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編導周美玲的認識,是三年前在台灣上映的電影《愛.殺》,當中以代表生與死的現代舞「舞踏(Butoh)」為象徵,講述同性間的情愛與慾望,而幾乎拋開三觀認知、具有顛覆意味的創作手法,及故事隱含的哲學性,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在這部由鴻海科技集團出品的電視劇《Q18量子預言》裡,則能見到周美玲對科幻題材的掌握,並再度體現對於生命與愛的哲學探索。
首兩集〈永生〉劇情描述近未來的台灣,李銘順飾演的博士打造出長壽晶片,在129歲的金士傑領導的「永生會」推廣下,台灣人的平均年齡已經到達100歲。但隨著能再延長壽命的新晶片問世,卻顯現出科技發展及永生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讓博士創造的具有人工意識的AI仿生人「黑子」和「白子」展開行動,進而發現人類、生命與科技間的矛盾。
如果生命不再有時間限制,對社會結構會帶來什麼改變?事實是要支撐社會運作的變成那些體力已經跟不上腦袋的老年人,因為活得更久,退休年齡就要跟著提高。那年輕人的機會又去哪了?所以在年輕人的抗議遊行下,故事提問的不僅是追求長壽想要的是什麼,其實也是長壽的盡頭會對社會造成什麼。
而答案究竟是發現人體的極限、獲得更幸福和更長久的感情關係、還是能奪取永無止盡的利益、或者造就全人類的健康與進化?然而以上的觀點卻發現是侷限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口,因為當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產生,只會造成貧富差距的更加擴大,若不能普及全人口的生活品質,永生就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幾條支線,再讓故事增加層次。若壽命的延長成為全人類的福祉,科技取代了醫療,晶片能自動修復傷口、甚至拯救生命,那對於不想活下去的人而言,被賦予的是什麼?當然不是要提倡生命不可貴,而是比方故事中有先天性的疾病患者,或者如果是心理疾病呢?此時活著的苦,誰能安撫?科學能救的,是皮肉而不是心,再次證明長壽的幸福,只對某部份的人。
雖然故事結論趨近保守,劇集在時代氛圍和特效技術上也有不少進步空間,不過〈永生〉的價值在於提出問題。另外,像是黑子和白子的同性互動讓劇集更獲大眾性,降低了觀看門檻,且與其成為噱頭,實際藉此再給提問:當AI越來越近於人類,它們的意識和互動能視作「情感」或「愛」嗎?這讓故事對人性的探討從生物到非生物,成為能相互比照的存在。
周美玲在不丟失「異色風格」的同時,帶來這部科幻哲學兼具的《Q18量子預言》,劇集總共十集,並分為五個單元劇,彼此間則有聯繫。主線是博士和妻子想救重病的兒子,可是發現研發出再創新的產品,也難以治療兒子的病症,那該怎麼辦?
而像第三、四集的〈永恆之戒〉,述說虛擬歌手李千娜和工程師趙逸嵐的同性婚姻,故事談論的包括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差異與社會認知,以及李千娜從對感情的重視及科技的質疑,到後來對自我觀點產生的懷疑,皆為可看之處。
最後,對我來說劇集做的最好的是表態「科技的發展沒有絕對」,所以在提出假設的同時,不過度美化科技幻想,而給出了質疑和人性在當中的價值,讓所有設定都包含由不同身分去接觸的多重性,可能是仙丹,也可能是災難。
台灣播岀日期:2024.08.16起
台灣播出平台:三立都會台、LINE TV、MyVideo、Q18官方YouTube頻道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社群平台:
Instagram(主要):https://www.instagram.com/cinemawriter_1/
FB: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writer1
Letterboxd:https://boxd.it/38NRd
Goodreads:https://www.goodreads.com/user/show/144739427-cw-g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