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12.12:首爾之春》——鏡頭下的政治動盪與社會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以真人真事改篇而成,香港曾經短暫上映,這是一部深刻探討韓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電影,它重塑了1979年12月12日在韓國發生的政變,我們以2小時電影經驗了一場9小時的政變,讓我們不僅看到韓國近代民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對韓國民主化進程的一次重大考驗的反思,令我們對當代政治和社會狀態帶來深層的思考。

政治動盪的背景與影響

《12.12:首爾之春》的敘事起點設定在1979年朴正熙總統被暗殺後的政治真空期,總統遭刺殺後,韓國政壇出現權力真空,一如不少發展中國家一樣,軍人介入了政治,全斗煥將軍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標誌著另一個權力結構的開始。電影透過角色的對話和事件的發展,把這一夜的細膩描繪不僅再現了當晚的緊張與不確定感,更深刻地展示了權力如何在不穩定中被重新配置,揭示政變在一夜之間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並影響著韓國的政治格局。

社會學的視角:權力、抗爭與轉型

政變不僅是軍事行動,更是一場社會動盪的開始,全斗煥和盧泰愚等角色的塑造,展現了在極端政治動盪期間,別有用心的人在制度失效後如何被權力腐蝕。同時也反映了在高壓政治環境下,個體的道德選擇和人性的掙扎,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普羅大眾、知識份子和學生在政治動盪期間的無奈與恐懼,不同情感的交集可以說是個人命運的描繪、對民主理想的渴望與追求,以及對整個社會道德底線的一種探究。

《12.12:首爾之春》不僅記錄了一次政治事件,從電影中一幕又一幕的角色對話和行動,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結構性問題,例如權力集中造成社會不公,從而影響百姓的生活,市民在種種不公平下出現了抗爭意識,全斗煥和他的軍政府形象,便成為了對權威主義的批判。

民主化進程的映照

電影的背景設置在韓國民主化最關鍵時刻,展示了抗爭與社會轉型的複雜性,這一場政變直接影響了韓國後來的民主軌跡。觀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不同角色的力量和限制,彼此的互動和衝突反映了在極端政治壓力下,個體和群體如何尋求生存與變革的出路,有時不禁在自問民主與權力又是如何作出平衡,其實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連續的政治危機和社會努力中逐步推進的。

結語

《12.12:首爾之春》是一部透過精湛的敘事來表達政治與社會深度交織的作品,令我們可以思考政治權力如何形塑社會結構、國家未來及個人命運的電影,在探討歷史背景之餘,更可以提醒我們當代仍要面對不同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從歷史中使我們避免復蹈其轍,為我們提供了反思現代政治動態的重要視角。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我是一個來自香港的大專社會科學教師, 喜歡以戲論社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enjamin F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電影《金手指》不僅是一部犯罪電影,更是對資本主義失序的深刻剖析,將我們引領對商業倫理與人性的省思。本文分析了劇情內容,探討了商業世界的黑暗面和人性的脆弱性,同時提及了主角之間的對比和女性角色的刻畫,認為電影是對當代社會的深度反思。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電影《金手指》不僅是一部犯罪電影,更是對資本主義失序的深刻剖析,將我們引領對商業倫理與人性的省思。本文分析了劇情內容,探討了商業世界的黑暗面和人性的脆弱性,同時提及了主角之間的對比和女性角色的刻畫,認為電影是對當代社會的深度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Thumbnail
是哪一部電影,既精彩又令人感到憤怒,2023年在韓國票房冠軍,卻成為韓國人一輩子只想看一次的電影呢?   根據「雙十二政變」發生前後所拍攝的電影《12.12:首爾之春》,於2023年上映,以獨裁總統朴正熙遭人暗殺身亡,人民期盼的憲政改革、直選總統的這波首爾之春,卻被一場政變給摧毀。以全斗光(全斗
Thumbnail
看畢《1212:首爾之春》,再回想幾年前的《逆權司機》、《1987:逆權公民》,以及近期的《破墓》,不禁感嘆韓國的近代歷史/政治/主旋律電影真的越拍越得心應手!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失敗就是反叛,成功就是革命。 一起綁架案引發的軍事政變,該如何觀看歷史,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結局?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Thumbnail
《12.12:首爾之春》參考曾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鄭昇和曾任首都警備司令部司令張泰琓 這兩位當事人的回憶錄《將軍之夜:韓國雙十二事件》, 《12·12張泰琓手記:反政變失敗的10小時》編寫的劇本, 但更動部分情節、連人名都更改成不像真名。 如果記得過去卸任的韓國總統因瀆職、貪污罪名被判刑入獄,
《鋼鐵雨 강철비》(2017) 《鋼鐵雨:深潛行動 강철비2: 정상회담》(2020)
Thumbnail
串連著看這些韓國電視電影,令人頗滿足的,像在上歷史課一樣!不論每一次看哪一部,都有那種想要在腦中搜尋這部電影的主角或故事是從哪一部的延伸?可以從中往歷史再探索,對於觀看歷史的角度,便不再那麼單一的只看掌握話語權的人說出來的那些,才能進而明白「歷史」本來就是看誰站在什麼立場告訴你。
Thumbnail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Thumbnail
是哪一部電影,既精彩又令人感到憤怒,2023年在韓國票房冠軍,卻成為韓國人一輩子只想看一次的電影呢?   根據「雙十二政變」發生前後所拍攝的電影《12.12:首爾之春》,於2023年上映,以獨裁總統朴正熙遭人暗殺身亡,人民期盼的憲政改革、直選總統的這波首爾之春,卻被一場政變給摧毀。以全斗光(全斗
Thumbnail
看畢《1212:首爾之春》,再回想幾年前的《逆權司機》、《1987:逆權公民》,以及近期的《破墓》,不禁感嘆韓國的近代歷史/政治/主旋律電影真的越拍越得心應手!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失敗就是反叛,成功就是革命。 一起綁架案引發的軍事政變,該如何觀看歷史,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結局?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Thumbnail
《12.12:首爾之春》參考曾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鄭昇和曾任首都警備司令部司令張泰琓 這兩位當事人的回憶錄《將軍之夜:韓國雙十二事件》, 《12·12張泰琓手記:反政變失敗的10小時》編寫的劇本, 但更動部分情節、連人名都更改成不像真名。 如果記得過去卸任的韓國總統因瀆職、貪污罪名被判刑入獄,
《鋼鐵雨 강철비》(2017) 《鋼鐵雨:深潛行動 강철비2: 정상회담》(2020)
Thumbnail
串連著看這些韓國電視電影,令人頗滿足的,像在上歷史課一樣!不論每一次看哪一部,都有那種想要在腦中搜尋這部電影的主角或故事是從哪一部的延伸?可以從中往歷史再探索,對於觀看歷史的角度,便不再那麼單一的只看掌握話語權的人說出來的那些,才能進而明白「歷史」本來就是看誰站在什麼立場告訴你。
Thumbnail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