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本益比是什麼? 多少算合理?越低越好嗎?

本文原於2023年8月22日發布於我的部落格,現今我將其轉移至我的方格子沙龍【理財人妻聊美股】,並開放為免費試閱文章。





本益比的計算公式

本益比是通過將一家公司的股票價格除以每股盈利(Earnings Per Share,簡稱EPS)來計算的。其公式如下:



如何解讀本益比?


本益比是一種業界最簡單、最常見也最方便的股票估值指標。本益比可以理解成:假設企業沒有增長,現在的股價是企業每年獲利的幾倍?要多少年才可以回本?假設P/E=10,等於企業每年的每股盈利1塊錢,股價10塊錢。我需要放10年,投資才能回本。本益比的單位為「倍」,就是股價是EPS的幾倍。有時候我們會直接在數字後面寫「X」。

本益比屬於一種相對的估值方法(relative valuation),也就是說,無法單獨使用,就能判定貴還是便宜,必須要跟其他的數值比較,包括自己的歷史P/E與行業平均等等。如果P/E高於歷史平均與行業平均,那股票可能就是處於偏貴的狀態,但我們還要考慮其他的因素,包括企業體質與未來成長潛力等等,後面會有更詳細的介紹。



靜態本益比 vs. 動態本益比


本益比分成靜態本益比(Current P/E或Trailing P/E)與動態本益比(Forward P/E)兩種。靜態本益比的分母,用的是最近一個財年的EPS,或是最近四個季度EPS的加總,所以大家的靜態P/E都是一樣的。而動態本益比的分母,用的是未來一個財年EPS,或是未來四季度EPS加總,而大家對於未來的預期不一樣,所以大家的動態P/E可能會不一樣。



靜態本益比看的是過去的數據,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用的。但是,各大財經股票報價網站,通常使用的都是靜態本益比,通常會標示P/E(TTM),TTM代表trailing-twelve-month,指過去12個月。如下圖。因為這個是最容易取得與整理的數據,所以通常免費網站只會公布這個。




動態本益比看的是未來的數據,這才是真正有用的。


但是未來的數據是怎麼來的呢?我怎麼知道這間企業明年EPS是多少?

第一個方式,自己判斷。這就是股票分析師的工作內容了。


Vivi我之前就是在對沖基金擔任股票分析師的職位。當我在密切追蹤某間公司的時候,我會去研究它的財報、行業、訪談公司管理層與投資者關係經理、跟投行券商的分析師討論請教、有時候也會去實地考察公司的廠房等等。最後我會依照調研結果去建立一個財務模型,並預測公司未來的盈利表現。如果我的研究做的深入,可能我會發現這間公司實際的增長潛力比市場普遍認為的更好或更差,我們判斷的本益比就會不一樣,做的投資決策也會不一樣。




第二個方式,用現成的分析師財測共識。一般人並沒有這樣的閒工夫,因此,我們可以用市場的財測共識(consensus)就好。這些專業分析師花很多時間在追蹤股票、研究行業,他們的財測平均值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專業買方(基金)投資人可以在彭博終端金融機上找到這個數據,但(我記得)這個年費要幾萬美金。我們一般散戶可以在網路上找免費的資源就好,例如新聞或是Yahoo!Finance。舉例,只要搜尋股票代碼TSLA加上「Yahoo Finance Estimates」就可以找到囉!(例如:特斯拉的盈利預測)。




靜態與動態P/E之間的關係-EPS增速。對於沒有成長的企業,兩者間差距不大,但對於高速成長的企業,靜態本益比會比動態還要高非常多。盈利增速越快的時候,forward P/E就越便宜。因此,許多高速成長的科技股的靜態P/E看似非常貴,但實際上,考慮到未來的成長,看動態P/E就會覺得其實並沒有那麼離譜。




七個影響本益比高低的關鍵因素


  • 企業增速 Growth:企業的未來營收與盈利增長越快的公司,本益比越高。
  • 財務能見度 Visibility:企業的財務能見度越高的公司,本益比越高。例如,企業若很早就可以知道未來一至三年的訂單,那投資人就可以很輕易的去評估投資報酬率。投資人不喜歡驚喜,因為驚喜常常伴隨驚嚇。舉例:影視行業能財務能見度很低,需要先投資很多錢拍影片,最後才知道賣不賣座,在中國可能還沒有辦法獲得批准,是一個風險很高、財務能見度很低的生意,因此估值也很低。
  • 歷史績效 Track record:雖然投資不看過去,但是歷史績效好其實也代表著公司的體質與管理能力佳。投資人喜歡穩定的好公司,不喜歡時好時壞的公司。
  • 競爭優勢與利潤率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profit margins:競爭優勢越強的企業,本益比越高,而競爭優勢通常反映在高利潤率上。
  • 個股風險:如股票流動性Stock liquidity。股票流動性越好的公司,也就是成交量越大的公司,通常P/E會比較高。而相反地,同業市值小、流動性差的股票通常估值也會比較差(股價容易被操控、容易被踩踏)。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其他面向的風險,例如,行業政策風險越高的公司,估值會比較低。
  • 宏觀與貨幣政策環境 Macro and Monetary environment:整體經濟越好,本益比越高。當貨幣環境越寬鬆,利率越低的時候,通常股市的估值也會越高,因為金融市場是用錢堆出來的。
  • 市場情緒 Market Sentiment:市場投資人越樂觀,股市P/E越高。反之亦然。


本益比與企業增速 – 本益成長比 PEG


通常增速越高的企業,股票的P/E也就越高。但多少增速有多少P/E合理呢?為了要簡化估值與增速之間的關係,投資界也就發明了另一個指標「PEG」。

本益成長比PEG就是把本益比PE除以盈利增速G。

普遍認為,PEG高於1就是偏貴,PEG低於1就是偏便宜。但具體還是要根據經驗,並且跟其他同業做比較才比較有參考價值。




個股的本益比vs.股市整體的本益比


本益比除了可以用在個股,也可以用在股市整體,評估股市是否過熱。例如標普500本益比,等於標普500指數價格,除以500間公司的EPS總合。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怎麼看現在的美股貴嗎? 標普500盈利如何?本益比多少?


如何使用本益比?


本益比無法單獨使用,必須要拿來跟其他P/E做比較。

跟自己的歷史數據比較:

  1. 免費資源哪裡拿?美股的投資人可以在Gurufocus網站上看過去幾年的forward P/E數據,舉例,Tesla (NAS:TSLA) Forward PE Ratio
  2. 剔除明顯的outliers(特別高或特別低的數字)。
  3. 可以做出一個折線圖,大概就會有感覺,市場給這檔股票的本益比大概在哪裡。
  4. 可以用excel算出第一四分位、中位數、第三四分位,你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量化的數據,大概可以知道在什麼區間是比較合理,第一分位以上就屬於偏貴,第三分位以下就屬於偏便宜。
  5. 以下圖特斯拉為例,看圖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判斷,當特斯拉的P/E到120X以上的時候,很明顯就是太貴了,可以考慮獲利了結、做空股票或是等過一陣子再買入。


跟同業與行業平均比較:

把類似的公司的forward P/E找出來比較,再跟整體平均做個比較,也可以有一個概念。

但要注意幾個陷阱:

  1. 雖然是同業,但某些公司已經取得市場公認的競爭優勢,自然會獲得比較高的本益比。如果你直接比較高低,就買比較便宜的公司,那可能會錯失良好的投資機會。例如,雖然台積電跟聯電都是晶圓代工產業,但台積電的市場地位、競爭優勢、毛利率等都更為優秀,因此長期能獲得比較高的估值,也是合理的。
  2. 看似類似的公司,其實他們的業務組成很不一樣。例如,亞馬遜(AMZN)跟蝦皮的母公司冬海集團(SE),雖然好像都是做電商,但其實亞馬遜裡面有很大一部分的AWS雲端業務,而SE有很大一部分遊戲業務,其實無法直接比較。



本益比的優點


簡單、方便、好用。雖然還有很多其他的估值方式,例如DCF模型、DDM模型等。但做二級市場的股票,最常用的就是P/E跟EV/EBITDA,而前者使用地又更普遍一些。

P/E作為一個相對估值指標,可以反應很多無法具體量化的東西,例如市場流動性、貨幣政策的影響、投資人的情緒、資金在不同大類資產移動時產生的影響等等。投資的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畢竟股市是一個投票所。雖然P/E不是很精準,但我很認同一句話:「粗略的正確好過於精準的錯誤。



本益比的缺點


無法用在虧損的企業。常見的新創科技公司或是生技製藥公司都是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解決方式包括把分母換成稅前利潤、經營利潤、毛利率或甚至是營收等財務指標。有時候可以用一些經營指標,例如互聯網公司會用日活躍人數等之類的數據跟同業比較。



本益比與風險


大致上,本益比越高,風險越高。為什麼呢?你用50倍的本益比投資一個每年盈利增長50%的公司,看起來好像挺合理的,但有可能明年經濟不好,這間公司的盈利增速就會降到剩10%,甚至是衰退至負成長。那股價就會跌得很慘。



本益比的倒數-盈利殖利率 Earnings Yield


本益比的倒數就是盈利殖利率,也可以叫做E/P比。盈利殖利率可以作為一個潛在投資報酬指標,可以理解成每投資1塊錢,企業可以替我獲利幾%。許多在高速成長的公司會把盈利留在公司內部,用以投資到未來的業務成長,例如公司因為訂單太多,必須要花錢擴建廠房,未來才能接更多的訂單,那可能分紅就會比較少,甚至都不分紅。而當公司沒有分發股利,無法計算股利現金殖利率時,我們可以改用盈利殖利率來做比較。



常見問題


P/E 越低越好嗎?

不一定。有時候P/E越低代表這間公司越爛,所以不能僅看P/E就做投資決策。


P/E 多少算合理?

沒有覺得的數字多少是合理的,要看每間公司自己歷史的數據、同業的情況以及當時的宏觀環境。


結論


本益比是投資評估中的一個重要工具,可以幫助投資者評估股票的估值和風險。然而,它應該與其他指標和情境一起使用,以獲得更全面的信息。理解本益比的含義和局限性是成為一名長期投資者的關鍵一步。希望這篇文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本益比在投資中的作用。

想要了解如何分析一間公司,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關於特斯拉亞馬遜的分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理財人妻Vivi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