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貳、技術指標的迷思(以KD、RSI為例)

raw-image

KD<20買,KD>80賣:技術指標真的那麼可靠嗎?

很多人非常相信技術指標,我自己以前也是一樣,常常覺得如果利用這種簡單不帶情感的操作,就可以帶來豐厚的報酬。但實際上真的那麼厲害嗎?KD<20買,KD>80賣,這樣操作就可以了嗎?

就多頭或空頭而言,當KD<20時,有截然不同的意義。通常在多頭的時候,你應該很少看到KD<20,因為在多頭的時候,通常會經常看到KD>80的高檔鈍化,直到產生高檔背離。而在空頭的時候,KD指標比較會出現<20的情況,這時若冒然入市,很有可能只是一個下跌段的開始。


日線、週線或月線:技術指標的矛盾

實際上,若你攤開技術線型來觀察,你會發現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舉例來說,若是利用日線來進行這樣的操作,你會因為太頻繁的買賣,而無法抓到整個大波段的行情。若是依照週線來操作,進出的次數雖然減少,但也會因為指標鈍化失真,而無法參與實際市場的行情。若看長天期的月線來操作呢,進出的次數更少,雖然比較有機會能賺到長波段價差,但也會錯失配息投入的複利效果,而長期股市增長的資本利得及配息便無法獲得。

因此,我們到底要看日線、週線、季線、月線,甚至60分線、30分線、10分線、1分線,其實只是滿足我們對行情的猜想,最後終究可能是一場空。


技術指標的綜合體

這時,相信技術分析萬能的人可能會反過來說,當KD>80或RSI>80時,代表整體市場的動能增加。如果指標在高檔,應該會有漲勢延續的可能,所以應該反其道而行,在KD或RSI大於80、85甚至90時勇敢買進。乍聽之下,這似乎是個好策略,但實際上要遇到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

另外,當你發現指標出現這種情形時,市場通常已經反應了一大段行情,也就是漲勢已到了半山腰,進退會陷入兩難。而且此時的獲利已經落後於大盤。這應驗了一句話:「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而在漲聲中落幕。」歷史總是不斷重演。

許多綜合體技術分析,例如:KD>50、MACD大於0軸、柱狀體翻正、布林通道大於2倍標準差、乖離線心理線大於某個設定值,花了那麼多時間研究,但結果往往是看來看去,終究錯過了行情。


買進並持有

綜合以上的簡單分析,最終會發現,「買進並持有(Buy and Hold)」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可能是最好的策略。不需停損,跟隨著大盤一起成長。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在經濟動能上,應該會不斷向上。

所有技術指標都是一樣的概念,都是在日、週、季、月、60分、30分、15分,甚至1分鐘為單位的一段時間,去描述股價的波動變化。利用數學公式的計算,通過平滑、乖離、移動平均、標準差、百分等級等方法,計算或比較股價在範圍時間內的位階及變化量,目的就是要預測右側的K線走向。然而,我想,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人能用簡單的數學模型就能預知未來。


檢視你與大盤的績效

說到這裡,也許你不太贊成我的看法,你不妨在歲末年終時,去比較自己的總資產報酬與大盤指數的報酬。看看自己的操作是否可以打敗大盤指數,而且每年年末都進行這項比較。如果你的操作每年都能打敗大盤,那麼你可以繼續使用你的模型去操作,應該可以很快就達到財富自由。

然而,如果你無法打敗大盤,何不直接參與市場,買入大盤市值指數相對應的ETF或指數型基金?這樣,你可以把時間用來研究發展自己的興趣、多陪陪家人,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註:何謂 KD指標、何謂 RSI指標等等其它技術指標的數學公式內涵,請自行上網補充相關知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