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七日書的首日:家為何物?

從古今中外的故事來看,「家」這一個字乘載著某些價值與意義。

「家」一字本身帶有許多意思,其中意思:居住的地方可以說是最切合此次主題的意義。家並非只存在於有形的事物之中,而可以存在於人心,或者記憶。

居住的地方,或許無法真正的表達出這個字的象徵意義。其實,家本身還有人們對這個地方的寄託、依賴感、慰藉等無形的價值,那麼,家才真正完整。

兒時,家對我來說是又愛又怕的住所。

幼稚園,小學放學回家,期待吃著母親煮的飯菜,或期待的其實是飯後的電動與電視。應該大部分時候,母親都是心情不錯的迎接著我。而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回到家驚覺天氣驟變,準備掃到颱風尾。

母親的心情隨著家庭手工的進度順利與否,呈正相關,那就像是春天的天氣般,喜怒無常,你總是無法準確預測今天的天氣如何。

國中離家讀書後,家變成了鄉愁。

國、高中六年離開家裡去花蓮念書,這個時期的家對我來說是某種意義上的避風港。一個月回家一次,便能自在的在這個地方安心睡著,不必憂心其他同儕間、師長間的負擔。

高二開始,為了大考,我開始了一週一次花蓮、台北兩地通勤的補習生活,為期一年。那時,母親總會為我準備一罐雞精,讓我上課時補充。周日上完課搭火車回東部,那時竟也不覺得累。

現在想起那段時光,是我人生中最充實的時光之一。父母二話不說幫我付了補習費以外,來回的車錢更是難以估計。我想,當時無條件支持我的他們,對我來說,就是「家」。

大學、當兵、研究所、出社會...後,家以一個光速的感覺變成了責任的代名詞。

這幾個階段對我來說,是人生遽變的時刻。快當完兵時母親生病,我一邊讀著研究所一邊看顧著父母 (雖然我能幫上的忙有限)。

出社會時,父親身上的病痛開始反反覆覆纏身,二十五六歲之後的我,認為家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讓父母安心、開心的地方 (或者價值)。

母親生病的初幾年,姊姊在花蓮工作,我除了盡可能將家事攬在自己身上以外,也用了生活中大半部份的時間陪伴父母。

這幾年,父母的身體大不如前,我更是把每年的大掃除一肩扛起,而我也可以很自信地說,我幾乎毫無怨言。

三十歲後的我,覺得... 家是一個紀錄時間流逝的象徵。

新冠肺炎吞噬了的那三年,疫情後的一年,百廢俱興,這四年直接讓我走過了三字頭的人生。現在對我來說,家同時是前面講的那些事物以外,更象徵著時間的流逝。

母親從以前力氣比我大,到現在已經盡量不能提起五公斤以上的重物。

父親從去年退休手術脊椎後,反覆住院半年的折磨讓他受盡精神上的摧殘,活力已大不如前。

自從前幾年母親生病後,自己在心中立下的誓言,我便將「家」(庭) 與「家」(人)視為是我接下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或一個意義。

現在看來,「家」對我來說,應終究是無形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