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對決
avatar-img
媽媽恩

每日對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不知S又是經歷了什麼階段,睡前的各項準備都有各種理由拖拉。

而隊友辛苦了一天,傍晚時分也是理智線緊緊繃繃。

我們時常在早上準備出門或是睡覺前,因為孩子的拖拉,而令我們全身不暢快。因此控制、急促的態度就出現了。

然後接下來就是像鄉土劇般裡的激動,日復一日的上演。

「你不快點我就要生氣了」與「我還想玩一下會怎樣」的對決。時常都是好說歹說到最後直接火箭升空。

和隊友討論了一下,歸納了實際執行起來我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是最活在當下的一群人。所以耳提面命、提前預告這種囉囉唆唆是難免的。而我們需要堅守界線,讓孩子了解事情的全局:若不按時間執行的後果會是什麼?

這是大人需要做的事前準備和溝通。並要有決心執行你和孩子溝通的內容。

以我們家為例,當我們必須出門,而S又陷入了她的小宇宙時,我會跟她說,再X分鐘我們要上車。若她到時候還沒好,我們會去車上等她。然後準備的時間裡,我會一直倒數所剩時間給她,幫助她尚未成熟的時間觀念。避免她最後意外的發現時間這麼不好用。

睡前準備時,我們會在晚餐結束時前就開始提醒她若今天沒有在X分鐘內收完玩具,就沒辦法泡澡,只能沖澡。因為在Y點前要上床明天才有精神上課。然後開始收玩具時大人會一起幫忙,並不斷地提醒她時間。

這兩個例子裡,大人的態度是「讓我幫助你達成目標」而不是「你不快點我要生氣了」。

當孩子感覺到我們在幫忙,通常合作的意願也高了。

預告目標、預留足夠的時間、溫和且堅定的態度是必要的條件。

而孩子在這些帶領之下都還無法達成的話,那就只能讓她去承受後果。

她會崩潰會大哭,都還是得讓她承擔。我們可以抱抱她、同理她他的情緒但不解救她。

越小的孩子需要越多手把手與彈性,默契會慢慢建立起來。

避免用逞罰或獎賞等和事件本身沒有因果關係的方式來當作後果。

孩子是人不是狗,我們不希望她一輩子等著我們獎懲而有所行動。

raw-image


avatar-img
媽媽恩
3會員
36內容數
::媽媽n :: //設計人//美國正向教養認證家長講師// 這裡有我用圖文記錄了關於正向教養的實踐、衝突和心得,還有一些美國的教養資訊分享,當然還有一些育兒的五四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媽媽恩 的其他內容
今天baby M滿五個月了。 五個月好快也好慢。 她已經是個有幽默感、會翻身的小胖胖。 和五個月前軟趴趴的新生兒很不一樣。 她從裡到外的細胞不知道以什麼樣瘋狂的速度在滋長。 而在我身上,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充滿著苟延殘喘的細胞們。 但是心甘情願的。 獻給天下所有的媽媽。 #產後症
這天S午睡醒來,依照先前答應的,給了她一包單包裝的消毒紙巾。但叮嚀她外出再用。 「媽媽,我想打開了。」 「這是外出用的,在家裡可以洗手我們不浪費,而且妳手很乾淨啊!」 「但是我好想開。」 「妳可以帶去公園,玩完的時候擦手啊!」 「拜託啦~我好想開~」 「現在開了就是浪費東西喔!」 「我
身為一個熱愛用省電模式過生活的媽,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喜愛訓練她自主完成許多生活中的許多大小事。 純粹是為了未來能多躺躺而鋪路。 尤其在妹妹出生前,我更是有計劃的訓練S。 甚至瘋到買了一個玩具廚房並裝上真的水龍頭。並在櫥櫃裡放水杯、水瓶、餐具和零食。裝水壺、擦地板、倒牛奶等都在她的能力範圍內。
這天早上S發現她沾泡泡的盤子放在院子沒收進來,她急忙的要我們幫她拿進來。因為她知道若落葉等雜質掉到裡面,泡泡就不容易吹起來了。 「媽媽,妳可以趕快幫我把泡泡拿進來嗎?」 這時候baby M當然是又要吐得我滿身讓我忙一下。S看見我為了妹妹不能馬上處理她的要求,便急忙的轉身去找隊友。而她發現爸爸正忙
週日早上我們一家四口打算出門走走。而前一晚半夜因為在調整baby M的作息,讓我早上非常的睏。幾經掙扎,放棄了大好的補眠機會,決定還是一起出門走走。路上我們先停了鄰居家拿了東西。 不知道是否因為早上吃了有一點糖份的優格的緣故,S從準備出門時就開啟了唐三藏模式。身為一個睡眠不足人士,聽到那些不斷重複
這天S帶著四張車子貼紙回家,開心的給爸爸看。 「哇!妳怎麼有這麼多車子的貼紙?」 「護士叔叔給的啊!因為他人很好!」 「一定是因為妳今天很勇敢吧!」 「沒有啦!不勇敢也可以拿貼紙。」 這段對話讓我感到欣慰。讓我知道她知道可以在我們面前不勇敢。 帶她去做過敏原檢測之前,我和隊友盡可能的把可
今天baby M滿五個月了。 五個月好快也好慢。 她已經是個有幽默感、會翻身的小胖胖。 和五個月前軟趴趴的新生兒很不一樣。 她從裡到外的細胞不知道以什麼樣瘋狂的速度在滋長。 而在我身上,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充滿著苟延殘喘的細胞們。 但是心甘情願的。 獻給天下所有的媽媽。 #產後症
這天S午睡醒來,依照先前答應的,給了她一包單包裝的消毒紙巾。但叮嚀她外出再用。 「媽媽,我想打開了。」 「這是外出用的,在家裡可以洗手我們不浪費,而且妳手很乾淨啊!」 「但是我好想開。」 「妳可以帶去公園,玩完的時候擦手啊!」 「拜託啦~我好想開~」 「現在開了就是浪費東西喔!」 「我
身為一個熱愛用省電模式過生活的媽,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喜愛訓練她自主完成許多生活中的許多大小事。 純粹是為了未來能多躺躺而鋪路。 尤其在妹妹出生前,我更是有計劃的訓練S。 甚至瘋到買了一個玩具廚房並裝上真的水龍頭。並在櫥櫃裡放水杯、水瓶、餐具和零食。裝水壺、擦地板、倒牛奶等都在她的能力範圍內。
這天早上S發現她沾泡泡的盤子放在院子沒收進來,她急忙的要我們幫她拿進來。因為她知道若落葉等雜質掉到裡面,泡泡就不容易吹起來了。 「媽媽,妳可以趕快幫我把泡泡拿進來嗎?」 這時候baby M當然是又要吐得我滿身讓我忙一下。S看見我為了妹妹不能馬上處理她的要求,便急忙的轉身去找隊友。而她發現爸爸正忙
週日早上我們一家四口打算出門走走。而前一晚半夜因為在調整baby M的作息,讓我早上非常的睏。幾經掙扎,放棄了大好的補眠機會,決定還是一起出門走走。路上我們先停了鄰居家拿了東西。 不知道是否因為早上吃了有一點糖份的優格的緣故,S從準備出門時就開啟了唐三藏模式。身為一個睡眠不足人士,聽到那些不斷重複
這天S帶著四張車子貼紙回家,開心的給爸爸看。 「哇!妳怎麼有這麼多車子的貼紙?」 「護士叔叔給的啊!因為他人很好!」 「一定是因為妳今天很勇敢吧!」 「沒有啦!不勇敢也可以拿貼紙。」 這段對話讓我感到欣慰。讓我知道她知道可以在我們面前不勇敢。 帶她去做過敏原檢測之前,我和隊友盡可能的把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