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自由的來源。

自由是假議題?丨哲學家眼中的自由
放縱慾望並非活的更自由
能自我控制才是真正的自由
自我控制就是一種生活練習 From 趙逸帆 閱讀人同學會 Facebook」

放縱慾望是稍縱即逝的感性需求,所以與自我控制的理性相比較,因為無法擁有格局與遠見而顯得更不周全,會看似贏得現在而輸去未來,所以自由的未來才會屬於自我控制,而非放縱慾望。 但自我控制若只是為讓未來更好,那不也是一種欲望嗎?

於是昇華的機會到來,自我控制的目的地是什麼? 什麼是可以透過只想著自己,卻又能大公無私、恩澤遍野的凝聚?

給予,只是活著,是生命的本質,自我控制,因為想更好地給予,成功給予達到目的時,最後就會反饋到身心靈,獲得「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自由。

只有這樣才能在過程,發現社會中集體潛意識的束縛,經由產生的慈悲為動力,看見成功給予到位後,人人獲得自由的歡喜,再也不用為未來自我控制,生命本來就這麼美好。

至此! 給予,能昇華放縱欲望與自我控制的層次,但給予卻不是目的地,只是生命原本的樣貌,當體驗到這份榮耀時,就會發現愛就在這一切裡,只是生命自由的產物,根本不必追尋。 「金錢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句話只是把因果關係顛倒過來。

只是在下限,若我們還在懵懂狀態時,確實需要說服慾望的目的地,更需要自我控制後的目的地,才不會沈迷於欲望給的力量,而捨本逐末地忘記生命本來就擁有的榮耀與自由。



自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