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那些極境教我的事》之四:雪巴人

沒有雪巴人,何來登峰樂

前言

陳維滄的第一個極境之旅是到尼泊爾,因為他想「親睹聖母峰之美」。他參加的是跋山攝影的健行隊伍,先搭直昇機到魯克拉機場,然後健行前往聖母峰基地營(並沒有要登頂,只是想要"目睹")來回一百公里,需時十二到十五天。海拔高度從二千五百公尺攀升到五千五百公尺。最大特色是有數不清的冰川與雪山。


人山人海的珠峰

尼泊爾有著世界十大高峰中的八座,從上個世紀初就成了登山專業人士攀登的目標。自1953年5月29日,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和尼泊爾人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首次登頂世界屋脊以後,它逐漸成了登山人士絡繹不絕前往證明自己的對象。每年前往尼泊爾的遊客人數驚人,參加登頂者逐年增加。2019年BBC的一篇《珠峰「人山人海 」、山道擁堵暴露的險情》點開即可看見前往珠峰登頂遊客排著長長的人龍隊伍等候依序登頂的照片,文中說「許多登山者 在海拔8000米的高寒、缺氧條件下長時間等候,不少人出現高原病症狀。



因為有雪巴人

老實說,我根本看不出這樣的登頂有什麼意義?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要說的是尼泊爾因為地利關係—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尼泊爾—因此觀光業極為發達,步道散佈各山區,每隔一到三小時就有客棧供應食宿。遊客也可在此雇請嚮導與挑夫以便輕裝健行。什麼是輕裝健行呢?意思是你可以把所有的行李、器材、設備等全部交給雇用的雪巴人,自己拎著隨身物品,兩手空空的就可以上道了。


雪巴處境堪憐

按理說,尼泊爾觀光業如此發達,雪巴人的生活狀況應該有所改善才對,然而,情況卻非如此,原因何在?你知道嗎?取得參加登山隊的資格花費不貲,然而這些觀光客卻斤斤計較於雇用雪巴人的費用,雪巴人因為窮又沒受教育,只能靠當挑夫來維生,因此只能落入任人宰割的可憐境況,無處翻身。雇請他們每天的費用依黃麗如(2015.4.28)的說法不到美金25元,最可惡的是還要被無情的觀光客殺價(那些觀光客花費巨資參加登山隊取得名額,然後為了一杯咖啡錢向雪巴人殺價)。當攀登聖母峰成了名流們挑戰目我的標章時,那些默默撐起尼泊爾榮景的雪巴人則耗時、耗力、早衰,且沒什麼保險的用肉身抵擋著無情的天災與山上詭譎的變化。這一切的一切當然都要歸咎於政府的貪腐和無能。


換個角度想

可是,正如我在心得一所說的「又,如若雪巴人生活過得去了,那他們還會願意做挑夫嗎?還會願意自己的子女留在當地繼續做挑夫嗎?所以呢?我們應該設法改善他們的生活?還是讓他們繼續貧窮呢?」請問:你怎麼想呢?


 

黃麗如(2015.4.28)。觀光客的胡亂殺價讓他們無法翻身 悼尼泊爾。2024.7.10擷取自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362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