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續貂,往往是人們對於續集作品的既定印象,非但沒有吸引更多觀眾進場,還因此流失原有的支持者,最後搞到整個系列黯然退場。實際攤開電影產業史,為了炒短線、榨乾作品價值,輕率地擴張故事,結果打壞名聲、資金回收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族繁不及備載,似乎都忘了 IP 需要細心呵護,才能好好茁壯。
然而,近日上映的《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卻是少數可以打破魔咒的抗命者,不僅刷新首部曲所創下的戰績,一舉殺入全球年度票房前五名,亦在影評、影迷兩種截然不同指標上,雙雙斬獲喝采,無疑叫好又賣座。
或許,人們早已看膩超級英雄電影,受夠磅礴的音效、鐵打的肉身,情緒無法再輕易地隨著英雄飛越。不過,如果它跟《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一樣,具備令人醒神的品質,無論題材、手法、政治正確與否,只要足夠優秀,市場就離疲憊還很遙遠。這也提醒內容產業,拍攝主題固然重要,但打磨情感與故事脈絡這一項任務,仍舊不可忽略。畢竟,無論老套或新穎,電影依然得有打動人心的本事,才能驅動人們甘願沈浸。
回到《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作為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電影,怎麼承先啟後,而不是歹戲拖棚,可謂最核心的任務。簡而言之,電影必須捉住觀眾的好奇心,同時還得讓人越看越起勁。單就視覺表現來說,本集延續了前次大受喜愛的手繪漫畫風格,只是更加狂野奔放,透過各種繪圖手法的跨界碰撞,巧妙點燃這一場絢爛的大型煙火秀,甚至反向滲透現實維度,直接來一場虛實共演。
上述種種嘗試,皆反映了製作團隊不遺餘力要「打破」框架,以便「打造」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想當然,豐盈的視覺表現,亦有可能起到反效果,好比之前的《媽的多重宇宙》即曾被批評太過混亂,導致難以入戲。這次的《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同樣也是。令人驚喜的視覺元素,每秒都在衝刺,眼珠還來不及跟上,就已經穿越到下一個場景,將人狠狠甩在後頭。久而久之,無法適應節奏轉換的觀眾,疲憊感逐漸發酵,原本的亮麗,變成刺眼,所謂視覺饗宴,也成了一場注意力修煉,雖然不至於乏味,但要說深邃,明顯有待商榷。
為此,終部曲的課題,除了要圓滿收束故事之外,還得琢磨如何讓視覺效果更加俐落,而非一味轟炸,唯有降低觀影門檻,才好凝練觀影體驗,確保整個系列不會因為太躁動,讓人無從貼近。所幸,在情感面的表達,即便格局越來越龐大,主軸仍舊不脫英雄的孤獨、苦難以及責任,使得敘事相對單純,容易理解,有效減少觀眾投入的阻力。再來,電影選擇改以關作為敘事新切口,十分聰明,一來豐厚故事內涵,二來持續圍繞著思春期這一個主題打轉,相仿的成長議題,例如自主跟歸屬的拉扯,恰恰緊扣著邁爾斯的處境,甚至悄悄埋下解答命運的伏筆。
特別的是,關宇宙的視覺表現手法,相比前述提到的大鳴大放,沈著許多。除了色調更為柔和,線條也相較曖昧,或者說,具有靈氣,往往會隨著關的心情起伏有所變化。換言之,作品不再受制於輪廓描繪,或是五光十色的視覺比拼,轉而運用獨有的柔軟筆觸,一層層渲染,緩緩具象化關的內在心景,如何陰晴不定。
以此來講,關或許不只扮演故事如何收束的關鍵,就連電影該怎樣視覺表達,都提供另一條潛在的路徑,端看製作團隊能否發現,並學會拓寬對於豐富的想像,亦即層次,指的不盡然是斑斕,還有那些留白與曖昧。正如前文所強調,要轉動作品,無法光靠技術,更得賦予作品情感,才能創造連結、共鳴與感動。
最後,談回故事線,在劇情發展未明的情況下,要下定論說本作即為史上最佳,明顯言之過早。尤其,在故事格局擴張的過程中,敘事主題依舊未能打破窠臼,同樣在講責任跟能力,並將英雄的受苦與失去,抬升為一種必須去承擔的義務。
若說《蜘蛛人:穿越新宇宙》跟其他英雄電影有何不同,那就是規範不單單來自於大人們,更來自於同為蜘蛛人的前輩們。另外,邁爾斯作為多餘的一員,意外成為英雄這件事,亦讓蜘蛛人電影宇宙分岔出有別以往的故事曲線,甚至能融入種族議題來談論,比如非裔、拉丁裔等弱勢群體,就算獲得力量以及智慧,依然持續被主流社會排擠。是故,邁爾斯所面臨到的困境,正巧就是族群縮影,儘管力爭上游,還是被刻板印象、階級意識給狠狠綁架。
電影開頭,白人老師對於「窮苦」故事的態度,恰恰是在暗諷社會喜愛勵志多過於個人本事,就像是拿別人的掙扎,替自己打氣。較為遺憾的是,這些批判缺少發聲的舞台,為了維持電影基調,紛紛被轉化成一種幽默表現,宛如曇花一般,刻畫不足,因此力道疲軟。
幸好,電影還未結束,邁爾斯如何改寫命運的腳本或是前輩們的規訓,仍舊具有深入討論的空間。寫出自己的故事,看似老生常談,但對於不被他人承認的人們來說,卻是一輩子的追尋。或許《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也能走出自己的道路,在兼顧視覺以及敘事的前提下,成功走向前無古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