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翻閱《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之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冷酷的思想棲息的選擇。我不願棲息在殺人犯的思想裡,而且,我也沒有很支持廢死聯盟,我對犯罪心理學沒有興趣。


書中提到的草屯療養院的精神鑑定和智力衡鑑以及女同的部分,有讓我的閱讀速度放慢了一咪咪。


其他的都用翻的吧,我在掃描翻閱的過程中,沒有一絲同情或者同理的想法,我只是知道,就算讀了這本書,對現實情況,一點用也沒有。也許我現在的心情還是不是很美麗,所以才寫下「一點用也沒有」這種消極的結論。


那位女性殺人犯,林于如,「恨不得一聲槍響,讓她脫離苦海」。也在監獄中嘗試自殺許多次。那麼,廢死聯盟究竟是在幫她?還是在拖磨她?作者胡慕情希望寫下的並且對世界說出來的話,究竟是甚麼呢?書底的介紹最後一句是「或許我們能嘗試從悲劇的事實邊緣,提煉出可被理解與重視的社會脈絡。」


太文言。我不懂。


總之,我所能獲取書中呈現出的一個概念就是「人間是苦」。


根本就是一個悲傷接著一個悲傷,以為有幸福的希望了,然後又落空,一定會遇人不淑,然後一定會繼續不幸下去,每個角色感覺上都那麼的,苦。而這些苦,好在被包裝得很理性冷酷,這個時候我才忽然感覺到理性冷酷有的時候是好的,這樣讀者就不至於太入戲,也不至於感覺到一樣的痛苦。


我並沒有將這本書看得很仔細。所以有些細節我都忽略了,剛才再拿起來翻閱,才又抓到一段是林于如寫信提議作者胡慕情可以跟她登記同性婚姻以利採訪。我有一種,...無言的感覺。好吧,反正就是報導者和殺人犯在鬥智的過程,報導者努力生出了這一本書。只是,這,到底,是為了甚麼呢?


也許世界上還是需要像胡慕情這樣的人,鍥而不捨,才比較可以逼近真相?


但甚麼是真相?沒有真相。真相存在於每個當下,每個當下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之後怎麼樣都只是重述的記憶或實話或謊話或說錯話而已。


對於林于如而言,這次的採訪,我個人認為,也是對她的一種接近治療行為吧?有人重視她,重視她的人生,重視她的故事。這對一個殺人犯而言,甚至是對一個人,而言,都是一件,珍貴的事。


我對於本書本文開始前的那一頁,引用了詩人艾蜜莉‧狄金森的詩句,覺得小小吃驚。

詩是很藝術的東西,報導紀實文學是很理性的東西,但那詩句,似乎是隱喻著,婆婆與丈夫的死亡方式。


很灰暗,我不喜歡。艾蜜莉‧狄金森本人並不灰暗。但這些詩句放在這本書前面,真的是,呃好喔很高超的創意。


總之,翻閱這本書之後,我感覺到的就是冷酷,一種,不無情的冷酷。和作者胡慕情相比啊,我這個讀者可能還無情一點。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對不起雖然你的故事很精彩又寫實,但是我沒有很想了解你。


對不起慕情,妳寫得真的很好,這種非虛構寫作真是太強了。


但我想我可以把書扔回去了。

avatar-img
74會員
397內容數
維拉寫寫字。不解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a 維拉寫寫字 的其他內容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作者是誰 這是一本韓國翻譯過來的書籍,全名是:「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不便利的便利店》韓國百萬暢銷作家生存記」,所以,作者當然是韓國人,名叫金浩然。我發現自己購入的書籍版本疑似是作者親簽版,內頁用韓文寫著作者給讀者的話:「您好!祝福大家每天幸福,再次幸福,幸福到最後!2023年,夏天。金浩然
那一天晚上,我猶豫著是要去運動場還是要去圖書館。其實我已經有點累了,但是內心的煩惱還是讓我感到沉甸甸的非要去哪裡避靜不可。魚與熊掌就是運動場和圖書館,不可兼得的話我該怎麼選擇比較好?這種像是抓周似的感覺,好像一個選擇就會決定你將來的命運,這麼一想就更加難以決定。 我終於把車子騎往運動場的方
原本我是非常期待看這本書的,我對作者的生平之悲慘到最後大反轉成光明燦爛抱持著「希望能效仿」的心態。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簡介: 中島輝 五歲時經歷養父母連夜潛逃,造成精神創傷,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飽受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強迫症、焦慮症、失智症、過度呼吸症、潰瘍性
這本《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ISBN 978-986-175-668-4),是日本人所寫的書。看到書名,我覺得首先要發現甚麼是「真正的自己。」 甚麼是真正的自己,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所以我拿起了這本書來瀏覽閱讀。 書的大意大概就是像書名一樣,列舉了一些技巧,例如「改變動腦的方式」
《請聽我說》ISBN 978986702499-2 「我沒有病,我只是個性不同」 這本由日本14歲自閉症少年寫的書,我不知道為何自己受到吸引。在特殊教育講座之後,從書攤拿起來翻閱的時候,就一直有所共鳴。 我想,一定是那簡單又簡潔的字句給了我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沒有甚麼艱深難懂的術語,我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作者是誰 這是一本韓國翻譯過來的書籍,全名是:「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不便利的便利店》韓國百萬暢銷作家生存記」,所以,作者當然是韓國人,名叫金浩然。我發現自己購入的書籍版本疑似是作者親簽版,內頁用韓文寫著作者給讀者的話:「您好!祝福大家每天幸福,再次幸福,幸福到最後!2023年,夏天。金浩然
那一天晚上,我猶豫著是要去運動場還是要去圖書館。其實我已經有點累了,但是內心的煩惱還是讓我感到沉甸甸的非要去哪裡避靜不可。魚與熊掌就是運動場和圖書館,不可兼得的話我該怎麼選擇比較好?這種像是抓周似的感覺,好像一個選擇就會決定你將來的命運,這麼一想就更加難以決定。 我終於把車子騎往運動場的方
原本我是非常期待看這本書的,我對作者的生平之悲慘到最後大反轉成光明燦爛抱持著「希望能效仿」的心態。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簡介: 中島輝 五歲時經歷養父母連夜潛逃,造成精神創傷,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飽受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強迫症、焦慮症、失智症、過度呼吸症、潰瘍性
這本《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ISBN 978-986-175-668-4),是日本人所寫的書。看到書名,我覺得首先要發現甚麼是「真正的自己。」 甚麼是真正的自己,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所以我拿起了這本書來瀏覽閱讀。 書的大意大概就是像書名一樣,列舉了一些技巧,例如「改變動腦的方式」
《請聽我說》ISBN 978986702499-2 「我沒有病,我只是個性不同」 這本由日本14歲自閉症少年寫的書,我不知道為何自己受到吸引。在特殊教育講座之後,從書攤拿起來翻閱的時候,就一直有所共鳴。 我想,一定是那簡單又簡潔的字句給了我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沒有甚麼艱深難懂的術語,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第二本以有聲書追完的書。在個人的閱讀體驗中,文字(視覺)跟聲音(聽覺)進入大腦後彷彿被分配給不同區塊解讀。太過嗜字,使得面對文字以外的世界常有失去依靠之感,總想要拾回文字作為錨點,因此聽有聲書的時候,要不想同時看字加深印象,要不因內容瑣碎或資訊過多不適合以聽覺吸收而中斷放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真是令人生氣的一本推理小說!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類型的小說,我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甚麼叫做給讀者的挑戰書:直到最後都不宣布兇手是誰!兇手是誰!兇手是誰! 等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再重看了一次,心浮氣躁邊看邊思考著文字的細節,邊推敲可能的線索,想著最後加賀警探丟出來的關鍵:三張照片,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第二本以有聲書追完的書。在個人的閱讀體驗中,文字(視覺)跟聲音(聽覺)進入大腦後彷彿被分配給不同區塊解讀。太過嗜字,使得面對文字以外的世界常有失去依靠之感,總想要拾回文字作為錨點,因此聽有聲書的時候,要不想同時看字加深印象,要不因內容瑣碎或資訊過多不適合以聽覺吸收而中斷放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真是令人生氣的一本推理小說!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類型的小說,我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甚麼叫做給讀者的挑戰書:直到最後都不宣布兇手是誰!兇手是誰!兇手是誰! 等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再重看了一次,心浮氣躁邊看邊思考著文字的細節,邊推敲可能的線索,想著最後加賀警探丟出來的關鍵:三張照片,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