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這個不正常的人」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本書是第20屆台北文學獎作品。

就閱讀經驗而言,是一本不容易讀的書,但卻是有用的書。

不是文本不精彩,不是文字艱澀難懂,而是這本書深度挖掘家人與自我幽微內在,一段家人間關係疏離,試著改變的歷程。讀者需要適時咀嚼與消化,關於家人相處這門功課。

「滌」是作者的親弟弟,一個大學畢業後失業在家十餘年。整日關在房間裡只在固定時刻走出。他的感官異常敏感只要客廳有人,連去廚房倒杯水,都是艱巨的工程。他無法走在人群裡,不坐電梯、不搭大眾交通工具,永遠走路。他因為敏銳執著,而飽受折磨。他是別人口中所謂的繭居族、啃老族,以及高敏感、強迫症、控制狂、完美主義者⋯。滌不跟爸媽交談,沒有朋友,姐姐是他唯一說話的對象。

於是「滌姊」展開一場無例可循的艱難對話。試著走進「滌」幽闇如謎的內在世界。她想幫長年犧牲忍抑的母親和性情溫和卻難以言愛的父親,導正「滌」回歸為「正常的人」,並期望他會「好」起來。世俗總認為一個正常的人,才能成為「有用的人」。但甚麼是正常?甚麼是不正常?

就在一次次對話中,滌姊開啟了家內與自我探尋的門。因爲對話,她了解誰都有可能變成「怪物」。每個人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那真的是「滌」自己的選擇嗎?還是他面前的選擇太少?而有沒有可能自己也會是「不正常」的那個人,有沒有可能一切會「好」起來?

文末沒有答案,「滌」的生活還是如常。但因爲書寫所需,才真正用心聆聽每個家人的內心感受,進而理解對方所思,讓疏離的家人有了感情重建契機,已不再糾結於「滌」能不能「好」起來了!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一段自我療癒的過程,勇敢直揭家庭與心靈的暗面,誠如作者説的:「這次的書寫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發現對話的意義吧。我發現這比我想像中的還重要,所以我真的很想讓別人也知道,對話的可能,對話可能帶來的改變。」

家人存在相處的困境,往往是因為親近,所以反而沒有辦法聽,就是因為親近,所以沒有辦法好好說。「疏離有時是因為親近」,如果能拉出一些時空距離,家人間好好對話,不是期待彼此「變好」,而是能夠彼此「了解」ㄧ起黏合家人的感情。這個了解必須是「非評價性的了解」!

    avatar-img
    8會員
    53內容數
    重整人生之路 碎片中拼貼 細縫透出微光 循光找到出路 不完美但完整了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整人生 的其他內容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近日看完二本散文集: 「只是微小的快樂」和「何不認真來悲傷」。 二個作者都是年過半百的作家。 也都是單身偽獨身子(女)。在初老時,晴天霹靂下獨立擔起照料年邁生病父母的重任。 這是正在進行式的高齡照護問題,他們透過秀逸的文采,分別寫下己身莫可奈何的經驗。 也經由現時遇到的處境,回顧原生家庭的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週日的早上,因參加雲林大埤采風的走讀課程,第一次搭高鐵到雲林。上車找到自己靠窗座位時,三人座的中間已坐著一位優雅的年長女士。對她點頭示意後,跨過她的手提行李箱入座。旋即功夫,她的左手邊座位已由另一位女士就位。 閉目養神中,聽到她們開始交談。左邊女士問及年長女士貴庚?答曰:82歲。聽後當然不免俗地,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近日看完二本散文集: 「只是微小的快樂」和「何不認真來悲傷」。 二個作者都是年過半百的作家。 也都是單身偽獨身子(女)。在初老時,晴天霹靂下獨立擔起照料年邁生病父母的重任。 這是正在進行式的高齡照護問題,他們透過秀逸的文采,分別寫下己身莫可奈何的經驗。 也經由現時遇到的處境,回顧原生家庭的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週日的早上,因參加雲林大埤采風的走讀課程,第一次搭高鐵到雲林。上車找到自己靠窗座位時,三人座的中間已坐著一位優雅的年長女士。對她點頭示意後,跨過她的手提行李箱入座。旋即功夫,她的左手邊座位已由另一位女士就位。 閉目養神中,聽到她們開始交談。左邊女士問及年長女士貴庚?答曰:82歲。聽後當然不免俗地,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先前家裡發生事情 我沒有找人訴苦 單純是默默的承擔壓力 漸漸遠離那些常互動的友人 讀了一些書籍 上了一些不一樣的課程 體驗不一樣的歷程 想法有一些轉變後 那些以往不敢在聚會裡提出的家族醜事 都覺得沒有關係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我這麼努力就是想脫離過去家族的束縛 我可以辨別我
    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頭腦不錯但不是最好,長相還可以但不是美女,讀一個不錯的大學,做一份還可以的工作。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
    沒想過會連續看兩本如此沉重的書,《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已經夠沉重了,沒想到《弟弟》猶有過之,不過這本書也非常好看,難怪會獲得2023台灣文學獎的金典獎。 不過,《弟弟》並非全書也抑鬱,前半段十分輕鬆,是到了後半段才逐漸沉鬱起來,而且看得出作者已經有所克制,但後段還是看得人不敢呼吸,怕呼吸急促了也
    Thumbnail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廖瞇與弟弟滌的對話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對話再次與父親和母親對話,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深入挖掘。通過書寫,作者細膩處理了家人之間最難以解開的謎題,並療癒自己與家人的心靈困境。這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讀者將在堆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裡,見證他人的家庭現實,並與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從他的文章中,我好像可以猜想媽媽小時候的樣子,那樣的懷抱夢想卻有現實打壓的無奈,那樣的許許多多的愛卻無法溫柔展現,那是一個什麼樣壓抑卻又快樂的年代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先前家裡發生事情 我沒有找人訴苦 單純是默默的承擔壓力 漸漸遠離那些常互動的友人 讀了一些書籍 上了一些不一樣的課程 體驗不一樣的歷程 想法有一些轉變後 那些以往不敢在聚會裡提出的家族醜事 都覺得沒有關係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我這麼努力就是想脫離過去家族的束縛 我可以辨別我
    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頭腦不錯但不是最好,長相還可以但不是美女,讀一個不錯的大學,做一份還可以的工作。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
    沒想過會連續看兩本如此沉重的書,《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已經夠沉重了,沒想到《弟弟》猶有過之,不過這本書也非常好看,難怪會獲得2023台灣文學獎的金典獎。 不過,《弟弟》並非全書也抑鬱,前半段十分輕鬆,是到了後半段才逐漸沉鬱起來,而且看得出作者已經有所克制,但後段還是看得人不敢呼吸,怕呼吸急促了也
    Thumbnail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廖瞇與弟弟滌的對話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對話再次與父親和母親對話,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深入挖掘。通過書寫,作者細膩處理了家人之間最難以解開的謎題,並療癒自己與家人的心靈困境。這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讀者將在堆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裡,見證他人的家庭現實,並與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從他的文章中,我好像可以猜想媽媽小時候的樣子,那樣的懷抱夢想卻有現實打壓的無奈,那樣的許許多多的愛卻無法溫柔展現,那是一個什麼樣壓抑卻又快樂的年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