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4|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我愛你」在權力不對等的溝通中的效果

我們很常很自然地認為「我愛你」帶來的效果總是正面的,但這種表達也有可能帶來反效果。


設想一下這個應該時常發生的情景: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照著自己的某些意志行事,孩子也知道家長是「好意」,但卻總是用使得孩子不舒服的方式展現這些意志。一個還不太叛逆、明白家長的動機(可能也有點害怕家長生氣)的孩子還能對自己說,他們是好意,不需要對他們生氣,不需要頂撞他們。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一天,孩子實在忍不住了,決定要跟家長提起自己對他們的做法感到不舒服,得到的回應是「但是我愛你」,而最後的結論依然是「我希望你能照我的意志行事」。

再設想另一個情境:在一個號稱組織架構很扁平很平等、希望員工快樂工作、鼓勵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職場,一個主管卻總是不經意說出刺傷員工的話,或是讓員工覺得不尊重員工自我價值的事。一次一次,員工嘗試提出異議,但又一次一次,主管重複表達了「我愛你們,你們是我最棒的員工,我希望你們都有成功的職涯」,卻依然重複著差不多的事。(在架構相對扁平的環境中,員工是會相對有意願提出異議的,但主管之所以為主管,是因為他還是扮演了某種決定性的角色。)

在這種權力不對等且有衝突的情況下,權力上位者的「我愛你」帶來的效果就變得微妙了。

情感勒索

當雙方存在不同想法時,通常下位者會盡可能自己先消化掉一些差距,包括想法上的差距和期待上的差距。無論在多麼「平等」的社會中,上位者之所以為上位者,是因為他或多或少能夠決定下位者的命運。

當問題的癥結點不在於下位者感受不到上位者的「愛」,而是在對做法的共識上有差距時,下位者有意表達想法、積極溝通,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問題已經達到了下位者無法自行消化的地步,需要上位者也做出某些調整。這樣的異議或多或少是帶著風險的。

此時如果上位者明知這次溝通是下位者想提出異議,卻拿「我愛你」當溝通起手式,下位者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情感勒索,使他們難以進一步表達不滿或需求,因為「我愛你」暗示了上位者的動機是好的。這可能相當於直接堵住下位者的嘴。「你都表示你的動機是好的,那我現在提出異議是不是顯得不厚道?」如果溝通中上位者又加上「我希望你好」,那這個溝通就更加困難,甚至無法繼續進行。「你是為了我好,那我現在提出異議是不是表示我辜負了你的好意?是不是我不懂感恩,要求太多?」

忽視自身可能的問題、訴諸情感來維持現狀

當下位者提出問題並希望上位者自我反思並對做法進行調整時,他們期望的是對彼此做法上的磨合進行討論。

如果上位者在這種情況下用「我愛你」作為回應,卻未檢視自身需要調整的部分,這可能會被視為忽視自身可能的問題,並利用情感上的優勢來維持現狀,這與前述的「良好動機」有相似之處:因為我有良好動機,所以我的做法是「對的」,或是就算不是對的也至少是情有可原。

這樣的情況可能會使下位者感到挫敗和不滿,因為他們未能看到上位者對自身的反思和開放調整的意願,這表明他們仍然需要自行消化這些差距,進而可能加深彼此間的隔閡和不信任。


以上想說的並不是表達情感本身是錯誤的,而是情感表達方式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可能導致消極的效果,尤其在癥結點不在於愛不愛的情況下,甚至會進一步強化權力不對等、溝通不順暢的關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