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與我有關,怎麼說?
這應該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我負責某人的演講;第二部分,我個人要上場演講。有何不同?
當我是幕僚的角色時,我負責公司老闆還有其他重要人士的演講,除了行前的演講內容策劃、討論與製作之外,主辦單位的溝通、場地的掌握、資訊的發佈……,這部分可以講得很專業,細節也相當多。不過,我已經漸漸淡出職場,對我而言,幕僚的角色就是讓聚光燈照亮老闆,而不是顯出自己,當掌聲響起時,幕僚必須能接受掌聲之外的孤寂。
所以,我想講的是第二部分,淡出職場之後我以個人身份接受了「與作家有約」的校園邀約,開始頻繁的進入不同的學校,才發現,即便我曾經歷過許多專業演講,回到我個人及聽眾的屬性上,仍然有太多可以進步的地方。
如果要上場演講,演講也已經準備好了,不能忽視的演講注意事項,有哪些?
1. 提早到達場地
一般而言,建議大約提前20~30分鐘到達場地,若你很熟悉這個場地,對自己很有把握,你想5分鐘前到達,我也不反對,重點在於——面對陌生的環境時,你自己的抗壓力有多少?我曾因塞車而幾乎遲到,一群黑壓壓的同學都在等我,我立即上場,演講也沒翻車;但也曾提早到達,卻因為場地音響不佳、時段排在段考後、同學幾乎無心聆聽而一路硬撐講完。「提早到達現場」是為你的演講設下第一道安全線,少了這道防線,以下的事項幾乎可以免談,因為時間已經到了,It’s showtime !
2. 測試簡報設備
身為幕僚時期,因為我們是設計相關行業,我會帶公司的筆電,以免現場設備無法播出精心設計的畫面與多媒體影音。進入校園演講之後,我只帶一只常用的隨身碟,並非我偷懶,而是演講並非「踢館」,學校目前都有一般簡報的設備,可能不是最新,但ㄧ定能用。
演講前測試簡報設備是絕對需要,尤其我的演講都有影音部分,讓自己先知道影音播放的狀況。絕大部分的場地都能播出影音,但的確發生過因為ppt版本老舊,無法正常播出影音,可提早因應。有的學校設備真的很老舊,加上負責的老師不常使用,我也見過老師找不到連接線的狀況,萬一發生了以上狀況,這時候,老師比你還著急,就讓老師處理就好,至於投影螢幕比例是4:3或是16:9,顏色飽和度……,不要強求,有就好,主角是你,不是簡報。
先前提過我只帶一只常用的隨身碟,而不是最新的隨身碟,因為我也曾發生過新的隨身碟學校舊電腦讀不到,還好,我的檔案放在雲端,此時,「提早到達場地」就成了你的安全防線。
3. 調整自己心態
演講的主角是你,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融入這個陌生環境。當設備測試完畢,稍微認識一下環境,以我的經驗而言,看看學校作品牆,你會發現學校的獨有特色;去操場走走,剛好看到同學在練大隊接力(我的演講剛好也有這一項);跟走廊的同學打招呼,等一下同學就會來找你簽名。把演講環境當成與朋友聊天,你才可以放鬆自己,盡情發揮。
4. 傾聽主人的聲音
任何場所,都有主人。進入學校,當天的主人不是校長就是主任,老師會請你去和校長或是主任喝茶聊天。不要急,先將設備測試好,然後去跟校長聊一下,加深主人對你的認識,也是客隨主便的禮貌之一。當演講前校長介紹你時,你就會了解我為什麼建議你這樣做。
5. 給聽眾一些驚喜
拜「與作家有約」之賜,演講後都會有個作者簽書會。除此之外,我會為演講準備一些有獎徵答的小禮物,成為演講的高潮之一,效果非常好!缺點是我經常遇到在大禮堂演講,除了前排的同學之外,我都會點後排的同學回答問題,這時,我就必須發揮短跑的爆發力,跑到最後一排,不騙你,效果還不錯!
6. 同理心的看待
如同前面所言,場地的設備差異很大,但是一定能用,只是有不同等級之分,越新的場地設備越好。依照我的校園經驗,視聽室的效果最佳,最容易讓演講者放心,但是每個學校的資源不同,老舊學校的視聽室大部合併在圖書館/或是圖書室之內,座位只能容納幾個班級。全新興建的學校,甚至有可容納全校同學的專業階梯式演講廳。
所以,當你有幸在體育館兼大禮堂的超大場地演講時,千萬不要抱怨場地光線控制不良、音響不佳、回音太大…..,相反的,這是學校重視你的演講,想讓更多同學參加,而視聽室可容納的同學有限。用同理心的正面態度面對,擺脫專業演講的迷失,趁機訓練一下自己的肢體語言,吸收「控大場」的經驗,享受「演」與「講」的樂趣。
7. 回饋給關鍵人物
我會建議將成果回饋給促成這場演講的關鍵人物,感謝他的付出與安排,不用多,簡單的感謝即可。為什麼我會建議如此做,之前說過,我曾是老闆的演講幕僚,看過太多情況,一場好的演講在外人看來都是講者的成就,這絕對是正確的,我的經驗告訴我,再厲害的講者都有翻車的可能,而能一直保持水準演出的講者都是經過長期的磨練。
8. 爲下一場演講做準備
演講結束後,回家整理一下演講照片,誰拍的?當然是主辦單位,對「與作家有約」而言就是老師,建議不要自拍,專心做好講者的角色就好。有的學校會將演講重點與照片放在社群媒體,你本人是否要發布演講訊息?這一點見仁見智,只是不要太自吹自擂、膨脹自己,為下一場演講累積能量,繼續往前。
演講的目的是什麼?退出職場後的「與作家有約」讓我再次體驗「與人分享」的演講初衷。而機會,留給每個準備好的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