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暹廟看歷史系列1】:Wat Chetawan,Petaling Jaya(一)建寺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Selangor)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的開闢,初期是爲了應付因吉隆坡定為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首都後,所湧現的人口劇增和市政管理等問題。於是在隆市郊區規劃和發展出新市鎮概念,1952年在距吉隆坡西南6英里(約10公里)處建立社區,即今日被喻爲八打靈再也“舊區”(PJ old town)的地域。

龍婆維昂法照,取自Wat Chetawan臉書

龍婆維昂法照,取自Wat Chetawan臉書


1954年,馬來亞聯邦政府實施土地開放政策,允許當地土地對外開放,八打靈衛星市(satellite town)的建設計劃被確立,加速當地的房屋發展和人口面積,到了1957年繼而往北擴展出“新鎮”(PJ New Town),作爲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

最初提倡在八達靈再也新鎮建寺的,是就居隆市已久的泰國僧人,已故的龍婆維昂(Luang Phor Vieng),即後來智達苑寺的首任住持,被皇家御賜Phra Kru Palad僧銜。


<八打靈興建暹羅寺>:1958年8月6日《南洋商報》,第10版。


此倡議後來得到熱烈回響,作爲泰國佛教擁護者的泰國國王,時任泰皇蒲美蓬陛下,於1958年8月贈款7000泰銖(馬幣1033令吉;當時流通的幣種為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 dollar))作爲部分建築經費。雪蘭莪州政府也慷慨撥出約2英畝(acre)的良好地段作爲興建地點,即寺廟現址的惹蘭班底路(Jalan Pantai)。

1960年7月,建寺工程開始動工,全部經費為10萬令吉,設計圖樣皆等為泰國人所繪製,當時估計主要建築和其他工程、裝修等,大約須耗費兩年時間。此外,佛寺的建築經費據稱也獲得泰國大長老僧伽會的籌款,以及仰賴于泰國群衆捐款。此外泰國方面也針對建寺工程,亦設有由高官擔任的籌款委員會,負責籌款和監督建寺工程等事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