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說電影是一個集體創作,由不同崗位的人合力完成工作。但在動畫的世界,卻是容許整個作品由導演一手包辦的情況出現。
今年6月我去台北看台北電影節的時候,剛好遇上新海誠的成名作「星之聲」的重映。雖然只是25分鐘的片長,但我真心佩服「誠哥」能夠一個人完成如此高完成度畫面的魄力--還要是在技術不及今天成熟的22年前。
本年度拉脫維亞奧斯卡代表「貓貓的奇幻漂流(港)/喵的奇幻漂流(台) Flow」的導演Gints Zilbalodis也曾經以「One Man Band」的形式完成多部作品,包括他首部長片。新作由一個人變成一個團隊,創作上有怎樣的變化?
本文亦會簡單介入一些來自這個北歐波羅的海小國(其實一點都不小,面積甚至比台灣、荷蘭、瑞士、丹麥也來得大)的動畫作品。
在一個充滿人類文明建設,但卻杳無人煙的世界裡,一隻黑貓獨居於森林之中,逍遙自在。突然間一場洪水瞬間湧至,貓咪雖然大難不死,但卻失去了家園。後來牠登上了一艘小木船,與其他的動物們--水豚、狐猴、鸛,還有金毛尋回犬--一起在這個水世界中並同面對危機,尋找生存之道。
或許「貓」正是對導演Gints Zilbalodis (1994年生於拉脫維亞)的最佳比喻,皆因他曾經就像貓一樣獨來獨往:在開拍「貓貓的奇幻漂流」前,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一手包辦的--這樣的創作模式,的確會令人想起早年獨立年代的新海誠。
Gints出身於藝術世家,爸爸從事設計,媽媽則是一名畫家。自小他就受到家人薰塗而喜歡電影,不過比起拿起攝影機,他更喜歡製作動畫。自8 歲起,Gints就開始以手繪方式製作動畫,其後為了重現一般真人電影的運鏡和光線效果,更開始自學以3D動畫軟體創作,16歲的時候就發表了第一部短片「Rush」。
後來Gints入讀首都里加 (Riga)的 Janis Rozentāls美術學校,當時他已經完成多部動畫短片的製作,經過訓練後技術更上一層樓。他花了一年時間完成畢業作「Prioritės」,啟發自導演自身經驗,講述在空難後想辦法逃生的主人與希望獲得主人注意的狗狗的故事;作品入選全球46個電影節,並於渥太華國際動畫展獲選為最佳高中生短片。
「Prioritės」的成功令他決心以動畫創作為事業,更於高中畢業後放棄升學,留在家全心製作動畫。在完成「Followers(2014,關於逃犯和逃學生的故事)」和「Inaudible(2015,以失聰喇叭手為主角)」兩部短片後,他用三年半時間,僅憑一部Macbook Pro,於2019年獨自完成了首部長篇作品「衝出迷境(台) Away / Projām」。
「衝出迷境」的故事不複雜,講述一名少年遇上空難後,被不明巨人追趕到一個神秘島嶼,為了逃出險境,他騎上了電單車,和小鳥一同進行逃亡之旅。
導演明白以自己的履歷難以申請政府的長片補助金,於是他將計劃拆成四段,再各自以短片名義申請「藝術創作資助」,最終他就以國家提供的僅僅5萬歐元完成75分鐘的作品;首部分「Oasis」於2017年公開後,更因原片軼失而需要重製--不難想像,以如此微薄的資金展開創作,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由Gints親力親為。
這3年半期間,他每日工作8-10小時,一時思考故事,一時用Maya軟件創作;而他的創作方式亦異於一般動畫先有Storyboard或劇本的做法:他會先在Maya創作好環境和角色,然後透過軟件中的「Viewpoint」功能去探索適合的敘事角度和鏡頭動線,亦令作品出現大量的長鏡頭--當然,正是因為他只有一個人,才可以用這種方式創作。
而且不止影像和剪接,連「衝出迷境」的聲效和配樂也是由Gints獨自完成--找不到罐頭的音效就自己錄,配樂更是自學使用Apple Logic Pro X 製作,而且他很多時是配樂與拍攝同步進行,甚至會為了合適的配樂而改動畫面--而這正是電影取勝之處。
「衝出迷境」在獨立動畫界的殿堂--法國安錫影展進行首映,很快就憑片中極具代入感的長鏡頭和角色設計,相得益彰的配樂,簡單但具美感的構圖獲得觀眾的喜愛,更獲得當年影展首次設立的另類長片競賽「反打(Contrechamp)」 的單元大獎,自此一舉成名;而在翌年美國的動畫大獎「安尼獎(Annie Awards)」中亦獲提名最佳長片配樂。
此時Gints的作品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風格:無對白、以脫險為主軸的自我探索故事、奇幻簡潔又不失真的風景,以及透過長鏡頭敘事 (後兩者分別受吉卜力動畫和Alfonso Cuarón 「引力邊緣 Gravity」影響)。而通過大大小小的影展,Gints 認識到不少志同道合之人,更瞭解到如果要獲得更多注資,「劇本」和「製作團隊」不可或缺。
於是,素來獨行獨往的黑貓終於都要找伙伴了。
「貓貓的奇幻漂流」改編自Gints 2012年的短片作品「Aqua」,是他還在念中學時在空餘時間製作的2D動畫(但水平已經高到嚇死人),導演希望以3D和長鏡頭方式延展這個故事,亦可算是他的自白--一個素常獨自行事的角色,如何學懂與他人交流合作。前期工作在「衝出迷境」完成後已開展,主要熟習以新軟體Blender創作申請資助用的Teaser。
完成「衝出迷境」的影展宣傳後,他開始面對第一個難關--寫劇本。雖然「貓貓的奇幻漂流」繼續以運鏡先行的方式創作,但要獲得資助,還是需要一份劇本;偏偏這是Gints的弱項,於是他找來另一位拉脫維亞的青年導演Matīsa Kaža一同編劇。現年31歲的Matīsa已經執導過7部長片,近年轉戰監製工作;「貓貓的奇幻漂流」他同樣是身兼編、監兩職。
而影展宣傳之旅亦讓他認識到分別來自法國和比利時的兩間動畫製作公司Sacrebleu和Take Five,他們看過「衝出迷境」決定加入。由單打獨鬥一下子變成帶領超過50人團隊一同創作,對導演來說都是新嘗試與挑戰,尤其是要將自己影像先行的想法傳達給團隊成員,也需要一番功夫,幸好團隊成員都很年青,能夠坦承交流。
製作團隊參考了各種動物對群體生活的習性後選定了參演的動物,當中最早選定的「狗」更是作為主角「貓」的對立面來設計(順帶一提,Gints自己也是兩隻狗的主人)。而為了盡可能模仿貓的真實動作,全體成員都成為「貓奴」,日以繼夜觀看貓的短片;音效師就用了一年時間去預備各動物的鳴叫聲和背景聲效。
當然還有配樂。「貓貓的奇幻漂流」繼續由Gints創作配樂,但今次他請來配樂師Rihardas Zaļupis 將他的電子音樂創作重寫為更加自然的被本,再交由里加小交響樂團錄製。
「貓貓的奇幻漂流」入選今年5月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是相隔25年來再次有拉脫維亞電影入選此單元,以動畫入圍更是難能可貴,首映後更獲全場起立拍掌7分鐘;而在其後舉行的法國安錫影展亦獲得評審團獎及觀眾票選獎的肯定,難怪被視為今年奧斯卡的有力競爭者。
Gints在訪問中表示比較難在國內找到合適的工作伙伴。這說法在3D動畫可能正確,但拉脫維亞的動畫創作原來都有不短的歷史。
拉脫維亞動畫創作最早可追溯至1930年代;二戰後當地被蘇聯兼併,亦遵從蘇聯模式設立了國營的電影廠,當中以Arnolds Burovs為首的一班創作就開始以玩偶製作定格動畫;到1980年代更開始涉足手繪動畫。1991年拉脫維亞復國後,定格動畫部門重組成製作公司「動畫旅團(Animācijas Brigāde)」,至今仍在製作。
另一方面,拉脫維亞亦出現了一批頗具名望的動畫導演,例如於2019年發表首部長片「狗狗救地球(港)/汪汪出任務(台) Jacob, Mimmi and the Talking Dogs」的Edmunds Jansons,他在2016年和太太以及其他7位動畫導演成立了「拉脫維亞動畫協會」,向國際推廣同業的作品。Jansons更是Gints在高中畢業時的評審之一,當時已肯定他的能力。
而繼「衝出迷境」後,翌年安錫影展「反打」 單元大獎就落入另一位拉脫維亞導演Ilze Burkovska Jacobsen的首部作品「鐵幕下的童年 My Favorite War」手上。Ilze自1990年已經到挪威升學、結婚,並成為一名紀錄片導演,但她沒有忘記自己小時候被蘇聯洗腦式國民教育的日子,作品即按她的童年經歷製作而成。
「貓貓的奇幻漂流」亦不是拉脫維亞第一次以動畫參戰奧斯卡,2014年他們就派出了由旅居美國,曾在獨立動畫名人Bill Plymton手下工作的Signe Baumane 執導的「五個尋死的女子(港)/我的瘋狂基因(台) Rocks in My Pockets」出賽,作品講述導演一家三代的女性如何受到抑鬱症所煎熬。
上年Signe就發表了新作「戀愛真化學(港)/我的婚姻之戀(台) My Love Affair With Marriage」,再次以自身經驗出發,探索身體的化學現象和傳統觀念如何影響女子的戀愛路。雖然作品未獲選出戰最佳國際電影,但就入圍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Shortlist,更獲拉脫維亞總統Edgars Rinkēvičs拍片為其背書。
拉脫維亞近年主要以關於二戰或者脫離蘇聯期間的歷史電影出賽,對上兩屆的代表「January」和「My Freedom」都是以後者為背景;但以往不時會有異色作品,例如兒童紀錄片「傳承(港)To Be Continued(2018年)」、改編法國作家Anatole France作品的「性愛慾3世紀(台) Gulf Stream Under the Iceberg (2012年,Jevgēņijs Paškēvičs導演)」。
當然不得不提以香港為背景,有日本影星桃井薰、未成為大導演的Dexter Fletcher、以及劉丹、許紹雄、董敏莉等香港演員參與的奇片「Hong Kong Confidential (2010年, Māris Martinsons導演)」。
「貓貓的奇幻漂流」會否為拉脫維亞帶來首個奧斯卡提名(不論是最佳國際電影或者最佳動畫長片)呢?
數據截至2023年(第96屆)
參賽次數: 15
首次參賽﹕1992年 (第65屆)
Shortlist : 0
提名:0
獲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