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5.佛陀對於誕生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5.佛陀對於誕生的思考


📝閱讀心得

這個時期的蕭沆原本認為自殺才是對抗出生到人世唯一的解決方法,但他嘗試實踐時,世界以呈現美麗的方式拒絕了他,將他帶回生命的領域,這個近似悟道的過程,強制他放棄了否定出生和自殺有關的觀念,意識到一切都是虛幻,並讓他再次和自殺保持距離。蕭沆之後的思想接近佛教,但他並未選擇走上佛教,晚年因為阿茲海默症而過世。

叔本華的著作中,多次熱情地談論了佛教修行,並對佛教修行的方式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但是,從叔本華的實際生活來看,他從未實踐過如同佛教修行者的生活,也從未嘗試過實際變成無意志的人。叔本華只是熱衷研讀從遙遠的東方到手的翻譯文本和當時印度學者的佛教研究。他只是一位深陷世俗的哲學家,絕不是宗教實踐者。

蕭沆與叔本華的思想都受佛教影響,但也都未選擇走上佛教,這真的十分有趣,這也讓我反思我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呢?雖然我參加過禪訓營、內觀等等,但我依舊是帶著類似「參與觀察法」的方式在學習佛法。


對生命沒有執著,同樣也不執著於死亡,只是平靜地等待死亡的到來。涅槃的境地是一種既不渴望繼續活著,也不希望死去的境地。斷滅對於生存的渴望和執著,就是指這樣的狀態。我認為這個思維是佛陀哲學的一個重要成就。

「斷滅對於生存的渴望和執著」延伸到大乘思想的「三輪體空」、「應無所住」。其實小乘思想相對簡單許多,其目標簡言之為「斷除我執(有餘涅槃),然後等死(無餘涅槃)」:

云何有餘依涅槃界。答若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猶存。大種造色相續未斷。依五根身。心相續轉。有餘依故。諸結永盡。得獲觸證。名有餘依涅槃界。

云何無餘依涅槃界。答即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已滅。大種造色相續已斷。依五根身。心不復轉。無餘依故。諸結永盡。名無餘依涅槃界。—《阿毘達磨發智論》

不過到大乘思想則複雜得多,如「三乘究竟」與「一乘究竟」之別等爭論。


藉由誕生到人間世界,因而開啟了「不需再次轉世之涅槃狀態」的可能性。這就是對「出生」的肯定,也就是「肯定出生」的思想。因此,佛陀的思想既是「否定出生」,同時也是「肯定出生」。當然,並不是佛陀本人曾經這樣說過。而是我們從反出生主義的角度探討佛陀的哲學時必然得到的詮釋。佛陀在追求不再重生的同時,也肯定自己生存在一個可以追求不出生的世界中。因此,可以說佛陀的哲學非常獨特。

這點對作者而言是一個重大發現:

探討「未出生」的態度,不僅可以從「未出生更好」的「沒有誕生的優勢」形式來探討,還可以從「即使沒有被生下來也是好的」的「肯定沒有誕生」形式來探討。我想要提醒的是,「肯定沒有誕生」與「否定出生」完全不同。「肯定沒有誕生」不一定導向「否定出生」。因此,透過將「未曾出生」的利益解釋為「肯定沒有誕生」,我們可以打開一個同時肯定「未曾出生」和「出生在世」的新視野。

講得更清楚的話,佛法大致是認為「暇滿人身難得(肯定出生)」與「解脫(否定再生)」,而作者也知道「從佛陀自己的角度來看,『出生是件好事抑或壞事』的問題並不那麼重要。無論是好還是壞,這個問題對修行者的實踐沒有任何區別,所以應該避免執著於這個問題」,畢竟「已出生」是既定事實,否定「已出生」沒有意義。

如果解脫是目標,那不再重生是好的,因為已經解脫,而如果重新輪迴被生下,因為只有人道有解脫的可能,所以也是好的,「因此,佛陀的思想既是『否定出生』,同時也是『肯定出生』」。


無論輪迴存在與否,這位修行者的心境都不會有任何改變,他所達到的境地不受輪迴存在與否的影響。這正是現代人無法相信輪迴存在時依然可以從佛陀的哲學中學到的洞察力,我認為這是值得思考的。

這段文字可以換成以下的說法。當肉體死亡還未迫近時,內心深處能夠真切地想到「我可以繼續活下去,也可以現在就結束生命」;而當肉體死亡接近時,能夠真切地想到「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我不必再繼續活下去」。後者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渴望繼續生活的欲望已經消失,另一種是安心於不必再活下去。

這段在原始佛教應該是可以成立的,不過大乘思想中心在於「為利有情願成佛」,簡言之「菩提心」,也就是大乘將解脫設定成此生基本上無法達成的目標,而此生能達成者其實只是已達成解脫者的示現,大乘思想基本上有強烈將目標放在來世、投生淨土的觀點。

而最後作者探討佛教中跋迦梨、闡陀和佛陀是否是自殺也非常耐人尋味,如以前曾寫虹化、頗瓦、出陽神、尸解等等,算是自殺嗎?什麼是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另外關於死亡,藏傳佛教中視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之化身,其源由可能來自吠陀的閻摩,並延伸為漢傳成閻羅王:

大威德又稱閻魔敵,以前我去邁索爾的時候,他們有⼀個水牛臉像的神像,他們說這個水牛臉像的形象跟死神有關,所以我們將大威德金剛稱作叫閻魔敵,也就是閻羅王,有這種的說法。—〈達賴喇嘛尊者2018年於菩提迦耶——獨勇大威德金剛灌頂前對於密法及大威德金剛之介紹〉

跟朋友提起時,常會得到震驚的眼神,「閻羅王是文殊菩薩之化身!修本尊是修閻摩死主!」,其實佛教在面對死亡焦慮時,採取相似於行為療法中的暴露療法:

暴露治療法特別用來治療各式各樣與恐懼、焦慮相關的問題。這種治療法會讓當事人透過想像或現場實境,系統性地面對恐懼刺激。若當事人的恐懼過於強烈而無法在實境暴露中進行練習時,想像暴露法可以安排運用在現場暴露法之前。—《諮商與心理治療》CH9 行為治療

念死無常、白骨觀、不淨觀、墓園觀等等,佛教中處理無常與死亡的焦慮與恐懼,其原理與認知行為療法相似,在《略論》中引《顯句論》:

《顯句論》云:「佛依二諦說,契經等九部,是就世間行,廣泛正宣說。其為除貪說,不能斷瞋恚;為除瞋恚說,亦不能斷貪;為斷慢等說,彼不壞餘垢,故彼非周遍,彼等無大義。為斷癡所說,彼盡壞煩惱,佛說諸煩惱,皆依愚癡生。」

佛教大致上有兩種對治方法,一種是正對治,也就是空性;一種是用相反之力來對治,例如用佈施對治貪念、用慈悲對治嗔念、用精進對治昏沉、用愛他執對治愛我執、用死亡對治存在等等,這兩種方法或許是佛教對治「存在焦慮」的方式。

另外記得比較有趣的是,「摩利支天菩薩」在漢傳佛教大多認為是「觀世音菩薩(準提觀音)」化身,密宗視為是「多羅觀音(度母)」的化身,道教中視其為「斗姆元君」。

avatar-img
101會員
45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4之3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4之3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未來的自己,告訴過去的自己該怎麼做,也許造物主就是這樣誕生的吧!
Thumbnail
宇宙生成而後運行 是誰正作夢呢 星球長養各種生命 得花多少心力 每天下一盤棋贏得幸福 擺脫悔憾雨雲追逐 睡前以感激供奉生活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此書以【哲學觀點】探討人生、生命 也談論了關於生育及自殺等敏感議題 是一本用較白話的方式闡釋自古以來與人生態度有關哲學思考文獻的書 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人類生命這件事? 到底怎麼應對充滿悲苦喜樂的現實世界? 書中引用並分析多位哲學思想家的論述 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最喜歡裡面的一句話是: 沒有正確的人生, 也沒有錯誤的人生。 因為沒有正確答案, 我們便可以更自由的享受人生。 賦予事物意義的人是你, 從各種不同觀點, 多元面向觀察事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未來的自己,告訴過去的自己該怎麼做,也許造物主就是這樣誕生的吧!
Thumbnail
宇宙生成而後運行 是誰正作夢呢 星球長養各種生命 得花多少心力 每天下一盤棋贏得幸福 擺脫悔憾雨雲追逐 睡前以感激供奉生活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此書以【哲學觀點】探討人生、生命 也談論了關於生育及自殺等敏感議題 是一本用較白話的方式闡釋自古以來與人生態度有關哲學思考文獻的書 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人類生命這件事? 到底怎麼應對充滿悲苦喜樂的現實世界? 書中引用並分析多位哲學思想家的論述 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最喜歡裡面的一句話是: 沒有正確的人生, 也沒有錯誤的人生。 因為沒有正確答案, 我們便可以更自由的享受人生。 賦予事物意義的人是你, 從各種不同觀點, 多元面向觀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