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實人日誌_2024.04.02_讓我們溫柔掐滅它_楊欣恩


     

    「安──靜──ㄧㄥ(海豚音收尾)!」小蓁的聲響穿透了門板及樓層,回盪在實人空間中。

    周遭的同學忍不住摀起耳朵,露出不悅的表情,甚至有人回瞪了小蓁幾眼。

    不只小蓁,有些不喜歡吵鬧聲、秩序感比較強的孩子,也常在亂哄哄的時刻扮演大聲公的角色,透過吼叫來遏止噪音。

    除了吵鬧,還有桌椅沒排整齊、午餐開動前嬉鬧、干擾他人……等行為,實人建構團體生活意識已有一段時日,從孩子們會主動「管理秩序、互相提醒」看來,現在的狀態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我們如何更好? 為了讓噪音來源安靜下來,提醒的人卻必須提高音量才得以蓋過吵鬧聲,我們可以怎麼改善? 如何不吼叫,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拋出了問題,孩子們開始思考;當然,不做出干擾行為是最理想的狀態,可是面對一群國小中高年級孩子,有可能嗎?

    「雖然不點火是最好的,但我知道你們會有忍不住的時候、我也體諒你們就是國小的孩子,因此我可以理解你們會需要『提醒』……」亮師將那些干擾行為一開始出現的狀態,比喻為「小火苗」

    我需要請你們幫我觀察,到底是哪些人在點火。當小火苗出現時,比如兩三個人開始吵鬧,我們只需要用小小的、溫柔的力道,就能掐滅它。而這溫柔的選項,就是走到小火苗旁,輕聲提醒。我今天看到小郁做得很好,她走到阿漢身旁提醒他清理桌面。如果看見了小火苗不滅火,還跟著火上加油,這樣合理嗎?

    稍微嚴肅的責備語氣停在這裡,亮師先模擬了阿昊素描課可能發出噪音的情境,再模仿旁邊的小玲,跟著起舞發出噪音或是輕聲提醒,小玲不同的回應可能會造成的不同效果。維妙維肖的模仿讓全班哄堂大笑,緊繃的氣氛也放鬆不少,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亮師要表達的「小力道提醒」跟「火上加油」是什麼狀況了。

    名為觀察,其實是互相督促。

    名為小火苗,是帶入具體的畫面感,干擾行為轉化為一種「孩子有能力控制的具體意象」,鮮明易懂。

    「接下來有個挑戰,有難度,但是我們可以試試看,慢慢練習。」當全班都熟悉小火苗與滅火的寓意,亮師提出了團體任務:

    「如果是離你很遠的地方起火了、或是全班都亂哄哄的,又不想透過大吼,可以怎麼做?」

    「能不能試試看,從你身邊的兩個人開始輕輕提醒,再請這兩個人提醒他旁邊的兩個人……雖然需要時間、比較慢,但這樣溫柔的提醒擴散出去(亮師伸手朝著孩子們畫弧,視線撒向每個孩子),哇,會有多好。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做?」

    「現在!」孩子們準備好了。

    其實,老師只需要站上台一句話:「以後提醒別人時,請小聲、站到那個人身邊去提醒就好。」在實人,亮師用了10分鐘引導孩子思考怎麼協作,並且用小火苗當成溝通意象,期盼溫柔提醒的美景出現在這群孩子中。

    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