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星引力》談為什麼我們想理解外星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當我們對話的時候,是不是永遠只懂聽得懂的部分,而永遠不懂沒聽懂的部分呢?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對話時,雖然是用同一種語言,卻彷彿如同在和外星人對話,有一部分是因為聽不懂,只懂聽得懂的部分是否和聽不懂一樣呢?一知半解如同只擁有一半的真理,但是卻無法辨別到底哪一半是真、哪一半是假。或許,其實也沒有真假之別,因為我們「相信」我們所聽懂的部分,便「相信」握有真理;那麼對方不懂我的明白,反倒是因為對方的對話中參雜著不真的部分,而那不真的部分剛好無法被我懂得部分、相信的部分、真理的部分所理解。若說真理是越辯越明,對話也是越說越清楚的理解對方所欲何事。但前提是,對方(我)真的知道,所說的話再說什麼嗎? 


若將演講打成逐字搞,會發現說話與文字有者根本上的差異,文字在文字的脈絡中起承轉和、與有邏輯及結構嚴謹等特徵,而說話則顯得跳躍、甚至沒有邏輯,但是,這就是說話之所以不是文字的原因,因為說話不僅反映講者當下的情緒、思考、感知之外,更受到與他人對話脈絡的影響。有些人會人來瘋、有些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於不同階級、長幼、親密程度、甚至不同認知等因而產生不同親疏遠近的對話關係。某些話只會對某些人說,若這些話對他人說,便有了不同的意義、不同的詮釋、不同的理解,那其實就是誤解。 


假設我在背地裡對A說B的壞話,然後我跟A都笑笑看待,在我描述B的對話中,彼此感受到同樣對此對話產生的有趣、好笑、好玩等感覺,但那就只是我跟A所共同擁有與理解的對話。若將此對話當面告知B,即便A也在場,那對話的意義(有趣、好笑、好玩等感覺)、甚至是不經意的話語,對B便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當我們說,我們不喜歡有人在背後裡說我們的壞話時,其實我們不喜歡的是─讓我「知道」你們在背後說我的壞話。但是這個知道與對話者之間的知道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因為立場不同;當事人與旁觀者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不同的感受。第二,感受是無法量化而時時刻刻在改變的,如同時間能夠癒合傷口。 


有些事情語言永遠無法完全掌握,如同並無法僅透過語言而獲得真理,而那些無法言語的真理,某部分藉由藝術型態才得以接近。對方的想法如同真理,是片段而真假參雜的,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甚至我們都有這種經驗,便是被他人指證前後說詞不一而不自覺,自我的想法都無法完全掌握了,又要如何同理的去掌握他人呢? 


在每一次的對話;在不同、新的脈絡中對話,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例如:現在看當年寫的日記,便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他人看我的日記時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根本的差別在於,他人並不參與我書寫當下的心情、記憶等脈絡。那麼是否對話便沒有意義了呢?既然對話會產生錯誤的理解,是否不如不要對話了呢? 


站在詮釋學的立場,不同的理解與詮釋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因為「作者已死」。我們永遠無法理解作者的理解,而我們的理解也永遠是從自我的理解中理解作品,但就在我的理解與他人的理解對話中,有了新理解的可能,而這便是對話的目的。即便「不懂你的明白」才是普遍的,但我們還是能夠透過對話拓展自我的理解。 


一段文字(留言)是死的,之所以是死的,因為我們不理解陌生人的「位置」,陌生人對於此議題的意識形態、情緒、過往的經歷等,所謂的就事論事,是只就當下的語言片段做論述,當我們就事論事的罵「事」的時候,感覺被罵的其實是事件的當事人。其背後不是只罵事件,而是罵事件的相關人員。所以,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或就事論事,其實就是對人。對人說話、與人對話、改變人對此事的理解,將我看見的與你所看見的互相分享,進而拓展我們彼此的視野,達到新理解的可能。 


在這個每天無時無刻都遇得見外星人的世界,如何與外星對話?本片想像外星人是未來高等的人類,已經長生不老且沒有了愛恨的情感,因為沒有愛恨便沒有戰爭,而和平共處是長生不老的必要前提。但人的本質如同語言,在不同脈絡下便有不同的意義、不同的理解,重要的不是懂不懂的問題,而是我們擁有自由;在自由中不被意識形態所左右、在自由中擁有獨立思考、在自由中試著理解他人的理解……,而語言是對抗黑暗的一道光。

2017/9/7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什麼是世界上,男人與女人、窮人與富人、白人與黑人、死人跟活人、大人與小人,有關係的人與沒關係的人,有山靠的人與沒山靠的人的共通點?  有一點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脈絡中,以感性或理性理解世界,而終究必須在夜深人靜時回答:「為何而生?」  「真正的英雄是沒有弱點的。」  英雄,
二次大戰結束後,2千多名德國戰俘清除了丹麥西海岸150多萬顆地雷,而幾乎有一半受傷或死亡,他們之中有許多是非常年輕的少年。本片描述了10位拆彈少年,試圖在3個月內清除海岸沙灘上4萬5千顆地雷(10人*6顆*8小時*93天),但最後只有4人成功回德國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二戰後的德國,
當雙方都受到傷害,彼此能夠相互理解嗎?同樣分開的兩個人,感受的悲傷是不是不同的呢?而面對悲傷,不選擇逃避,是否便是走出悲傷最好的方法呢? Lee(Casey Affleck 飾)與Randi (Michelle Williams 飾)曾經擁有溫馨美好的家庭,幸福美滿的回憶,直到一場無心
一位中年大叔某天到東京出差,因緣際會在旅館遇見一位年輕人妻;一個來日本拍廣告、一個則是陪攝影師的先生來到日本,兩人皆是美國人,兩人皆因寂寞而相遇。大叔結婚25年了,在小孩出生後,夫妻兩人將全副心力投注在孩子身上,原本兩人的世界已回不去了,人生至此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原先兩個人分享與談情說愛的生
某天,雙葉(宮澤理惠 飾)意外得知自己罹癌且已是末期,僅餘兩三個月的生命。在悲傷一晚之後,決定完成人生剩下未完成的清單。首先找回離家出走的丈夫、幫助在校被霸凌的女兒學習獨立面對、讓澡堂重新營業、並規劃一趟重逢的旅行。讓我印象最深刻、為之鼻酸的,是最後在醫院時,先生努力地完成了妻子的願望,然後
《走鋼索的人》描述一位法國高空走鋼絲藝人─菲利普·珀蒂(Philippe Petit)於1974年8月7日挑戰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的故事。在世貿中心上的45分鐘,雙手握著8公尺長、25公斤重的平衡杆,腳踩著離地面400公尺的鋼索來回表演,除了表現令人精湛的技術與絕佳的平衡感之外,身為一位表演藝
什麼是世界上,男人與女人、窮人與富人、白人與黑人、死人跟活人、大人與小人,有關係的人與沒關係的人,有山靠的人與沒山靠的人的共通點?  有一點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脈絡中,以感性或理性理解世界,而終究必須在夜深人靜時回答:「為何而生?」  「真正的英雄是沒有弱點的。」  英雄,
二次大戰結束後,2千多名德國戰俘清除了丹麥西海岸150多萬顆地雷,而幾乎有一半受傷或死亡,他們之中有許多是非常年輕的少年。本片描述了10位拆彈少年,試圖在3個月內清除海岸沙灘上4萬5千顆地雷(10人*6顆*8小時*93天),但最後只有4人成功回德國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二戰後的德國,
當雙方都受到傷害,彼此能夠相互理解嗎?同樣分開的兩個人,感受的悲傷是不是不同的呢?而面對悲傷,不選擇逃避,是否便是走出悲傷最好的方法呢? Lee(Casey Affleck 飾)與Randi (Michelle Williams 飾)曾經擁有溫馨美好的家庭,幸福美滿的回憶,直到一場無心
一位中年大叔某天到東京出差,因緣際會在旅館遇見一位年輕人妻;一個來日本拍廣告、一個則是陪攝影師的先生來到日本,兩人皆是美國人,兩人皆因寂寞而相遇。大叔結婚25年了,在小孩出生後,夫妻兩人將全副心力投注在孩子身上,原本兩人的世界已回不去了,人生至此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原先兩個人分享與談情說愛的生
某天,雙葉(宮澤理惠 飾)意外得知自己罹癌且已是末期,僅餘兩三個月的生命。在悲傷一晚之後,決定完成人生剩下未完成的清單。首先找回離家出走的丈夫、幫助在校被霸凌的女兒學習獨立面對、讓澡堂重新營業、並規劃一趟重逢的旅行。讓我印象最深刻、為之鼻酸的,是最後在醫院時,先生努力地完成了妻子的願望,然後
《走鋼索的人》描述一位法國高空走鋼絲藝人─菲利普·珀蒂(Philippe Petit)於1974年8月7日挑戰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的故事。在世貿中心上的45分鐘,雙手握著8公尺長、25公斤重的平衡杆,腳踩著離地面400公尺的鋼索來回表演,除了表現令人精湛的技術與絕佳的平衡感之外,身為一位表演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s0rYoI8TI完整收聽podcast由此去 「懂我再愛我,如果你不能懂我,我要怎麼相信你其他的建議真的對我有用?」 大家都在說同理,可是為什麼同理卻像是傳說中的神獸一樣, 真正能感受到的彷彿少之又少? 同理到底是什麼?要怎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 簡介 ( 對話小說 ) :   星際對話小說文,隨便寫寫玩玩 . --------- 這是一篇關於星際對話和外星接觸的短篇小說,描述了指導靈和人類之間的互動及交流方式。文章內容充斥著夢幻、奇異和交流等元素,讓人在科幻的世界中遐想無限。 ( → AI 建議 的 摘要敘述 . )
Thumbnail
之前覺得因為語言符號架構的不同,所以我想不通要怎麼與完全不同世界架構的外星人溝通。
Thumbnail
認知不在同個界面,少言少辯。 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
相信所有的讀者都有一定的觀念,就是,要主動去適應世界。 問題是,有的星星兒,一輩子無法理解這觀念。 我想問,這能完全怪星星兒嗎? 我可以說,會有這想法的地球人,表示,根本完全是愚昧無知。 因為,這種地球人,完全容不下星星兒! 而剛做的聽覺減敏,我照樣報告。 找回原本的目標之餘,就有在完成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我總覺得 雲的那端 有人在對我 說話 那是 意識聽不懂的語言 但感覺是知曉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s0rYoI8TI完整收聽podcast由此去 「懂我再愛我,如果你不能懂我,我要怎麼相信你其他的建議真的對我有用?」 大家都在說同理,可是為什麼同理卻像是傳說中的神獸一樣, 真正能感受到的彷彿少之又少? 同理到底是什麼?要怎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 簡介 ( 對話小說 ) :   星際對話小說文,隨便寫寫玩玩 . --------- 這是一篇關於星際對話和外星接觸的短篇小說,描述了指導靈和人類之間的互動及交流方式。文章內容充斥著夢幻、奇異和交流等元素,讓人在科幻的世界中遐想無限。 ( → AI 建議 的 摘要敘述 . )
Thumbnail
之前覺得因為語言符號架構的不同,所以我想不通要怎麼與完全不同世界架構的外星人溝通。
Thumbnail
認知不在同個界面,少言少辯。 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
相信所有的讀者都有一定的觀念,就是,要主動去適應世界。 問題是,有的星星兒,一輩子無法理解這觀念。 我想問,這能完全怪星星兒嗎? 我可以說,會有這想法的地球人,表示,根本完全是愚昧無知。 因為,這種地球人,完全容不下星星兒! 而剛做的聽覺減敏,我照樣報告。 找回原本的目標之餘,就有在完成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我總覺得 雲的那端 有人在對我 說話 那是 意識聽不懂的語言 但感覺是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