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拾方方與張瑞恭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中是這樣介紹的:


1994年,臺灣登山家拾方方(本名:石方芳)於5月8日17:38登上聖母峰,但在下撤途中遇上暴風雪而失蹤。拾方方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首位在聖母峰登頂中過世的臺灣人


拾方方

<維基百科>也有"拾方方"的條目,說他出生於1967年2月5日,祖籍江蘇銅山台灣花蓮縣鳳林鎮人。畢業於淡水商專觀光科,喜歡登山,有次在聽完劉克襄的演講後,問講者:「台灣的山都有人爬過了,還有什麼可完成的?」劉氏以當時著名的台灣單車旅行家胡榮華為例,告以:遠行前應先就地練好基本功。(大意如此)(你也許會問:「怎麼知道這些私人詢問以及答復的內容?」因為劉克襄在<十五顆小行星>一書中,有顆小行星的編名叫做「成為珠峰的一部份」,裡面就有這些內容,劉氏之所以記得因為問者留下聯絡的名字相當特別「拾方方」。問答是他憑記憶的回述,<維基百科>中拾方方的條目內容,有許多只是劉氏該文內容的簡述而已。)(氏本人在探險、漂泊與自然觀察等方面均有相當造詣,文筆、繪畫、攝影等均具個人風格。可參閱該書。)(拾方方提出的問題中,你大概可以看出:他對別人已做過的再重做一次的興趣不大,他希望的是與眾不同的,最好是沒人做過—最少是沒幾個人能做到的—。


拾方方有心做大事

拾方方可能是早有準備以攀登聖母峰做為其人生的最大目標,那是死都要完成的目標—因為沒幾個人能完成,完成後就能與眾不同—。1994年頭份組隊前他應該就已做好準備,所以跟家人借錢,雖然不獲同意,但也要想方設法的去達成心願。依據<維基百科>的記載"該年2月24日,他在日記中引用譚嗣同的名言:「做大事的人不是大成就是大敗。」在5月8日,不顧台灣登山隊隊長張瑞恭因天候因素反對攻頂、也無雪巴人幫助之下,拾方方堅持登山,成功登頂,但下山至第二台階時因暴風雪來臨而從此失蹤。"(從他的日記可以看出他是一心想要做大事的人,這是他的心願,是他所人生所追求的意義。)我們從劉克襄的文章中得知,依張瑞恭的說法:拾方方死後,他父親領走了一千五百萬的保險金。換句話說,拾方方在出發攀登前就已經為自己投保了巨額的死亡保險金,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一切也都如他的心願,他想做件大事。


張瑞恭是誰

該登山隊的領隊劉克襄亦熟識,然因僅知其筆名,不知其真名,因此對報導中提到的領隊張瑞恭不知究係何人。他之所以會有懷疑乃因頭份登山界最有名的、最有號召力的老大張致遠未出現在隊員中。直到為文前前往訪問時,多年的不解和疑問頓時有了解答:因為張瑞恭就是張致遠


張瑞恭受到拾方方的影響

<維基百科>中提到拾方方的登頂是在不顧隊長張瑞恭的反對之下進行的,之所以無雪巴人,也因為天候因素。好,拾方方一意孤行的結果是完成了登頂,成為台灣攀登聖母峰的第二人,但也因此而殞落峰上。那,對他的隊友—特別是隊長張瑞恭—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不知道此事對他家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一定會有影響的,只是我們沒有資料,不知道實際狀況。)其他隊友我們不知道,但從劉克襄的訪問中,我們知道張瑞恭對此耿耿於懷,且無法釋懷,因此回台後一直自責,必須透過酒來澆愁,來逃避內疚(?)因此,雖然不到五十,但身體明顯廢了,連下樓都有問題。問題是:他有什麼錯?


台灣怎敢組成地方性的的攀峰隊

更令人訝異的是:1993年吳錦雄首登珠峰的那個「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台灣隊的隊長就是張瑞恭吳錦雄是他的隊員,當時詢問吳錦雄能否登峰就是他。也因此,台人開始有了邁向世界高峰的勇氣和信心,回國後,他也積極招兵買馬,希望能籌組一支全然本土的登山隊伍。此舉也吸引了許多登山好手的加入,拾方方就是少數入選的隊員之一。

 

拾方方一心攻頂

事實上,因為極地天候變化莫測,加上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導致隊友們不止舉步維艱,還引發頭痛、失眠、噁心等生理反應,準備攻頂的隊友們雖然有心,但卻無力,只能萬分沮喪的忍痛放棄,只有拾方方奇蹟式的獨登峰頂,原因何在?事實上,因為天候即將轉壞,攻頂極不樂觀,因此隊長在指揮營幾度要求、命令、建議拾方方放棄攻頂,立即下山,可是拾方方拒不聽從,堅持繼續著往上爬,隊友們也只能默默給予祝福,沒多久,隊友接到他通報登頂成功的消息,時間是1994年5月8日17點18分。然後在下到第二台階時,突然失聯。隊友們只在營地憂心等候,但卻一籌莫展。


如何評價拾方方

因為拾方方的殉難,「苗栗頭份登山隊」,這個國內第一個全本土且係地方性社團的遠征隊,回國後,不止沒受到應有的尊敬和讚美,反而飽受指責和檢討。拾方方求仁得仁,即令明知風險,仍敢挺身一試……,我不知道應該如何來評價他?然而他這一試留給隊長張瑞恭的卻是滿身的瘡傷,迄今未復。


張瑞恭係真漢子

資料中看不到張瑞恭對拾方方的看法或意見,然而從他每天借酒澆愁來看……,此行對他造成的傷害大到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自處(我不知道他的受傷是來自對拾方方的遺憾,亦或是外人對造成死亡的指責。)個人認為張瑞恭只因愛山,只因有機會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不止兩次見證台人的登頂,還能克服萬難自組地方性的本土登山隊,然後就勇敢的、義無反顧的面向並邁向世界第一高峰,此等氣魄,此等雄心壯志,即使到今日也少有人能做到。舉手向你敬禮!你是條真漢子。

 

後記

拾方方過世後,隊員在基地營附近以石塊為他建了一個衣冠塚。台灣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江秀真(1995),在2009年第二次登峰前在基基地營對拾方方的衣冠塚致意,並將記念照片寄給劉克襄。[<維基百科>的描述不夠清晰,已修正,部份參考劉克襄(2010)著]

「在花蓮新光兆豐休閒農場內,立有拾方方的銅像與其父拾禮週撰寫的紀念碑文。」(見<維基百科>,拾方方。)


劉克襄(2010.6.1)。《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台灣:遠流出版社。〈成為珠峰的一部分〉載於該書26-48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