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日常追劇】玫瑰的名字--安伯托艾可(電影版)

「昔日的玫瑰只存在於它的名字之中(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 nomina nuda tenemus.)」


其實這部大學時期就已經看過了,不過那時只是外行人看熱鬧,淅哩呼嚕的就看過去了,並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後又重新溫習,加上原著小說及電視劇版本……不能不說應該要有些什麼新的領悟。


中世紀的修道院是個神秘的地方,而玫瑰的名字本身的衝突性來自於「書」,我想「知識」成了殺人動機其實是很特別的一種理由,或許也有人會認為「亞當與夏娃希望能像神一樣也是追求知識的一種」……我對這種說法是持反對意見的。畢竟「分別善惡」是人類想採取至高點去審判同類,但審判的主權卻是在神,人只能看到其中一面,卻不能看見全面。


於是在電影版中,看見主教以自己的標準評判誰是異教徒,誰違背了神,誰是錯的……這一切都讓我很想問他:啊你到底有沒有讀聖經?你真的知道聖經在說什麼嗎!


對於信仰若是真的了解,自然不會想以自己去代替神……認為自己是「替天行道」的,我想也未免過於自以為是,若是「替天行愛」可能還說得過去。


至於「看完詩學之後會譏笑神」,某方面來講好像看似敬畏,但也許只是想維持權力的絕對性而已,畢竟教會的權威就是建立在恐懼之上,而很多政權或統治者也是如此,若不是被恐懼蒙蔽,應該能看得見真實,但就是因為恐懼,才不能不小心翼翼,以為遵循了某種教義或是思維就能得福份或避禍端……然而這還能算是「自由」嗎?


不過有時人類也會依靠謊言而活,若沒有這樣的謊言,或許自己也就失去了依循的方向,或是失去了某種信仰的價值,繼續活在謊言裡,也許也是一種安於舒適圈的表現,因為不敢去挑戰界線。


謊言與恐懼,的確確確實實是惡魔的手段。


電影版把書中的情節全都集中起來以劇情為主,所以堆積到最後修道院失火的時候的確是高潮所在,不過以艾可的特性,原著中大量的知識(聽說傅科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或許才是真正的精華所在,在看完以劇情為主的電影,感受到故事高潮以外,電視劇或原著,我想就等到全都完食再來比較。


在此先做個電影版的紀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