不要再「選擇」過去的「惡習」,來「選擇」新的「機會」;再通過「眾善奉行」,顯化「新的實相」,來「選擇」新的「機會」。
原初水晶幫大家處理最難的部分,剩下相對容易的部分,大家就要有意識,有決心的去進行選擇。
這就是此四句偈與使用原初水晶的關係。白話一點說的話,就是希望大家使用水晶的同時,也要有意識的去惡行,增善行;這也是最早的水晶雜談,會提到了凡四訓的原因。
最後還想提一提,從「自淨其意」來延伸,其實所有負能量或訊息的本質,都是「我相」,大家可以理解為負能量存在需要有一個舞台來立足,這個舞台就是「我」,如果沒有「我」,這些負能量根本無法顯化成為「負」能量,或「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