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邏輯投資週報-2024.08.18|2Q24季報解析|凱撒衛/八方雲集/迅得/美時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個股心得、投資觀念分享或潛力股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Treads,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 近期專欄發布專題文章



※ 中國經濟似乎尚未見底,押寶中國宜謹慎


時間來到8月份,我們繼續關心中國的經濟現況,因為中國的消費動能也會影響到部分產業的復甦進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首先是我們之前一直追蹤的「M1-M2剪刀差」,M1簡單說就像是整個社會的「活存」,M2則像是「定存」,經濟要活絡,M1(活存)增速理應要比M2(定存)更快,代表市場資金有更多活水,因此我們可以從M1跟M2的年增率趨勢來觀察中國實體經濟的動態。

7月「M1-M2」為-12.9%,是2022年1月以來新低,並維持下降趨勢,雖然7月份的數據有其季節性因素存在,但下降的趨勢顯示中國經濟短期不容樂觀,代表即使中國政府釋放資金,民間企業與私人仍傾向將錢存起來或償還債務,這自然不利於消費動能提升。


接著來看社會融資增量的數據,7月社融增量7724億,但人民幣貸款卻出現-808億,代表實際經濟的貸款不增反減。


若進一步去看信貸數據,會發現企業跟居民部門的貸款下滑,並且忙於償還貸款。企業部門短期貸款減少5500億元,相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減少1715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1300億元,但較去年同期減少1412億元。居民部門方面,短期貸款減少2156億元,相較去年進一步減少821億元,中長期貸款則增加100億元。


這數據也反映在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上,7月份官方與財新的製造業PMI都跌落收縮區間,顯示企業對經營前景看法悲觀,但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中國部分供應鏈與訂單都在流失,能出去外面設廠的都走出去了,留在國內的業者就只能「內卷」,因實際產能遠高於國內整體需求,必須削價競爭及裁員,因此短期對中國經濟或依賴當地供應鏈與需求的業者來說,情勢不容樂觀。


最後來看房價,根據中國百城價格指數(二手住宅)資料,所有城市仍處於價格下跌的趨勢當中,7月均價環比下跌-0.74%,跌幅最大的城市是常州,達到-1.55%,所以可以想像成房價每個月都在損血1%,累積下來也是可觀的跌幅,而且重點是下跌趨勢並未止住,這會讓潛在購屋者卻步,而持有房屋者也只能持續降價求售,或是縮減開支加速還款,不利消費復甦。


我們之前聊過,中國的現況就像一個「慢性病」患者,有可能透過長期療養康復,但也可能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相信中國政府也知道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出台有利政策,例如透過發放現金提振消費信心,或是大幅降息就有其必要,但中國政府仍堅持既有路徑,只願意持續對高科技或重點產業的投資,但這個部分又受到歐美箝制,成長受阻,就像是一個病人應該要吃藥調養身體,卻一直跑去衝刺百米賽跑,結果禍福難料。

回到投資上,我個人會傾向避開投資中國,因為雖然中港股的平均估值偏低,但我比較喜歡投資有「成長性」的標的,因為成長性本身就是一種「保護」,除非估值因市場極度的恐懼、擔憂而下修到不合理的程度,我才會回來看中港股,但目前看到的是估值的緩慢修正,並無情緒帶來的過度修正,或許是市場對於中國也仍抱持觀望與期待的雙重態度吧!



※ 關注「台南」概念股


台積電15日公告,以171.4億元購買群創南科四廠,最快8月底完成交易相關作業。

這項交易案應該是著眼於先進封裝產能吃緊,而群創廠房離台積廠區車程僅5分鐘,可以就近用於擴產先進封裝產能,也可以未來用於3奈米製程產能擴充使用,因台積電也曾表示3奈米製程需求強勁。


話說如果台積電也加大投資「台南」,那對比已經漲翻天的「高雄」概念股,「台南」概念股或台南房市能否也獲得更多資金青睞呢?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上曜法說會簡報就曾表示台南將是AI科技重鎮,而部分「台南」概念股以股價、基期或潛在上檔空間來說,我自己是覺得還蠻「香」的,例如專欄近期介紹的怡華(1456),雖存在一定風險,但也有題材轉機性。只是主力是否買單,那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以下節錄上曜法說會簡報給讀者參考,但本文並非買賣建議,投資決策請自行審慎評估並承擔責任。



※ 營建股到底在漲什麼?答案是一個年年豐收的「本夢比」美夢


昨天有投資朋友問我為什麼營建股還在漲,不是說現在銀行貸款開始緊縮了嗎?

我直接給他看這張表格,這是達麗季報當中的「未認列合約承諾」,可以抓幾個數字來感受:

  • 2Q23銷售合約總價增加金額:37.76億元
  • 1Q24銷售合約總價增加金額:37.23億元
  • 2Q24銷售合約總價增加金額:35.13億元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合約總價金額是會變動的,例如某一季建商交屋後,金額就會相應減少,換言之,這裡列出來的都是還沒交屋的預售合約總金額。

資料顯示,達麗的預售屋每一季幾乎都能賣超過35億元(公司資本額僅40.8億元),而合約總價金額不斷增加,也等同預告未來的收入增長,跟去年第二季同期相比,2Q24合約總價金額多出63.17億元,增加24.45%。

如果有一家公司每年都能成長24.45%,你覺得它的股價或本益比應該值多少呢?


底下引用知名營建股投資達人「簡新投資」最新針對達麗的建案獲利預估表(資料來源:簡新投資與營建股臉書社團,另外「邏輯投資」先前也有重新估算達麗的分年獲利(文章連結),而之前私訪達麗後也有撰寫筆記(文章連結);如果市場改用「本益比法」或「股息殖利率法」來估算達麗的投資價值,股價想像空間會相當驚人,而這也是營建股上漲的可能原因之一。


但要注意,不論是「簡新投資」的專業資料,或者是「邏輯投資」先前的預估,都存在一定變數,因為建商的銷售不可能一帆風順,營建成本與市場狀況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動,然而現在股價提前反應未來可能的高獲利,這件事情其實是合理的,只要建案順銷的時間拉得越長(房地產市場維持熱絡的時間越長),公司的評價就有機會持續提升。

近期有觀點認為營建股可以改看「本益比」,實際上在建案銷售狀況尚未確定之前,這都只是「本夢比」,但不容否認,確實有些營建公司正在創造未來三到五年的業績能見度,對於這類公司,市場改以「本益比」來作為評價方式是合理的,又或者你也可以用「預期的股息殖利率」來抓目標價,只要業績能見度夠遠,評價方式的彈性就更大。

如果你有投資營建股,可以用這個原則去思考目前價位加減倉的合理性。



※ 原來新青安政策是希望人人都能共享房價上漲利益



最近看到商周的專題報導,提到他們訪問新青安政策制定的官員,官員想法很有創意,認為既然房價一直漲,那就透過新青安「降低門檻」,讓大家買得起房,只要人人都是資產階級,能夠共同享受到房價上漲的利益,反對的人或民怨自然就會減少。


但政策制定者可能缺乏完整的政策評估,才會錯誤地在「限制供給」的背景下,風風火火地推出新青安房貸優惠政策,在「需求面」點火。

結果就是政府一手打造出完美的「供需失衡」結構,一邊是「房地合一稅2.0」、「平均地權條例2.0」、「土建融資緊縮」等各種政策,使得二手房屋供給量減少、預售建案工期延長、開工案件下降,另一邊則是房價上漲與新青安政策點火,結合股市大漲、AI帶動半導體產業發展、海外資金回流等因素,撬動潛在買盤與市場炒作資金,造成「全民搶房」,房價也一去不復返。

接下來該問的是,當政策制定者期待的「人人有房」成就達成,台灣民眾就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每個人都會因為房價上漲而歌功頌德嗎?

又或者,作為投資人,當你知道政府官員的心態以及政策偏多時,你該如何思考營建股或房地產市場呢?

這問題的答案留給大家思考吧!



※ 不交易才是更高的境界


最近市場波動較大,我自己有在專欄討論區寫每日的個人操作以及對市場的想法與啟發,不過寫了幾天後,我發現最近自己其實沒做什麼交易,頂多就是「股災」的那幾天有抄底幾檔長線看好的股票,然後就單純場邊看戲了。

既然沒什麼交易操作可以寫,昨天在專欄就是單純跟讀者介紹林茂昌老師的製作-「用心於不交易」這本書,而書名同時也是我自己追求的境界,希望能將交易「化繁為簡」,這倒不是說簡化成「只進不出」的存股或指數投資策略,而是用短線操作以外的思維去思考產業與公司的前景,並將時間儘量花在研究、學習與思考上。

不過這類投資風格,每個人的取向又有不同,有的投資者是希望尋找長線成長的好公司,以「滾雪球」的方式逐步放大自己的資產,而我自己還是會不定期地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以求達成報酬率極大化,但這並不容易,至少這兩年過度操作的結果並未對績效帶來更多成長,只能慶幸成績能僥倖勝過大盤而已。

近期看到某些新聞,然後跟自己投資圈的朋友聊起投資的事情,大家的感想還是「投資很難」,也許有些事情我們都做對了,但我們還是希望能減少「錯誤的交易」,或者真正實現「不交易」的至高境界,就讓我們記住教訓,繼續努力吧!



※ 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40818)

-重要資訊彙整:

  • 威宏-KY調整配息率,從每股配發現金5.3元調整為5.26元,因可轉換公司債轉換導致股本增加所致。


  • 新美齊公告除權息交易日為9月2日,現金股利發放日為10月4日。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