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覺得因為語言符號架構的不同,所以我想不通要怎麼與完全不同世界架構的外星人溝通。
但是如果把德希達的“不在場”放進來,
德希達的「不在場」(absence)是他對語言和符號系統中所謂的"原始"或"真實"存在的否定,或者說是他對於意義不穩定性的一種描述。在德希達的理論中,語言和符號系統中的意義並不是直接對應著現實或真實世界的存在,而是通過差異和延遲來構建的。
即使是人類與外星人之間的交流,所產生的意義也並不是直接對應著某種固定的現實或對象。
換句話說,外星人的語言符號並不像某種物理對象那樣直接指向一個確定的概念或實體。相反,意義是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是由雙方共同建構的。這種意義可能受到參與者的文化、背景、經驗等因素的影響,並且可能隨著時間和交流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德希達的「不在場」為我們理解外星人的語言符號提供了一個觀點:它們並不是直接指向某種固定的現實,而是通過交流和互動中產生的意義來理解的。
我現在認為如果外星人嘗試傳送一段電波到你的腦海裡,想與你交流那是可能的,不過意義是依著你的自身脈絡所產生的。
如果外星人使用化學符號與我溝通,那只能說是一場無意義的交流,沒有產生意義的交流,也是一種經驗的產生,經驗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產生意義。
聽起來就跟我們與任何人交流一樣。
另外,這也意外符合《關係的存有》裡提到的,人的內在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存在,自我也是雙方共同通過交流和互動中建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