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包粽的傳統,在都市化的社會中漸消失,只能在市場、超市的食材及成品中感受到端午節慶。
在農村端午節,多數的婦女自己包粽子,未出嫁時的母親也是不會包粽子,但在出嫁後,夫家家境小康,長金嬏婆常和母親說:「要自己學會包粽子,老一輩的人走了,你才有得吃。」
我小時候常和老媽搶著也要包粽子,小學生入不了媽媽的眼,叫我去包沙練習,只能幫忙摘竹葉。
國中後會和媽媽一起備料。小菜家的肉粽是南部粽,包白米、炒豬肉、香菇、紅蔥頭。小時候總覺得媽包的料好少哦!等到我學會包粽子後我都故意包很多餡,家境變好後家裡的肉粽才有升級版加了蛋黃和栗子。
不懂事時期,對於媽媽的肉粽,內心總是murmur,好空虛的肉粽,羨慕別人家的肉粽料多多。但佷神奇的事!自己年過40後才懂的媽媽粽子的美味,清淡、爽口充滿媽媽的愛。每一年都是媽媽當主廚帶領大家包粽子。有些年端午節落在非假日,少了人手幫忙,媽媽更是獨撐場面。家人再透過郵寄,把媽媽的掛念,寄給在外的遊子及成家的孩子們。
自己最喜歡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包完媽媽馬上煮,當下就能吃到熱熱的粽子,一次能吃下二到三顆。
家裡端午節沒有立蛋、沒有掛菖蒲艾草、沒有香包、沒有龍舟、沒有喝黃雄,這些都是書上及電視上的傳統,自己家的傳統是媽媽牌粽子,一年一次限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