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一週一道面試題 8】你有沒有什麼想問的問題?

有一次我的主管說了一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引述伏爾泰的一段話說他會「根據一個人提出問題來評斷這個人,而並非從他口中所說出的答案來判斷他」,讓我知道原來問問題也是一門學會。


如何問出好的問題有時候比答案重要,因為會問問題不僅可以限縮解決方案,也可以無限延伸未來的沙盤推演。


就讓我想起來有一次我面試來到尾聲時,面試官最後問了個開放式的問題是「你有沒有什麼想問的?」


我不曉得哪根筋不對,我竟然問說「我聽說外商福利不錯,公司有沒有提供早餐和午餐?」


當下真的超後悔問了這種沒營養的爛問題,完全浪費了表現自己思路的機會。


為什麼這個問題會被設計出來?


當面試官丟出「你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嗎?」時並不是僅僅是出於禮貌,有時更是希望能夠知道受試者能否反向思考,而反向思考延伸出這三個面試官想要多觀察的能力。


首先,透過問題面試官可以知道受試者有沒有規劃的能力,因為當我們在進行對未來的思考時,必須要丟出一些精準的問題來限縮自己的規劃範圍,透過問問題的熟悉程度面試官可以判斷受試者是否有訓練過這種收斂式的思維。


其次,面試官會想知道受試者有沒有做功課,因為有做過產品功課的話一定能想到一些有趣的問題。如果問到一些對於產品洞見的問題時,面試官可以判斷處受試者是否有評估事情的能力


最後,透過受試者的提問,面試官可以評估他們的批判思考和邏輯。問題的品質往往能判斷受試者的思路,進而延伸成理解能力。


面試官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我在問這個問題時會想要聽到這些問題:


長期視野和未來發展:當受試者認真想過職涯發展以及職務的可能性時,他就會好奇公司的職務內容,就會問公司的文化。這樣我會知道他有想過自己的未來發展,能夠規劃的更遠。


受試者的興趣和好奇心:受試者是否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只是海投然後看到薪水不錯就來。透過對於更深入的產品和營運提問,我會知道受試者能不能評估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然後應該注重什麼。


犀利的問題:我其實非常喜歡受試者提出犀利的 domain knowledge,這樣可以繼續去放大他的專業以及從一來一往的討論看法我可以知道他的邏輯思維是怎麼架構的。


我們應該如何回答?


我通常遇到這樣的題目會把自己的解決辦法分成這些項目:


研究公司並反思自己的目標:去逛逛公司的網站、看一下公司文化、新聞、員工評價,這樣可以對公司有更全面的了解。透過訴說自己的背景以及期望來建立問題的前提,然後再透過投射一個未來願景的方式來去問公司的一些細節。


舉例來說,我看到新聞上提到公司的某個方針,請問公司的長期目標在這個方針向具體來說會做什麼?而這個職位如何幫助實現這些目標?


研究產品並且提出用戶想法:如果是 B2C 的話,一定要親自使一次產品,體驗一下產品的價值主張和可能的問題,然後提起話題。


像我應徵 Customer success 時都會自己用過一次然後試試看客服功能,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問題。


研究職務並發散問題:避免提出太空泛的問題,而是要問一些具體的、與職位和公司相關的問題,然後慢慢擴大自己的思考範圍。


像是,我稍微看了一下職務內容發現好像這個職位和我之前理解的不太一樣,請問個人的部分是著重在 XYZ 嗎?然後這個職務好像還會對到某個部門的利害關係人,可以請你說明一下平常團隊的合作方式嗎?


在問題之外,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協同效應 (Synergy)?


回到開頭說,問問題某種程度是在展示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可以透過簡單的概念分別是收斂的方式問和發散的方式問。


從開放式的題目開始問,慢慢愈問愈收斂,展現自己判斷出問題的能力。


或是在已經考過的考題上繼續做延伸發揮,繼續去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情境或是不同的解決方案等等。


最後,這個問題也是一個雙向溝通的好機會。可以藉此更深入的了解公司,確認這個職位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還有,也可以問面試官覺得自己有沒有哪裡表現可以加強的作為收尾,可以強調自己積極的個性,而在外商這種動輒五六關的面試也可以彌補每一關的缺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