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神真的聽禱告嗎?因果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十八世紀偉大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以實證主義(empiricism)和懷疑主義(scepticism)的創建聞名於世。他更可謂「經驗大師」,在《人類理智研究》(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深入探問人類經驗的種種,例如感官經驗的限制、感官經驗對人類自我認真有什麼影響等。應用休謨在第四章「關於人類理智研究的懷疑」的觀點,被視為因的事件甲和視為果的事件乙,兩者其實是個別事件。把甲因和乙果連結在一起,是任意(約定俗成)的做法。因為甲因有可能導致丙、丁、戊等無數可能的果,而非必然導致乙果。同理,乙果則有可能是由丙、丁、戊等無數可能的因造成的,而非必然歸因於甲。休謨的結論是:「假如我們沒有任何觀察和經驗的輔助,而聲稱發現某個事件的事實,或推論出因果,這將會是徒勞無功的。」(4.1.25)

參考休謨的思路,持續而良善的生命轉變作為果,不一定(單單)印證真實的宗教經驗作為因,而有可能(也)印證無數其他的因。例如:換了工作,生活作息更有規律,身心變得更健康;經歷喪親或破產等人生低谷後,對生活的一切更存感恩之心;上帝在人完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對人而言沒有經驗可言)介入他們的生命,促使他們持續而良善的轉變。休謨那充滿懷疑的主張看似極端、不符常識,卻同時提醒我們要以更謹慎和敬畏上帝的態度,避免把生命的轉變單一、屬靈化地歸因;透過用心觀察和仔細體會,察驗真實的宗教經驗與持續而良善的生命轉變的關係,以及宗教經驗以外各種因素的作用。例如我們變得對人更有耐心和同理心,並長期陪伴心靈軟弱的弟兄姊妹(果)。我們承認這是上帝恩典與作為的結果,並歸因於禱告、讀經、團契生活等宗教經驗。同時,我們也應該察驗上帝如何透過成長階梯、職涯轉換、教育訓練等因素造就生命轉變的成果。同理,假如我們持續煩躁、憂慮,與人為惡,我們理應關注自己的靈命、與神與人的關係是否出了什麼問題。可是,我們也應該避免單一、屬靈化地歸因,嘗試察驗自己身體、心理、社交等各種可能讓自己「不在狀態」的因素。

無論是聖經中「好樹結好果子」的教導,抑或是華人傳統、佛教智慧,都說明持續而良善的生命轉變(果),印證真實的宗教經驗(因)。可是「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典故和休謨的懷疑見解,卻顯示以果印證因的做法從實證的角度有一定限制。接下來跟感官經驗的比較,讓我們發現為什麼宗教經驗在實證上難以證實。

回到本章開頭提到禮拜堂講台十字架的例子。我們的感官意識到時間空間維度的物理現實,會分辨這十字架高約一公尺、呈淺黃色、屬於木頭材質等,這是身心健全的人都會有的感官經驗,是持續一致,並且有實證層面的公共意義,即我們能證實或否證彼此的經驗是否屬實。(FD,頁169)與感官經驗相對的是宗教經驗,即意識不屬時間空間維度的超驗現實。例如我們在同一個禮拜堂看到那十字架,會感受到上帝的同在,聽到祂對我們說話的聲音。這例子以及其他宗教經驗,對大部分經驗者而言,並非持續一致,也缺乏實證層面的公共意義。(FD,頁169)我們作為身心健全的基督徒每次來到這禮拜堂、看到同一個十字架,都會有一致、可證實或否證是否屬實的感官經驗。但我們卻不一定每次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和聽到祂的聲音。也許我們因為正遭遇患難而覺得上帝離我們很遠,也許我們因為貪愛世俗而忽略上帝的聲音。即便這些宗教經驗真的出現,基督徒彼此理解發生什麼事、確信屬實(宗教層面的公共意義),我們卻無法向非基督徒證明這些純粹心智或屬靈領域的經驗真實發生,他們也無法證明這些經驗沒有發生。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華德(Keith Ward,1938~)是英國聖公會牧師,曾任牛津大學神學欽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 ),長年從事神學教育,並時常透過演講、寫作讓社會民眾認識基督信仰。華德提出具體的方法,來印證宗教經驗是真實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準則來衡量宗教經驗是否真實?
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的角色、宗教作為普遍心理現象,以及超驗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皆印證宗教經驗的真實性。除此之外,物理學和大自然提供超驗的訊號(signals of transcendence),把我們導向超驗現實(亦即宗教經驗)的領域,讓我們能夠透過科學常識和審美眼光,探索宗教經驗的真實性。
宗教經驗屬實的第二個印證是作為普遍心理現象。談到心理學,許多基督徒聞之色變,並會擺出防衛姿態。這可能是因為翻開今天的心理學教科書,我們會發現書中所引用的心理學大師,不乏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者;所闡述的心理學理論大多基於演化論,甚至是排除上帝存在的自然主義世界觀。
可是,基督徒見證、相信禱告的真實性是一回事,我們如何向非信徒、慕道友解釋禱告的真實性,就是另一回事。後者需要說明禱告作為一種宗教經驗是真實的。
華人教會最普遍的佈道口號大概是「信耶穌得永生」,在教會外牆、文宣單張上看得到,在福音園遊會、佈道會活動期間聽得到。但對我而言最「有感」的基督教口號是「信耶穌便當會少了雞腿」。這是我讀中學的時候流傳在同學之間的都市傳說,更大程度是對基督徒開的玩笑。
可是,即使無神論者認同禱告有益身心健康這個作用(作為與基督徒的共同語言),也不代表他們對禱告感興趣,或樂意聽我們分享禱告的經驗,他們與福音似乎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
華德(Keith Ward,1938~)是英國聖公會牧師,曾任牛津大學神學欽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 ),長年從事神學教育,並時常透過演講、寫作讓社會民眾認識基督信仰。華德提出具體的方法,來印證宗教經驗是真實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準則來衡量宗教經驗是否真實?
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的角色、宗教作為普遍心理現象,以及超驗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皆印證宗教經驗的真實性。除此之外,物理學和大自然提供超驗的訊號(signals of transcendence),把我們導向超驗現實(亦即宗教經驗)的領域,讓我們能夠透過科學常識和審美眼光,探索宗教經驗的真實性。
宗教經驗屬實的第二個印證是作為普遍心理現象。談到心理學,許多基督徒聞之色變,並會擺出防衛姿態。這可能是因為翻開今天的心理學教科書,我們會發現書中所引用的心理學大師,不乏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者;所闡述的心理學理論大多基於演化論,甚至是排除上帝存在的自然主義世界觀。
可是,基督徒見證、相信禱告的真實性是一回事,我們如何向非信徒、慕道友解釋禱告的真實性,就是另一回事。後者需要說明禱告作為一種宗教經驗是真實的。
華人教會最普遍的佈道口號大概是「信耶穌得永生」,在教會外牆、文宣單張上看得到,在福音園遊會、佈道會活動期間聽得到。但對我而言最「有感」的基督教口號是「信耶穌便當會少了雞腿」。這是我讀中學的時候流傳在同學之間的都市傳說,更大程度是對基督徒開的玩笑。
可是,即使無神論者認同禱告有益身心健康這個作用(作為與基督徒的共同語言),也不代表他們對禱告感興趣,或樂意聽我們分享禱告的經驗,他們與福音似乎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世界是科學理性的,抑或是非科學感性的,我得不出一個符合所有人期待的答案,對理性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的確如今的科學配合全球化,傷害了許多較為弱勢的同胞,遠古的信仰被剝奪,邁向使人不知所措的進步主義,對保守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人類若沒有科學是無法從史前的山洞中走出來的,會走在遠古時期就走向滅絕,所以雙
Thumbnail
天心:又回到一開始,經學有沒有死,就是信不信的問題。 黃生:對咯,你終於搞清了。沒有行為的信德就是死的。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上篇筆記我們跟隨 Augustine 的腳步, 一起構建了分析框架的前提假設. 正如 Augustine 所說, 除非相信才能理解. 我們所有的理解與分析, 都是建立在對這些前提假設的信心的基礎之上. 下面我們正式展開對邪惡的源泉的探索. Augustine 對 Evodius 說, 如果我們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世界是科學理性的,抑或是非科學感性的,我得不出一個符合所有人期待的答案,對理性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的確如今的科學配合全球化,傷害了許多較為弱勢的同胞,遠古的信仰被剝奪,邁向使人不知所措的進步主義,對保守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人類若沒有科學是無法從史前的山洞中走出來的,會走在遠古時期就走向滅絕,所以雙
Thumbnail
天心:又回到一開始,經學有沒有死,就是信不信的問題。 黃生:對咯,你終於搞清了。沒有行為的信德就是死的。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上篇筆記我們跟隨 Augustine 的腳步, 一起構建了分析框架的前提假設. 正如 Augustine 所說, 除非相信才能理解. 我們所有的理解與分析, 都是建立在對這些前提假設的信心的基礎之上. 下面我們正式展開對邪惡的源泉的探索. Augustine 對 Evodius 說, 如果我們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