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 日本旅遊|山梨:河口湖

raw-image


【2018/12 冬】

交通:

  1. 從新宿站搭乘「高速巴士」,可直達河口湖,車程約兩小時,建議提早預約
  2. 搭乘特快列車抵達「河口湖站」



<河口湖>

位於山梨縣,是富士山北側的湖泊,由富士山噴發形成的五座堰塞湖之一,特色在於可以看到水中的逆富士。擁有最長的湖岸線,周圍也有聚集許多美術館、博物館、景點與餐廳等,是最多人前往富士山旅遊必去的景點之一。


富士山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的景致,春天賞櫻、夏天登山、秋天賞楓、冬天賞雪。隨著山附近種植的植物綻放與凋零,與富士山搭配形成每季的美景。



<河口湖交通>

這天在車站買了河口湖的2日套票,套票內包含「纜車、巴士、遊船」,巴士是無限搭乘次數的。巴士路線有三條,紅線、綠線、藍線,行經的景點不同,建議在搭乘前先確認好自己要去的點有哪些,順不順路,才能玩得盡興。


當然對於遊船、纜車沒興趣的朋友,也是可以購買巴士的一日票、兩日票的方式,暢遊整的富士山周圍景點。若單純只是去一兩個景點,可以直接刷IC卡或抽整理券付錢即可。



<河口湖遊船>

搭乘巴士抵達遊船口,沒有等很久的時間就發船了。
船會繞行河口湖一圈,穿越河口湖大橋,繞過「鵜之島」小島後返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富士山,對映著波光粼粼的湖面。不過,會建議攜帶外套,搭船時風很大,且沒有任何遮蔽物的關係,所以也要做好防曬。



<河口湖纜車>

富士山纜車的特色就是可以到山上眺望河口湖,連同周圍的城鎮建築也一覽無遺。可惜的是,這天雖然天氣很好,但富士山上總是戴著白雲帽子,想到看到富士山的真面目也是需要點運氣的。


若沒有買套票的朋友,但又想搭纜車,也是可以單獨買纜車的門票,記得先在車站找看看有沒有纜車的折價券,在購買纜車票時再拿出來掃QRcode,價格會便宜一些些。



山頂上除了有瞭望台外,還有商店、兔子神社、愛情鐘。
在兔子神社內可購買土皿,是個小碟子,將土皿砸過鳥居指定位子,就可祈求有良緣。蠻多人買來砸砸看的,是個很特別的經驗。



在纜車售票口附近,也發現好幾棵聚集在一起、很美的楓樹。已經12月了,難得還有機會看到。



<河口湖推薦美食>

  1. 不動茶屋

河口湖的不動茶屋有很多分店,聽說不同店味道會有點不一樣。
筆者就近在車站對面的不動茶屋用餐,吃招牌料理「味噌南瓜蔬菜餺飥麵」,餺飥是山梨縣的鄉土料理,粗粗的麵體跟滿滿的蔬菜,蠻好吃的,分量一個人吃會有點飽,如果胃口沒那麼大的,建議可以點幾份分著吃。


  1. 起司蛋糕店

在靠近河口湖纜車入口處前方,有間起司蛋糕店,食尚玩家之前有介紹過,內用低消是一份蛋糕,店家會有提供一杯小杯咖啡,起司蛋糕味道很濃郁,其他的蛋糕也不錯吃。但要特別注意營業時間,可能下午四五點就關了。


  1. 富士山餅乾

位於起司店旁邊,有蠻多口味的,一片約一百多日幣。在這間店可以單片單片買自己想吃的口味,選擇非常多樣,筆者覺得他們家每個口味都不錯吃,但最推薦還是巧克力口味。河口湖車站店內也有賣售,但只賣裝好的禮盒組。



<河口湖巴士>

吃飽喝足後繼續河口湖的行程,這天富士山山頂總是圍繞著雲,偶爾坐巴士轉換幾個角度時,才看得到山頂的白雪。巴士沿途有很多景點可以下車,各景點的風情都有點不同,有的像歐風小鎮、有的是花園、咖啡廳、美術館、日本神社等。


秋季時推薦來河口湖看楓葉,湖邊有長達1.5公里的楓葉樹,又被稱作「楓葉迴廊」。整片的楓葉林光想像就覺得很壯觀美麗。



在地上也發現了地區限定的彩色水溝蓋,構圖很漂亮。



<後記>

富士山是日本的神山,是日本人的信仰,經常會在日本的風景照、藝術作品上看到它,也是每個觀光客來日本必去的行程之一。


這次的河口湖行程,透過遊船近距離的觀賞它的美麗,也透過纜車從上窺探周圍的樣貌,體會日本人聖山的風情,也品嘗好吃的食物。下次若再來,會選擇秋季或春季,透過楓紅或櫻花粉來增添富士山的艷麗。


附帶一提,建議攜帶外套,因為一旦開始太陽下山,氣溫就會降低,且遮蔽物不多,所以要特別注意好保暖,不然很容易感冒。



備註:

  • 旅遊景點的背景介紹,主要參考網路資訊,若有錯誤,歡迎告知。
  • 目前日本的文章都是疫情前的旅遊紀錄。疫情後,各景點營業時間與價格或許有變動,請自行搜尋最新消息。


感謝您閱讀到最後。如果喜歡這類文章,歡迎追蹤,每周三晚上9點固定更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微光隨筆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