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樟樹守護人報到_《祈念之樹》


raw-image

書中劇情僅限於出版社的網路資料,

沒有更多劇情,請安心服用。


💚東野圭吾的《祈念之樹:守護之心》全球同步上市,

看到「全球同步上市」這幾個字,

就知道背後的翻譯、編輯有多辛苦⋯⋯

收到春天出版社的伯仰寄來的書時,

趕忙找出第一集《祈念之樹》來讀,

找不到的下場就只能再來一本XD


🌳從第一本《祈念之樹》來聊,

先從書衣來看:

新買的燙金版極美,

樟樹葉的葉脈清晰可見,

交錯縱橫的葉脈像是人們寄託在樟樹的「意念」,

有著複雜與難結的關係。


打開書衣,

可以看到樹幹上有著一個樹洞,

就像是書裡描寫的那樣,

充滿神祕的儀式感。


🌳出版社的簡介:


直井玲斗因與前東家的糾紛被捕入獄,

沒想到,一名律師帶著神祕委託前來。

為了重獲自由,

玲斗同意獲釋後願意遵從委託人的命令。


沒想到,

神祕委託人竟是玲斗過世母親的異母姊姊千舟!

千舟要求玲斗成為神社管理者,

守護巨大的神木——樟樹。


樟樹的傳說深植人心,

許多心懷祕密的人們來向樟樹「祈念」,

亦有人千方百計想要「知道那些祕密」。

玲斗開始瞭解自己家族的過去,

以及樟樹祈念的真相⋯⋯


🔸🔹🔸🔹🔸🔹🔸🔹🔸🔹🔸🔹🔸🔹🔸🔹🔸🔹


第一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個點:

「親情」、「自我認同」、「記憶」,

而書中有幾句特別有感的話,

和這三個點恰巧能扣合上,

我引用這幾段話來寫下自己的心得。


💛關於親情:

「文字的力量有其極限,

不可能光靠文字表達出內心所有的想法,

所以就把意念寄託給樟樹。

而僅有血緣關係的人,能接收這些意念。」


在這段話裡,

很明顯的,圍繞著樟樹周圍的是許多家庭,

家庭裡充斥著的是彼此的親情,

父女、母子⋯⋯

東方人在親情裡的表達總是特別為難,

藉著「樟樹」作為媒介來傳達,

是種儀式感、寄託和信任,

玲斗在這些家庭和樟樹間便成為重要的角色。


💛關於「自我認同」:

千舟對玲斗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不該出生,

一個也沒有。

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理由,

你要記住這件事。」


千舟作為幫忙解決玲斗案件的人,

她並不確定玲斗能扮演好「樟樹守護者」的角色,

但經過一系列的事件發展,

她對玲斗的印象已經大有改觀。


千舟強調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其價值和意義,

這對於剛剛失去方向、

處於困境中的玲斗來說尤為重要。

她希望讓玲斗明白,

即使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

也不要懷疑自己。

並且理解自己的所有次經歷都有原因,

然後從中找到未來的方向和力量。


千舟也對玲斗說:

「這個世界是一座金字塔,

每個人都是形成這座金字塔的一塊石頭,

必須想像金字塔的全貌,

然後自己處於哪一個位置,

一切就從這裡開始。」


玲斗的角色是「樟樹守護人」,

「樟樹」對所有人來說是神聖的存在,

扮演了凝聚眾人的角色,

然而,「樟樹」不會言語,

玲斗便成為祈念者、受念者、樟樹間的橋樑,

這樣的特殊角色在這整座金字塔來說,

是一塊特別重要的「磚頭」,

千舟的這一番話更是告訴玲斗,

自己要往哪裡走,

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關於記憶:

千舟:「想要記住的事,

重要的回憶都會像沙子從指尖流式般消失,

你能了解這有多麼可怕嗎?

就連認識的人也會一個又一個忘記,

總有一天,我會連你也忘記,

而且甚至不知道自己忘記了。」


玲斗:「既然不知道自己忘記了,

那就代表並不是一個絕望的世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新世界。

既然資訊會漸漸消失,

只要不斷輸入新的資訊就好了嗎?」


書裡描寫到一些疾病會令人記憶逐漸消失,

然而,玲斗的這番話讓我深深動容,

千舟表達了對記憶消逝的恐懼,

玲斗卻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將忘記解釋為一種可能的轉變和成長。

記憶固然會消失,

但是,未來的日子裡,

依舊可以共同創造新的回憶。


當有人到樟樹「寄念」,

受念的人接收到「意念」,

就像接收到一段舊的回憶,

舊的回憶有哭有悲有歡樂⋯⋯

而也有需要彌補的地方,

那麼接受到「意念」的人,

會想去做點什麼改善、補救⋯⋯


舊的回憶可以增強彼此的連結和認同感,

留下的人可以共同創造新的回憶,

或許這才是「樟樹」存在的目的。


《祈念之樹》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春天出版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檸檬的家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