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猴硐:台灣採礦記憶的存亡

那天,我與好友約了平溪線一日遊,久違的我特別指定踩點猴硐車站。記得上回造訪已經是十多年前,模糊的記憶還停留在站前的小店跟貓咪天橋,現在更多了煤礦博物園區。原來猴硐不只是貓村,採礦記憶也是當地很值得緬懷追憶跟探訪的歷史痕跡。


先說說我所知道的台灣史

淘金

其實,台灣東北角曾經有過一段淘金歲月。19世紀末期,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築鐵路期間,工人在河床砂礫中發現砂金,之後便開始湧入了大批懷抱發財夢的人潮。當時的水金九(即水湳洞、金瓜石、九份)地區夜夜笙歌,昇平戲院是著名的娛樂場所,該地區的發展一直延續到20世紀中期因礦業蕭條導致人口外移才逐漸沒落。後來因搭上了台灣電影“悲情城市”的熱潮,順利轉型成為熱門觀光景點至今。


採煤

此外,早期台灣用於各行各業甚至是國防經濟的能源都是仰賴煤礦,台灣的第一座官方煤礦場是清朝政府於19世紀中後期於基隆成立。換句話說,礦工除了採金更多的是採煤。煤礦與金礦一樣藏身於地底,開採需要靠大量人力,但採煤還需用瓦斯,也使其成了具高危險性的行業。


台灣的煤礦坑從北到南都有。北部的礦坑多集中新北市,其中一個煤礦場位在瑞芳區的猴硐,名為瑞三煤礦,同時也是現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瑞三本礦位在距離猴硐車站約800公尺遠處,它是當年瑞三煤礦廠所開採的其一礦坑洞,但西元1969年中不幸發生了粉塵爆炸事故,坑內坍方造成37人罹難,為猴硐地區最嚴重的礦災。爾後幾年,其他礦坑陸續發生災變,直到西元1984年的三起重大事件更奪走了多達兩百多條人命之後,當時政府決定停止本土煤礦開採,並積極轉型多元化能源發展。


猴硐礦工文史館

如今的瑞三本礦礦坑口旁是由一群老礦工用自己的老人年金跟雙手打造而成的猴硐礦工文史館,館內展出了當年的工作紀錄照片以及採礦工具。


由於礦工們長年於地底的狹窄坑道中工作,除了容易有脊椎側彎的問題,還會因吸入了大量的粉塵而導致矽肺症,此病會造成肺部功能損傷,不僅戴著口罩講話會喘,嚴重時更吸不到空氣。


出遊當天碰巧遇到兩名末代老礦工在館區親自招呼跟導覽,參觀時瞥見桌上放了一掃碼,了解後才發現原來文史館將於今年六月底打烊,而該條碼即是為了老礦工們的連署活動,期望政府可以許他們一座公立博物館。雖然猴硐當地已經有新北市政府經營的煤礦博物園區,唯有加上礦工們的青春歲月紀錄才能算是完整的採礦記憶。


後記

台灣有很多充滿歷史記憶的地點,有些已發展成熱門觀光景點,有些卻逐漸被時間給淹沒。若看完文章的你也想為礦工們盡一份小小心力,可點選表單連結幫忙連署喔!

*註:猴硐礦工文史館 FB



你好!我是三土。謝謝你看到最後...

  • 若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追蹤我,我會持續分享我的生活小經驗。
  •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送我愛心,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對攝影有興趣的人歡迎追蹤我的IG,沒興趣的人也可以來隨意逛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三土 | 不聊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