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創作故事的思維核心框架:Logline 第三篇——以蜘蛛人為例

在之前的文章裡介紹過,英雄的旅程的敘事方式分為W型與M型,第一篇介紹了W型,這篇則是M型,M型主角特點是天生不凡,不安於室,經歷一場冒險後才得知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本篇的logline係以荷蘭版蜘蛛人第一集為例——原因為類型明確且是複合類型,主角層次需求明確,主角的職業明確且是複合職業。


logline三段話:

第一段話 不想只是當個學生的蜘蛛人

請檢視這樣的主角以及他的層次需求,觀眾是否能直觀認可,這裡會從1-1演到1-5,觀眾會看到主角在1-45無法得到他的層需。

在這部片裡彼得帕克的層需是被鋼鐵人認可,以被鋼鐵人邀請加入復仇者聯盟為象徵。這個層需是尊重需求。

不甘於接受鋼鐵人的指令好好當個學生,指的是愛與歸屬需求。


M型的主角故事開始時,追求高階的層次需求,分別是次高的他人認同需求以及至高的自我實現需求。故事結束時,回歸到愛與歸屬需求。

愛與歸屬需求盡量不要有問題,以收斂主角的追求可能性,降低觀眾對於主角的需求層次誤解,在結局時主角也有地方可以回歸愛與歸屬需求。


層次需求是編劇要注意到的重點,而觀眾只需要看到並且理解層次需求的象徵人事物是什麼即可,蛛蜘人的他人認同需求的來源是鋼鐵人,象徵物是加入復仇者聯盟,愛與歸屬需求是死黨(與梅姨)。


第二段話 發現了新型態的犯罪工具

在1-6時,一個事件發生,主角在這個事件裡看到了滿足自己層需的機會,這誘發了主角的動機。在logline裡,我們只思考主角,維持故事的核心穩固,讓自己與觀眾理解主角要的是什麼,如此後續的機會才能讓觀眾認同主角的動機為何。

M型第二段話的重點,在於主角看到了這個事件裡的什麼,是他可以用來獲得層需的機會,這個事件的設定常常利用危機的發生,在本篇蜘蛛人裡是幾個宵小盜取ATM,宵小三兩下就能解決,但是外星武器卻是個重大危機,以及蜘蛛人認為可以獲得鋼鐵人認可的機會;馬利歐電影版是用布魯克林區大淹水,市長呼喊著英雄就是馬利歐認為的機會。


第三段話 他決定利用新蜘蛛衣追尋線索破獲是誰在暗地生產

彼得決定利用鋼鐵人提供的高科技蜘蛛衣,追蹤並揭露這些外星武器的來源。

第三段話W與M型一樣都會出現傳奇職業或技能,其中一個重點在於第一段話裡,如果你寫的主角已經是明確的職業或身分,而且帶有明確行為、技能甚或是類型——例如刑警、特種兵、律師、醫師等等,那建議可以採用傳奇技能。


本篇舉例的蜘蛛人,在1-1到1-3已經介紹給觀眾是屬於動作類型的職業。

到了1-78910依序介紹傳奇技能新蜘蛛衣,是以偵探類型的形式登場,接著傳奇敵人是神秘的犯罪集團,會製造與使用外星武器。

到此觀眾可以預期在第二幕裡,主角蜘蛛人將結合動作與偵探複合類型緝凶,而遭遇到的是擁有外星武器的犯罪集團。


1-1到10是代表第一章(第一幕)的10節,請對照拆片表。

其餘的歡迎對照前兩篇,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助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