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創業問事站#06:文青創業家值得注意的四大面向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篇為台南「好客室」講座後記,分析文青創業家值得注意的四大面向:

#財務篇 #產品篇 #行銷篇 #夥伴篇

台南好日光景

台南好日光景


【財務篇】

之前好客室的主持人Andee採訪時問我,通常創業家們來問事站我都會怎麼開始?我說不囉唆直接從損益表先開始。因為通常我們文青創業家最弱的環節就是在財務管理,也往往不知道財務管理實際上可以幫助到我們哪些事。

損益表除了看收支、盈餘,最重要的功能其實是做預測,至少準備近兩年的損益表(有更多年的資料當然更好),就有機會在一年裡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預測、判斷到接下來的可能營業趨勢,甚至是潛在危機。

我當場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在六月就已經預測到今年可能會虧錢,你會怎麼做?」

台下創業夥伴們似乎沒預料到會有這題,面露難色,「各位,這總比你到了十二月才知道今年會虧錢來的好吧?」大家一陣恍然大悟,「當你六月知道今年可能虧錢,就可以做點什麼事,庫存清銷、減少開支、談銀行週轉...,你可以提前做很多事!」

當然,預測不一定那麼準確,但手上有資料做準備,總比對未來毫無所悉好。這就是損益表的重要功能之一。


【產品篇】

我講的並不是如何開發產品,而是如何透過毛利/庫存/銷售洞察來管理產品。就算不是實體產品、而是服務型產品,例如課程、設計服務...等,概念也都通用的。

「產品管理」照理說應該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但很可惜我們在創業前並沒上過這種課,一切都是採爆好幾顆地雷後才遍體鱗傷地學會的。假設現金有限的情況下,最完美的投產狀態應該是對暢銷品「精準投產」,把現金投在動銷周轉優秀的產品上,知道何時該下單,做到不囤貨、不斷貨、不缺貨;也就是讓投產金額迴轉的最短路徑。

概念很簡單,但其實當產品超過一定數量、又有好幾種不同原料、製程...,每種的MOQ、等料、製造時間...又都不一樣時,要做到精準投產真的沒那麼容易。如果不透過數據、表單、系統來管理,那浪費的可能就是現金和倉儲空間。

產品管理當然也包含「滯銷品」管理,定期盤點滯銷品,決定加速動銷或停產、庫存去化,要換現金還是轉做行銷品更有價值...

做產品管理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更有效運用被綁在產品上的資源。


【行銷篇】

行銷實在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題目,短時間根本不可能談得好,事實上也已經有非常多人在談,所以現場我只講一個我認為很重要、很基本,但實際上卻不是真的很多人做好的事情——「把自己說好」。

很多人對行銷的觀念都是:我要去哪裡曝光、怎麼樣可以被看見。主動曝光往往成本很高,成效很低;但如果讓別人來找你、搜尋你,對你先產生認識與好感,那成功率可能大得多。

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網站、作品集、代表作、相關媒體報導、重要歷程...等都整理好,然後才是曝光。最值得參考的對象...我想舉那些詐騙用的一頁式網站,為什麼會那麼有誘惑力、那麼讓人心動?其實就是這個邏輯,然後用力做關鍵字、買廣告(<--這邊指的是詐騙網頁)...擴大漏斗,成效自然好。

我會特別說這件事,是因為遇到很多創作者其實都不太喜歡「說自己」,害怕流於自吹自擂,或我也很常遇到這種自謙:「以前的作品都不夠好、我現在的風格改變了,不想放舊作...」。其實只要自己確定誠實無欺就沒有吹噓之嫌,創作者們可以給予大眾更廣闊的面向來認識你,你不會知道潛在受眾是被你的哪個樣貌所打動。

至於網站和社群經營數量不用多,自己最愛用、拿手經營的1~2個就好,新工具是永遠追不完的。保持案例穩定更新,行有餘裕在自媒體創造一個穩定更新的獨家有趣專案,用來增粉、吸引粉絲黏著度。

微型公司能做的事情有限,行銷最高原則,就是至少要把自己說好,放大潛在顧客自行登門、對你產生好奇想更進一步認識的機會。


【夥伴篇】

夥伴、團隊、人...就是個更大的題目,也是現在無論企業大小都很關心的議題。這次在台南遇到的品牌夥伴多半規模都很輕巧,一人品牌、三人以下公司為多,但看起來招募、帶人,仍然是大家滿常見的煩惱。

先談招募,雖然說公司小、薪資福利比不上大公司,但難道就找不到好人才?其實應該先定義什麼是「適合」我們的人才。

公司草創時期資源雖不多,但也是讓人才練兵的絕佳時候,而且彈性相對高。這時候的我們吸引人才的優勢,就是和老闆一起從無到有、紮實的實戰經驗、相對大的彈性(時間、地點、工作內容...),在招募時可以突顯這些優勢,甚至強調可以有哪些方面的實戰機會(洽談通路、網站從無到有、打造一個新品牌...)、可以給予多少彈性。

很多人才並不怕挑戰,甚至有些人目的就是在為自己的職涯累積經驗,他們並不見得要多優渥的條件——重點是要讓他覺得值得,你是值得跟隨的老闆、這是值得付出的品牌...,你們很多時候共苦,但公司成長、有賺錢的時候你也樂於同甘;品牌因為你們一起努力而持續成長,這種難以取代的成就感也是草創期公司的獨特優勢之一。

只是說,人才確實可能來來去去,不要為離開的夥伴感到糾結,重點是自己也不斷追求成為更好的公司,用更好的條件吸引越來越好的人才。

然後永遠要把「建立流程&制度」視為老闆的責任,留才真正的關鍵其實在於公開透明的流程制度,講好規矩才能避免過多「人治」干擾,產生不必要的溝通成本與人際摩擦。優先改善「反覆出現相同問題、反覆出錯」的地方,那裡就是關鍵。




第一次問事講座就獻給台南了,覺得非常值得非常開心!

其實自己很少有機會可以走出台北,遑論認識其他品牌、創業者。這次一口氣認識台南十幾家品牌,也發現幾個有趣的特色;我往台下一問大家背景,隨口一提就說自己是家業第二代、第三代的大有人在,甚至還有個第五代...(「一百年前我們家在台南開了染坊...」),真不愧是古城氣魄;另外就是勇於政治表態,對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很堅定(「品牌可以展現老闆的價值觀和性格到什麼程度?」「我是覺得稍微分開一點比較好,老闆網紅化雖然行銷方便,但公關風險也是很高...」);當然在地八卦和小吃也是一定要補充一些的...

事情有了開始,就能產生任何可能,這是我從2023年問事站學到最棒的一件事!

明年的問事站還能有多少可能性呢?真是非常期待。

特別感謝 好日光景 提供超美場地!



文青創業問事站,發心發願,問事免錢

 https://forms.gle/XsLERr3rSFFJtbpD6

raw-image





1會員
9內容數
方格子上的文章主題: 1. 文青創業問事站|給文青老闆們的品牌經營、設計管理...文章 2.《生活的花色》以外的|生活美學書寫、和《生活的花色》相關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