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橫跨 20-30 歲的持續閱讀

最近跟朋友討論職涯發展與習慣養成時,聊到自己如何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

過程中突然發現,相較於考試、個人精進等目的,更多時候,我只是喜歡透過文字來實踐對於故事的愛好,或是滿足個人的好奇心,面對不理解的事情時,有更多理解的機會。

由於出發點是好奇心,因此閱讀書籍的面向較廣,從華文/翻譯小說、散文,到商管、自然科學、人文社會、歷史地理類型的書籍我都讀。

有趣的是,在開始工作以後,閱讀量反而比在學期間更高,每年平均讀 70-80 本書左右。如果細數原因,可能是以下三件事情,讓我持續地維持閱讀習慣:


電子閱讀器的推力

我從 2018 年開始,入手了電子書閱讀器。起初只是因為被購買讀書禮券,滿額就贈送閱讀器所吸引。

然而,沒想到由於換了介面,變得更加容易攜帶,因此在通勤、返鄉、旅行的途中,不再因為書籍的重量或厚度而苦惱,只需要帶著電子閱讀器,就可以隨時隨地閱讀。這也讓我的破碎時間,有更多是投注於閱讀之上。

此外,也因為使用的電子閱讀器品牌,有建立相對應的社群以及定期活動,其中幾乎每隔 1-2 個月,便會舉辦特定主題的閱讀馬拉松,閱讀時數的累積便是馬拉松的成績,而累進到特定時數或是達成特定要求,還能夠累積點數用來兌換書籍。這對我來說存有誘因,而使得自己在特定月份的閱讀會更加專注。


獨處時間的運用

從開始工作以後,由於每天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與腦力,因此,之於一個內向者,工作以外的時間,我採取低度社交的模式,一個月最多只會安排 1-2 個聚會或聊聊,而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獨處。

獨處的時間裡,我有半數是選擇閱讀。會根據自己當下的情境或是巧合,去讀相對應的書籍。舉例來說:

  • 追了某部電視劇或是電影,而去閱讀原著作品。
  • 看到文章引用某段話,而自己相當有共鳴,因此去找講出這段話的人曾寫過的書。
  • 在某本書裡,看到引用其他書籍的概念、句子,所以連同被引用的書也找出來閱讀。
  • 自己最近有特定的困擾(可能是工作效率不佳、較多負面情緒等等),因而去找相關的書籍來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緒。


紀錄閱讀與延伸應用

自己有個習慣,每次讀完一本書,就會拍照、寫下想法,並且紀錄在 IG 裡。因此,我能夠很清楚地掌握自己的閱讀量。

反過來說,這些紀錄的累積,也讓我多少有些成就感,能夠時不時地去看看曾讀過哪些書、寫過什麼樣的想法。有時甚至會透過這些紀錄,去找找會想要重讀的書,或者是類似概念、延伸主題的書籍。

此外,也因為持續地餵養自己的好奇心,時不時會剛好在工作或是特定情境中,恰巧遇到書裡提到過的概念或案例。有時我會以此為樂,看看自己閱讀的直覺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巧合與可能。


總結

回首過去的十年,由於前述的幾個原因,使得我有動力持續地閱讀。

閱讀,也是我所擁有的習慣中,帶來最多正向回饋的那一個。

雖然相比與動輒百本的大神,自己還不到大量閱讀的程度。但光是過去接觸過的書籍們,就帶著自己去看了好多現實生活中,未必有機會接觸到的世界,並且意識到有更豐富的選擇與可能性,讓我有機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巧合與幸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