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E500型在鐵道上陸續試車,也象徵著PP自強號結束的命運。其實也不是全部停用,只是把電力機車的部分替換掉,其餘的客車將會留著。
在1996年,台鐵引進有如國外高鐵的車種,有著流線型的車頭,憑藉著那與眾不同的動力配置稱霸台灣鐵路。這篇文章要帶大家介紹,台鐵PP自強號的傳奇故事。
相信大家提到自強號,一定都會先想到兩個橘色的車頭,還有點像「豬」的火車,沒錯那就是已經在台灣服役27年的PP自強號,當時以他的外型和動力,讓許多民眾感到新鮮及好奇。
在1979年,台鐵完成了縱貫線的電氣化,開啟了台灣鐵路的新篇章,後續也出現電力機車和自強號。
最原始的自強號由EMU100型擔任,後來出現EMU200、EMU300型出現,都是元老級的自強號。不過由於車輛數量有限和動力及限制的問題,再加上當時的自強號是「有錢人」才搭得起的。
以下是EMU100~EMU300的小檔案:
引進數量:65 最大載客量:244 節數(一組):5節
最高時速:120km/h
引進數量:33 最大載客量:144 節數(一組):3節
最高時速:120km/h
引進數量:24 最大載客量:140 節數(一組):3節
最高時速:130km/h
雖然後面兩台自強號有彌補EMU100的不足,但因為引進數量太少,對自強號營運的方面沒有太大的績效。
直到1990年中期,台鐵才開始構思購買新自強號的想法,引進一種具有流線型風格,與其他自強號的動力配置完全不同,載客量又是EMU100的一倍以上,引進數量高達400列。在那時候,台鐵又陸續引進加速王EMU500,和柴聯DR3100型,和目前支線的主力DR1000型,而這一波購車計畫,也注入了台鐵的新氣象,而此購車計畫也稱為「810購車計畫」。(PS:這波龐大的購車計畫到現今的EMU900型520輛和EMU3000型600輛打破)
E1000型購車與韓國的製車公司達成協議,兩年過後在1996年4月,這批嶄新的自強號來到了台灣。
在PP運行之後,展現出他的表現,擁有傑出的載客量及性能,當時在台鐵佔有一席之地。
PP名字的有來,就是前後兩顆車頭,前後的車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PP的意思就是(PUSH-PULL)推拉的意思。
而在外觀的方也做了些調整,之前EMU100、200、300都採用米黃色系,而PP是採用橘色配上紅色的線條,但其使原廠不是以橘色為主調,竟然是「綠色」!
而且PP客車的用途也很多,有兩鐵車廂、親子車廂、甚至以前還拿來搭座餐車等等...
在2005年,PP大規模故障之後,PP的缺陷也隨之浮上。
因為PP的橘色不是以烤漆,而只是貼紙貼上去而已,行駛不久,貼紙自然就會退色、剝落。而台鐵後來又東補西補,被人稱為「乞丐幫車」。
至今PP以服務超過25年,而PP的穩定性也逐漸下降,在高速行駛中列車會不停抖動,或是開道突然沒動力,還需要掛補雞,或是開到車頭冒煙等等...
而PP也因為一項因素把它優秀的性能給埋沒了,那就是他的車軸。
PP的車軸僅15公噸,而機車總重約60公噸,這樣重量的對比容易造成車輛空轉,這也就是為什麼PP加速減速很慢的原因。
隨後PP也是有許多問題頻頻出現,也被許多乘客貼上不堪用、粗糙等標籤。
但換個角度想,PP還是對台灣的鐵路做出非常多的貢獻,也牽起了自強號革命。
1996年9月27日,PP正式投入營運,當時不論行駛到哪,民眾和鐵道迷都會被吸引,除了本身新車的魅力之外,他的流線形線條也是台鐵第一輛擁有流線型的火車。到了1998年後,PP稱霸了西部縱貫線的天下。時至今日,PP大多數都還是西部自強號的主力,大家質疑的安全疑慮,PP也從未發生過死亡事故,大部分都是人為或自然因素所造成的。
奔馳27年的PP,終究逃不過歲月的命運。因此台鐵在最近的購車計畫中,要將PP的機車頭淘汰更換,由E500型取代,中間的客車將會留著。
然而,幹線上的王者還是會被取代,EMU3000也象徵著新命運的來臨。EMU3000以600輛的引進數量,大大輾壓了PP,不過以現在的時刻表來看,PP還是重擔南北的運輸。
隨著EMU1200型、EMU300型列車相繼停用,PP也意識到自己也日薄西山了,主場接棒給EMU3000型。
他創造出的光輝,留給人們的記憶,將永不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