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創業問事站#07: 從實體店鋪轉型談起

文青創業問事站#07: 從實體店鋪轉型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生活產業的新創品牌來說,「開店與否」一直都會是個充滿掙扎的議題。

開店就怕營運成本太高、生意不夠好、要被綁在店裡、怕沒有人上門...;但不開店又總覺得心裡有個缺憾,沒有一個空間載體,展現不出心目中完整的品牌樣貌...

raw-image


實體店和電商是互補關係?

我們自己是從實體零售店起家。像這種不是生活必需品的文創品牌商品,疫情前的主力顧客不諱言是觀光客,當時來台觀光客的消費力確實不容小覷;直營店的全盛時期算是2019年,我們在全台灣有八間直營店,有街邊店、也有文創園區、百貨專櫃,經銷點位也有三四十家。那時其實就有電商,但營業額大概就是一間中型直營店,所以實體門市對我們來說占比是很重的。

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 疫情三年期間,我們走了險路,大刀闊斧砍掉七間店,只剩一間。那時海外經銷統統歸零,國內門市也慘兮兮;不得不下此決定。很多人好奇問,那營業重點都轉移到電商嗎?不完全是,電商是有它的成長機會沒錯,但其實我們是整個大調營運板塊,重心改以企業客製為主,幸好這塊市場在疫情期間仍有穩定成長空間。

而我們對「店舖」的觀念就此完全改變,如今也不會再重拾疫情前的多店策略。


未來品牌店鋪重點是讓粉絲「朝聖」

我們認為未來的品牌店鋪,只要保留一間供「朝聖」的店就好。在購物很便利的今日,一間品牌店鋪存在的意義,就是提供給顧客「購買商品」以外的價值。品牌應該要提供豐富的體驗、持續創新的企劃內容、有感的服務、有示範性的陳列...給顧客,讓他來過一次就覺得不虛此行,是謂「朝聖」。

要經營這樣的店鋪,對中小型品牌而言,光一間就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既無力、也沒必要再經營第二間。

現在的時代,要開店就要有做內容的決心,不然開店說起來太容易了——租個物件、做裝潢、擺產品、請人顧,如此而已。但這樣也就只有空殼,看起來漂漂亮亮,然而顧客走進去不會有感動,結果就反映在停留時間與成交率。沒有感動的店,顧客一定隨便晃晃,成交率一定低。

但一間被用心經營、用心對待的店鋪,必定勤於更新產品、調整陳列,店員必定是走動的品牌形象、最佳購物顧問,空間必定是品牌氛圍的示範場域,從植物、文宣、音樂、指示標誌...,小細節不見得都做到滿分,但必定是精益求精,讓人每次走進來都有種持續進步的感覺。

顧客會在這裡獲得靈感、受到啟發,如果還能剛好挑到幾件合適的商品,他會覺得這錢花得特別滿足開心。

raw-image


別讓店鋪變成品牌經營者的絆腳石

品牌若踟躕究竟是否要開店?何時是最佳開店時機?我覺得客觀數據都好算,損益表概估一下,其實有沒有能力開店大概心裡都會有個底。但如果沒有準備好要花心力與時間陪伴店舖還有團隊走過一段經營紮根期(紮根期長短因品牌、因人而異)、準備好維持創意能量的方法,那就不要貿然展店。

最怕的就是開了店以後,卻過起了一成不變、只是讓開店閉店成為日常的狀態。這樣一來不僅店的活力會消失,連品牌和經營者的活力,也會被宛如沈痾的店鋪拖著,漸漸消失的... 

當然以上看法主要還是針對「經營一間值得朝聖的店」所發表的,分店或連鎖店的經營方法又完全是不同知識。

但不管哪種店鋪類型,展現靈魂、持續創新、傳達店鋪活力,都是店鋪經營的成功關鍵。




文青創業問事站,發心發願,問事免錢

 https://forms.gle/XsLERr3rSFFJtbpD6

raw-image




avatar-img
Ama Shen的沙龍
4會員
13內容數
方格子上的文章主題: 1. 文青創業問事站|給文青老闆們的品牌經營、設計管理...文章 2.《生活的花色》以外的|生活美學書寫、和《生活的花色》相關的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ma S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創業,如何和合夥人分配股權與分工? 年前就開始協助一個從零開始啟動的創業案例,連公司登記都還在籌備中。兩位創辦人在前公司共事很久,原本是主管與部屬的關係,現在成了創業夥伴。他們的經驗和商模的成熟度都很高,新公司前景看好。但第一次創業的他們,反而在股權和工作任務分配上和我討論最多...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位創業家面臨的瓶頸:有許多生意,客人自來,但營收非常不穩定。作者建議找出漏水的地方並集中資源用在刀口上,設定階段性成果追蹤指標,並從報表觀察策略方向。
本篇回顧臺南「好客室」講座,分享創業家在財務、產品、行銷和夥伴管理上的關鍵觀點。講座中,探討了損益表的重要性、產品管理的核心理念、有效行銷的關鍵,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訴求了個人品牌建立和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第一次創業,如何和合夥人分配股權與分工? 年前就開始協助一個從零開始啟動的創業案例,連公司登記都還在籌備中。兩位創辦人在前公司共事很久,原本是主管與部屬的關係,現在成了創業夥伴。他們的經驗和商模的成熟度都很高,新公司前景看好。但第一次創業的他們,反而在股權和工作任務分配上和我討論最多...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位創業家面臨的瓶頸:有許多生意,客人自來,但營收非常不穩定。作者建議找出漏水的地方並集中資源用在刀口上,設定階段性成果追蹤指標,並從報表觀察策略方向。
本篇回顧臺南「好客室」講座,分享創業家在財務、產品、行銷和夥伴管理上的關鍵觀點。講座中,探討了損益表的重要性、產品管理的核心理念、有效行銷的關鍵,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訴求了個人品牌建立和公司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