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阿木解書-浮士德

"Man errs as long as he strives" 《Faust》

"Man errs as long as he strives" 《Faust》

前言

近期人工智慧興起,帶給我們許多方便和滿足,例如:以前需要靠書本或向人打聽取得消息、需要花許多時間做家事、移動不便或是娛樂道具較少,但現在只要靠網路、機器或是交通工具就能讓我們的生活得到便利和多樣選擇。最近讓我感到好奇的是:明明我們生活在這種方便的世界,但往往我仍不覺得開心?

我總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機靈、不夠鎮定、不夠聰明...,我花了許多時間去接觸,但往往結果總是讓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而繼續拚搏,雖然我沒問過其他人關於滿足自身的想法,新聞或網路上往往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為了變美或是聰明等其他美好特質而逼緊自己,像是:"為了金錢賠上家庭"、"為了美麗捨棄健康"或是"為了自己放棄周遭的人"...。

這些不滿和不甘所形成的憤怒和憂傷總是在我心中難以消散,後來剛好有機會看了一下浮士德,書中的劇情跟我們現在的環境差不多,或許這可以成為我們現在生活中突破的指南,關於書中劇情可以網路看或是看他人的說書影片,浮士德有悲劇和喜劇兩種版本,大部分主要是傾向喜劇,我就不花時間贅述了。

浮士德背景介紹

《浮士德》最初構思於1770年代,當時正值歐洲啟蒙運動的高峰期。啟蒙運動強調理性、科學和個人自由,這些理念深刻影響了歌德的思想和創作,對哲學、科學和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第一部《浮士德》於1808年出版,展示了浮士德博士對知識的無盡追求和靈魂的困惑,這時德國因拿破崙戰爭使得歐洲局勢動盪,從看不到戰爭結束的時代找出新的道路,促使歌德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個人的內心掙扎。《浮士德》的第二部於1832年,當年出版後歌德長逝,歐洲經歷了工業革命的初期階段,剛好在科技和經濟迅猛發展(跟我們現在人工AI差不多),機器帶來方便和效率但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的不安和個人價值的困惑,探討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和靈魂救贖的可能性。

浮士德作者-歌德

大眾和書中的浮士德形象

如果你有大致看過浮士德,你會發現他跟大眾印象的其實差蠻多的,在大眾的印想裡,浮士德是個沒有實力的人,想藉由惡魔的力量來放縱人生,最後被惡魔算計墜入地獄,像是:某人吸毒後來陷入惡性循環等類似劇情或是某人因為一時的貪念開始賭博而陷入貧困循環。

書中浮士德其實是個勤奮的人,依照現在的職位來說,它算是個教授,花上許多時間在研究和探索知識,然而在積極探索知識卻還是沒有讓自己感到滿足或幸福,因此惡魔過來推銷自己並幫助浮士德來完全與上帝的賭約,浮士德審視自己的性格和可能會墮落的情況,再加上自身對理想的追求和有個可以把理想實現的機器出現在面前,浮士德決定惡魔(梅菲斯特)簽約,這部戲劇實際上是在描述人類在理想與現實的鴻溝間的掙扎和自我探索。

紙風車劇場《少年浮士德》,透過詼諧易懂的劇情呼籲學子遠離毒品。 圖片來自中時新聞網

否定機制和惡魔

浮士德跟梅菲斯特談話當中,梅菲斯特稱自己是"否定的精靈",出場時從一隻貴賓狗變成超大河馬之後變成一個博學多聞的學者,可是為甚麼惡魔要這麼做?

否定(Denial)這種機制是由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首先提出,作為心理防禦機制之一,指的是個體在面臨某些痛苦或威脅性現實時,選擇拒絕承認或意識到這些現實的存在,否定有三種表現形式在不同的情境和程度上表現出來。

  • 1.直接否認:個體直接拒絕承認現實的存在或真實性。例如,一個酒精成癮者可能否認自己有飲酒問題。
  • 2.極小化:個體承認現實的部分存在,但極力淡化其重要性或影響。例如,一個重病患者可能承認自己生病了,但否認疾病的嚴重性。
  • 3.投射:個體將自己無法接受的情感或想法歸因於他人。例如:一個拒絕承認自己有憤怒情緒的人,可能會認為周圍的人對自己充滿敵意。

否定可以幫助我們面對無法接受的現實,暫時緩解個體的焦慮和恐懼,讓其在心理上逐漸適應和接受現實。這樣,個體在更有能力和資源應對現實之前,不會被過度的情緒反應所壓倒。當惡魔變成浮士德最渴望的學者形象,浮士德動心了,他也否定靠自己的能力(死讀書)在學者上的付出成為理想的自己,藉由惡魔快速成為理想的學者(知行合一境界),惡魔成為浮士德的投影-成為浮士德難以成為自己的最大阻礙。

浮士德與惡魔契約

梅菲斯特的否定對劇情和浮士德的影響

梅菲斯特的否定意味著對現狀的不滿和挑戰,他質疑人類的行為、動機和成就,認為人類無法達到真正的善與完美,如同理性思維和現實人類努力中的缺陷和矛盾。他試圖破壞一切形式的和諧與美好,告訴浮士德只有突破自身道德底線的嘗試才能到達理想,慢慢讓他這中間迷失自我沉溺於理想,劇中梅菲斯特引導浮士德走上追求世俗快樂和知識的道路,一邊用魔法滿足浮士德對理想實現的幻想,一邊因為自身的否定而惡意破壞一些事物,讓激發浮士德內心深處的欲望和野心,卻最終導致了一系列的悲劇性事件。

  • 追求瑪格麗特

梅菲斯特引導浮士德追求瑪格麗特,利用魔法接近純真的瑪格麗特,實際上摧毀了她的純真和殺了她的家人,體現為對愛情和純潔的否定。浮士德在這段愛情中尋求意義和滿足,忽視了道德,導致瑪格麗特失神殺了自己的嬰兒而處以絞刑,惡魔試圖通過此破壞來證明人性的黑暗,讓浮士德墮落成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擇手段,然而,這促使他反思欲望和理想的追求,最終放棄戀情並懺悔。

  • 皇宮中的冒險

梅菲斯特帶浮士德進入權力和奢華的世界,利用浮士德對權力的渴望,讓他陷入政治陰謀中,證明人類的腐敗和虛無,對權力和名望的否定。浮士德試圖在政治和社會中施展抱負,充滿創造力和革新精神,但逐漸迷失初衷,陷入梅菲斯特的陷阱。這段經歷讓浮士德認識到權力和名望不能帶來滿足,反而使他最終領悟虛幻並遠離內心的平靜。

  • 古典神話世界

梅菲斯特將浮士德帶入神話世界,利用浮士德對永恆和完美的渴望來摧毀他的靈魂,讓他沉溺神話世界中追求美和理想,浮士德試圖透過與海倫終生相伴達到完滿,然而這段追求最終無法逃脫現實的約束,海倫的幻影到現實世界快速消散。浮士德領悟到真正的理想在於內心的和諧與自我認識。

浮士德到神話世界尋找最美女子-海倫

  • 理想社會的建設

浮士德致力於建設理想社會,實現其理想和創造力,梅菲斯特試圖摧毀浮士德的夢想,證明人類理想的不可能實現,把一些違抗浮士德理想的人用魔法把他們殺掉,讓浮士德傷心過度並且使他哭瞎眼睛和逐漸衰老死亡。惡魔設計困難和挫折,讓浮士德的努力看似徒勞,這次浮士德找到自己想追求的:幫助人類,不斷追求改善人類生活和社會結構,建設和諧社會。

儘管最後浮士德死前惡魔只是為他挖墳準備埋葬而不是準備修堤整治洪水,但挖墳的聲音對浮士德而言是個拯救人群的美妙聲音,使浮士德感到心滿意足的死亡,認識到完美社會需要內心的道德自覺和靈魂救贖。梅菲斯特的否定機制為對理想社會的否定,而浮士德在創造和努力中領悟理想的真諦,最終達到靈魂救贖,梅菲斯特抓不住浮士德的靈魂並讓瑪格莉特作為引路人接往天國。

浮士德死後靈魂由瑪格莉特接引

梅菲斯特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隻梅菲斯特,我們都想成為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而努力,但我們用盡全力但結果不如意,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時,我們往往不是正視自己而是否定自己,通常會導致三種狀況:1.否定自己的失敗,認為只是自己不夠努力,而不檢討失敗因素,2.藉由網路、娛樂或是美食等方式來拖延和轉移注意,3.開始抱怨自己沒天賦或是家庭因素,藉此轉移自己問題。

否定本身沒有不好,可以緩解失敗帶來的挫折跟焦慮,但很多時候是我們往往對於一件事物產生病態的執著且不進一步思考而帶來了許多災禍,例如:你瘦身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那些明星一樣,如果你沒意識到你瘦身是為了讓自己看得順眼,你很容易把他人的評價看得很重,用許多藥物和整容手術來調整自己,讓自己成為了"他人眼裡的明星"而不是"好看的自己",你只要願意好好去想減肥可以滿足自己什麼,你或許可以從這些減肥選項找出自己適合的瘦身方法。

每件事都有好與壞,我們需要找出甚麼是我們需要的。

一些解法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什麼,你可以先寫下50個你人生中想要的事物,你從這60個事物選出5個事物去準備,由於我們的能力和時間不多,你還要在從這5個事物去做排名來分配時間和資源的多寡,想想看如果其中1個沒有但其他都有,你是否會仍可興然接受。以我來說:篩選後我想要的是:賺錢,遠離家庭,創作,健身和耍廢,如果有個環境可以提供離家很遠且有時間讓我健身,創作和耍廢,可是薪水很爛,我寧願找個薪水高的,依照這種比較後得到了排序:1賺錢>2創作>3遠離家庭>4健身>5耍廢,依照排名給予(50% 20% 15% 10% 5%)的時間和資源,資源比例可自行調整,依照這些資源計畫策略執行。

把這些選項逐一挑揀和排名,把重要的事物仔細觀看AI帶來許多的理想,就能發現一些平常沒有注意的事物。

個人感想

AI帶來許多的理想,完美的身材、智慧和品行,對於我們的卑劣、愚昧和醜陋的實際呈現的差距太大,為了呈現1%的理想,我們日以繼夜的努力卻一直落空,最後導致我們只能盲目跟從、酸民攻擊或是洗腦自己是個廢柴,陷入我們心中梅菲斯特的陷阱。

理解我們目前的循環是我們可以離開這個地獄的解答,理解自己陷入地獄的原因,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工具來慢慢找出不同的階梯,拒絕這些誘惑,你可能會因為之前的習慣出現許多戒斷反應,可能會因為許多不好的階梯摔落,倦意、疼痛和血汙浸染全身,請不要放棄,當你找到出口並通往自己的烏托邦後,這些疼痛和血汙瞬間變極大的舒適和喜悅隨著淚水流出,陳志的祝福你在這佈滿荊棘的道路找到屬於自己的珍貴事物。

"真正的心聲發出聲音吧、你瞧,即使假裝看不見,也確實存在那裡。" 群青 YOASOBI

創作的意義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創作、評價:活著的意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