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題是近年來升學考試的新寵兒,考生的圖表判讀力也成為得失分的關鍵。雖然讀懂圖表、回答選擇題對多數學生來說不是難事,但遇到國寫那種必須講述圖表涵義的題目,便很難寫得清楚明白。因為,這不只需要「看懂」圖表,更要「看透」圖表,才能寫得完整而簡潔。
試試我們的引導方法,連小學生都可以輕鬆掌握!
- 適合對象:國小、國中、高中
- 付費訂閱可看:圖表判讀練習題
長文閱讀對於手機黏在手上的世代來說,是一件要命的苦差事,即便文章再怎麼輕鬆有趣,他們一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眼皮就開始越來越沉重。幸好,閱讀不用局限於文字,圖表的判斷與分析也是一種閱讀;由於圖表閱讀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看到的一個趨勢或現象,不用在文字堆中找重點,因此大多數的學生比較樂於閱讀圖表。
既然如此,我們就從圖表閱讀著手來引導孩子吧。等到他們掌握圖表的涵義,再來閱讀文章,此時他們已經藉由圖表產生基本概念,讀起長文就比較容易抓到主旨及重點。如此一來,既可以訓練圖解力,也可以加強文字閱讀力。
話說回來,雖然看懂圖表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沒有問題,可以應付一般的選擇題。但如果遇到學測國寫的考題,請考生看圖表進行綜合敘述,並寫出個人見解時,就不是「看懂」圖表可以解決的了。
這個單元,不只教各位老師及父母帶孩子「看透」圖表,還會教你們引導孩子寫出四平八穩且別出心裁的圖表敘述。
公布圖表前,先做市場調查
數據會說話,有圖有真相。圖表所呈現的結果,可能和一般人的預期或成見有一定的落差。在公布圖表之前,不妨先讓學生根據他們的經驗猜一猜結果,藉此引起他們閱讀圖表的興趣。
上週我在國小高年級的課堂上,帶學生閱讀內政部消防署最近公布的過去6年戲水事故情形圖表。其中一張是「易發生戲水意外水域前5名」,在播放這張圖表前,我請他們從湖潭、游泳池、溪河、近海、碼頭5個水域當中,依發生事故的人數,由多到少排列出順序。經過全班票選的結果是:
- 近海
- 碼頭
- 湖潭
- 溪河
- 游泳池
他們一致認為游泳池是最安全的水域,不太可能發生危險。但實際上呢?我來看看圖表:
圖表出處:〈會游泳就不容易溺水嗎?4張圖看過去6年戲水事故情形〉➡https://is.gd/XOsJqY
除了第一名之外,其餘全部猜錯,「游泳池」的排名更是跌破他們的眼鏡,沒想到無風無浪又有救生員的水域也高居第三名。
在班上做的市場調查,其實也反映出一般人的誤解,待會在敘述圖表時可以派上用場。
掌握敘述圖表的2個要點
學生看懂圖表之後,接著帶他們運用文字或口語敘述圖表。一般來說,只要抓住2個要點,差不多100字左右就可以介紹得相當完整且簡潔。
- 注意最高點或落差最大的地方
敘述時,廢話不用多說,單刀直入從圖表當中最高點的地方談起。如果第2或第3名和第1名的數字相差不多,也可以附帶說明。不過,千萬不要每一個項目都提到,否則會太瑣碎,讀者也會翻白眼「當我是笨蛋看不懂圖表嗎?」
- 戳破一般人的誤解
先前做的市場調查現在可以發揮它的功能了。讀者看圖表,可能只看表面,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的誤解與圖表數據的距離。如果敘述中有提到這一點的話,會帶給讀者「原來是這樣!」的驚訝感。
綜合這2個要點,我們可以這樣敘述這一張圖表:
近6年來,在易發生戲水意外的水域中,近海高居第一,多達250人在此發生意外,其次則是溪流河川。一般人可能以為游泳池不會發生危險,但圖表顯示,這6年來,有將近40人在這裡發生意外,並不是萬無一失。
再以這一張戲水意外救援情況圖為例:
圖表出處:〈會游泳就不容易溺水嗎?4張圖看過去6年戲水事故情形〉➡https://is.gd/XOsJqY
要注意的是,這一張圖表不只是在比較獲救與死亡人數,它更以鮮明的顏色對比,呈現「會游泳」與「不會游泳」的比例。我們可以這樣敘述:
這一張圖表顯示,2014年到2019年戲水意外的救援情況,獲救人數超過300人,而死亡人數則將近170人。而兩者中,會游泳的受害者人數都高於不會游泳受害者人數2倍以上。很多人以為溺水者多半是不會游泳的人,沒想到卻是會游泳的人居多。
把握這2個要點,才100多字的敘述也可以把圖表介紹得相當透澈。
了解圖表的局限,不要望「圖」生義
看完意外救援情況表之後,有學生隨即舉手表示:「我知道啦,有一些會游泳的人很自以為是,喜歡到危險的地方冒險,當然容易發生意外。」
他的推斷合情合理,不過我卻鄭重提醒他們,不要把自己未經過驗證的推斷,拿來敘述圖表。要知道,圖表只告訴你「是什麼」,卻無法告訴你「為什麼」及「該怎麼做」,如果胡亂猜測原因或妄下結論,輕則鬧笑話,重則誤導讀者,後果不堪設想。以前面談到的易發生戲水意外的圖表來說,在游泳池發生意外的人數高於在碼頭戲水出意外的人數。光看這個數字,不經大腦思考的話,可能會得出以下結論:
在游泳池戲水比在碼頭戲水危險多了,如果要戲水的話,建議家長儘量帶小朋友到碼頭去玩,安全有保障。
另外,戲水意外救援情況表中,雖然顯示會游泳而發生意外的人數,高於不會游泳發生意外的人數,但如果你據此推論:
會游泳的人比不會游泳的人更容易發生溺水意外,為了您的孩子的戲水安全,千萬不要讓他們去學游泳。
說不定真有兩光的父母,聽了你的這番建議,真的不讓孩子學游泳,然後還帶他們去碼頭玩水--那你真的是害人不淺啊!
知名公共教育家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在他的暢銷著作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一書中,列出人類常見的十大思考謬誤。其中的「
失真型直覺偏誤」,指出這種常見的思考謬誤:
人們容易被單獨出現的數字誤導,做出錯誤的判斷。
表面上看來,在游泳池發生的意外事故高於碼頭,但圖表並沒有告訴你,這6年來在游泳池戲水的總人數有幾人?在碼頭戲水的又有幾人?不用想也知道,沒幾個人會在船隻來來去去、浮油及浮魚漂來漂去的碼頭戲水,因此,在游泳池戲水的人數絕對高於碼頭戲水人數好幾倍,發生意外的人數自然會高於在碼頭戲水,並不代表碼頭是一個比游泳池更安全的戲水水域。
至於,會游泳的人與不會游泳的人當中,哪一種人更容易溺水?同樣要把這兩種人下水的總人數列入考量,算出比例,才能看清全貌。一般來說,不會游泳的人當然比較不會下水,並不代表不會游泳的人更懂得如何在水中自保。
經由妥善引導,學生會了解到,圖表絕非萬能,它只告訴我們部分事實,不可過度推論。
透過圖表閱讀,學生已經看出某一個現象,接著再鼓勵他們去發掘現象背後的原因及應對措施,或是帶他們閱讀深入剖析此一現象的文章。如此一來,即使他們面對的是長文,也比較會有持續探究下去的意願了。
延伸閱讀:
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