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閱讀時間 ‧ 約 33 分鐘

消失的愛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消失的愛:為什麼我們愈來愈仇恨

從英國脫歐、川普再度崛起,主導社會的力量,都是來自於將英美自身的衰落,轉化為對外的仇恨。……它看似呼喊土地民族的山谷迴音,內容卻是滿滿的仇恨之怒。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人均GDP排名全球第七,卻是每七人當中,就有一人面臨飢餓的大國。

 

他們無法看清他們經歷的是資本主義的危機,包括雷根總統鼓勵減稅、小布希鼓勵市場貪婪及因此必然的貧富差距。他們目睹了柏林圍牆倒下,共產主義滅亡;卻未意識到資本主義也可能無以為繼。

 

遠離和平: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接近戰爭

烏克蘭一半國土幾乎成為廢墟,但這是「完成」拜登北約新戰略藍圖必須附帶的代價。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希望斡旋避戰的梅克爾得到的批評聲浪不斷;相信戰爭的拜登得到的敬意與掌聲,遠高於梅克爾。

 

2008的金融風暴,敲響了美國的脆弱,沒有什麼全球化金融紅利,夢碎了,也夢醒了。警鐘從此以後,響遍美國每一個貧窮的小鎮。……從那一刻起,他們盯住了亞洲製造。

 

美國在2022年3月舉行的每一場音樂會,都向烏克蘭致敬;儘管如此,他們並不願意為烏克蘭人民犧牲任何美國士兵。

 

魯拉說的那句名言:美國並不相信和平,是拉丁美洲國家一百年以來的感受及痛苦。

 

活在極端主義的歷史中

在邊境這邊,即使太陽也滋養著黑夜,他們將被逮捕,丟到某個地方。善良,已經用盡所有的蠟燭。

 

移民,取代了「貧富差距」「1% VS 99%」,成為美國深層挫折感的代名詞。

 

曾經造就這個時代價值的西方,自以為自己已經成為時代犧牲品。它不是歷史上第一次,它是歷史不斷複製的醜陋。但它這次生根的地方,不是一次世界大戰戰敗、還不出賠款的德國。而是曾經世界上最開放、最民主、最自由的國度。

 

每一個優雅的背後,都交換著魔鬼。每一點優越感,腳踏的都是對第三世界的壓迫。

 

永不倒塌的圍牆

論述者發明了論述,也引發一陣又一陣風潮。但更深入的剖析,或是答案,總是早就躲在某個地方:例如原來美國歷史上早已有著長遠的反移民情緒;例如原來貧富差距自雷根總統大幅減稅起已躲在那裡;例如原來阿拉伯歷史上的「現代化」向來以悲劇收場;例如原來歐洲國家的穆斯林公民,是二戰後為開採煤礦,有計畫地自原殖民地引入的移民,但當經濟型態改變後,他們突然成為闖入者,大量失業,並且最終他們群居的地點被和恐怖主義溫床畫上了等號。

 

聰明的領袖高舉國家的旗幟,號召虛弱的、不知何去何從、沒有選擇的人民。他們一一當選,也一一拿不出辦法解決困境。

 

全球化如豬八戒,永遠不會死

正確地說,人類從歐洲連結至中亞、唐朝、東亞,始於第七世紀,也就是絲路的年代。那正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的背景時代。……我們當代熟悉的「水餃」,這種半月形的食物,在威尼斯、在唐朝、在發源地中亞,以不同的口味長相,流傳至今。那個水餃,是人類第一波全球化的象徵。

 

在二次大戰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之前,人類經濟史已經歷經了至少六大波的全球化,有時候發展神速,大多因為主要占統治地位的國家出現了快速的擴張,然後因為某個重大危機,全球化的波濤即告一段落。但嚴格說起來,全球化從來沒有終止,也不會死。

 

拜登以降低通膨之名,以氣候變遷為號召,學起了他們不屑也反對的亞洲模式:由國家對特定產業進行補貼,或是減免稅收。至於美國勞動力的競爭力不足,怎麼辦?

 

一片鋼板的全球化旅程

這段沉重鋼板的太平洋旅程,只有一個目的──降低成本。

 

弔詭的是四年過去了,從25%的關稅實施後,住在費城郊外的貧窮工人,還是繼續他們通車的苦日子。……只有在川普需要他們發聲、抗爭時,他們才能成為主角。……那塊鋼板的旅程,也絲毫沒有變動。

 

歷史總是以我們以為偶然的方式發生,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才發現它的持續性和必然性。

 

這一塊鋼板的旅程,象徵二十世紀中末期至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跨國公司精心以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擘劃的完美供應鏈。川普、拜登……都打敗不了。

 

川普再見了嗎?No!

人對於歷史,往往挑選著記憶,對於當代發生的事,又過度誇大。我們總以為自己經歷的是唯一,是最殘酷的,甚至是某一個特定的人造成的。

 

但川普的當選,是美國白人種族危機感的結論,而不是原因。

 

然而所有的意識形態都不是砰的一聲崛起,它如火山灰火,悄悄耳語,淡淡堆起,然後才震驚了現實世界。民族國家一直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核心的概念,「地球村」只是某一個西方經濟擴張最繁華時期,短暫的誤會。美國只要衰敗,它隨時要收回。

 

共和黨信念的組曲

1886年自由女神像剛剛安置於紐約自由島,飄洋過海來到哈德遜河上,河水奔向大海,而自由沉入水中。1887年,不到七個月之後,《紐約時報》即刊登社論:「我們還要接收多少歐洲難民?」1886年起,剛好也是一場本土性經濟大衰退在美國出現。……美國的種族意識,從未真正消失。

 

拜登:迷你版的川普先生

中國在這兩百年中,多數時刻是貧窮、沒落、任人宰割、內戰、自己胡鬧革命,它進入全球化的生產鏈,僅僅勉強是最近這三十年,而且從來沒有主導的位置,只不過是生產鏈工廠訂單角色。

 

那場改變歷史的戰爭,美國是唯一在戰爭中發了大財的國家。……杜魯門把美國帶到了今天我們所認識的美國,它的全球市場布局使美國又發生令一個歷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期,從1945至1968,共長達23年。

 

那一波的美國工廠外移,打破了馬克思主義者及左派對勞資抗爭的認識,源來沒有盡頭的激烈抗爭,換來的不是資本家的妥協,而是徹底的背叛。……美國經濟從此開始緩緩下滑,美元發生了危機。1976年,美國正式成為貿易逆差國,國力開始衰退。

 

世界變了,但改變世界的答案不是全球化,而是美國不再是全球化的贏家。

 

臺海危機是狼來了,還是真實的危機?

答案還在空中飄蕩。沒有人有足夠的理論下結論。但可悲的是臺灣,已經在世界上成為危機的代名詞。

 

可悲的是國際戰略家可以夸夸其言,而他們口中的「廢墟」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唯一的依託之地。

 

四十年的迷途:拜登MIU能成功挽救美國嗎?

40%的美國人無法承受區區四百美元的意外費用,包括小孩生病或是汽車故障。在美國的中西部地區,許多小鎮沒有銀行,因為當地太多人窮到沒有存款。

 

從雷根總統至今,不分共和黨、民主黨,一路都在逃避核心危機,以危言聳聽或是轉移焦點的方式,應付美國可怕的貧富差距。……四十年前,美國的去工業化才剛剛開始,但居然沒有一位總統正視這個問題。

 

煙花下,往往遮住殘破的真實。就在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歡慶蘇聯共產主義的滅亡時,美國正出現愈來愈多「跟不上的人」。……中國經濟的停滯,也無法拉起那些「跟不上」的人。

 

美國總統過度關注市場、討好企業,相信無節制的自由經濟的無知程度,令人驚訝。因為這個類似的災難,已經在1929年上演過了。


帝國之子

「逆轉全球化」將是美國政府跨政黨未來至少二十年以上的大趨勢。因為美國製造業的衰落,核心不在補貼免稅、全球化;而是勞工技職教育半個世紀的失敗!

 

實施關稅的結果不只加深通膨,對於美國製造業的復興也於事無補。

 

其實川普如果不是那麼個性古怪瘋狂,他可能是改變美國歷史的人。他比美國社會學家更早、更清楚地看到美國的矛盾,可惜他以仇恨的方案及語言表達,這使他的力量雖強大,但也令人恐懼。

 

風吹草動

1994年美國柯林頓政府授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政策,等於是站在更寬廣的高點,擘畫穩定的、長期的中國政策。它的基本出發點,不是非理性或是直覺的反對。回頭看,它更像是一條深不可測的「陷阱」。當中國依賴全球市場愈深時,中國將「更安全」。

 

「以資本主義建構的市場,框住中國」,這樣的高明戰略既不容易被多數人理解,看起來也像藏汙納垢的商業利益包裝。

 

當時的美國對於自己的制度治理優越性,充滿了自信,並且認為中國將因享受資本主義的甜頭,拋棄極權,一步步走向言論自由、人權提升的國度。後者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一場夢之旅;但前者至今仍然發揮了龐大的影響力及牽制力。

 

全球化止步的傷口裡,美元長出了一個疤

彭博社指出,各國對美元的主導地位「愈來愈不耐煩」。……過去二十多年,全球外儲貨幣美元占比最高超過70%,目前已降至去年第四季度58.36%。

 

拜登能結束烏克蘭戰爭嗎?

尤其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必然開戰,是2006年橙色革命後普丁畫下的紅線。……這和台灣宣布獨立,或是公投獨立,必然引發臺海戰爭,是一樣的常識。它不是烏克蘭人民有沒有權利加入北約,臺灣人民有沒有自決權利的「正義」問題。它是現實,而那個現實──就是戰爭。

 

冬日將至,「美」夢未必成真

多數的人都太年輕,以為美國變了。事實上從十九世紀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國,一直是一個經常經濟衰退即反移民、實施經濟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的國家。

 

如今全球,尤其歐洲國家,逐漸認識美國角色的新顛覆。除了烏克蘭和……臺灣。

 

不要隨便走入戲院

2022年……雙邊投資上,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陸仍然繼續投資1200億美元,中國企業反項投資400億美元,總金額在多國之間望塵莫及。

 

我們為什麼如此輕忽全球暖化?

太陽的金色中,如高貴的毒液,灑在人們身上。

 

我們的文明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是全球變暖。但全球領袖關注的都是戰爭。

 

我看著電視上數千輛汽車在美國首府華盛頓也被洪水圍困,心裡想著:這何嘗不是一種政變?

 

我想,有一天地球上所有敵對或盟國都將一起到達最後一站,那個時候,他們才明白,這整個世紀我們討論的所有事情,意義全部消失。只有氣候變遷存在。只有集體的嘆息:我們為什麼如此輕忽?

 

那時我不在了,但我會記得這些被遺忘的人們

人,怎麼可能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因為氣候乾燥加上電線走火,即失去所有?

 

這不是觀看他人的災難,而是預知自己未來的災難。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普遍心態,以為那些電視新聞上的災難都只是遙遠的黑天鵝,殊不知一轉眼間龐大的揮犀牛,也會降臨你的國度。

 

美國的新全球主義:拜登的搖籃曲

國債本身就是危機,它已占美國GDP總量116.1%,在全球債務國中,美國排名第五。……美國如果不維持它在全球的軍事及政治影響力,債務危機比中國嚴重。

 

那個新的戰略,不是孤立主義,而是在孤立主義和大規模軍事行動中,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因此,烏克蘭戰爭,不只是烏克蘭。它是美國新全球主義的示範及實驗。

 

美國要捍衛它的全球利益才能讓美國持續發展……美國不能再參戰,耗盡如阿富汗戰爭2.3兆美元的代價,換得的一無所有。

 

一千個深淵──兩個宗教,一塊土地,猶太復國主義之惡

自從以色列建國七十五年,舊約在此是一本用血刻寫的聖經。那個血,不再是納粹曾經屠殺猶太人的血,而是猶太復國主義七十五年來,藉由英美國際強權,以上帝之名,以屠殺搶奪之實,所沾的巴勒斯坦人之血。

 

有的時候,人在不知不覺中,會變成敵人的模樣。

 

死亡之吻

所有的存活都是僥倖,但幸運不會一直跟著我。

 

我們的故事用血寫下了,你們的故事以電影記錄了,有事實也有謊言。你們擁有了世界,我們的歌沒有名字。

 

這句話,對臺灣人民多麼熟悉。巴勒斯坦人的未來,不是由巴勒斯坦人決定,而是由以色列、美國及若干阿拉伯國家交易決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