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論語漫讀(110):自行束修以上—孔子的招生政策和教學方法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述而第七)。

 

束,捆在一起,十支為一束。修,同脩,幹肉。估計類似於現在的臘肉。孔子這句話像是自我辯解,像是在說,我可沒有虧待你們這些學生。凡是自行給我十條肉的學生,我沒有不教導他們的。你們的學費沒有白交。

 

自行就是自己慕名前來拜師的學生。還有些學生是介紹來的,懷裡揣有推薦信。介紹人要麼與孔子有交情,或者是貴族或者是某地德高望眾的長老。這種情況,就不一定要拿幹肉交學費,孔子得給這個面子,還情或者以求將來回報。沒有推薦信,那對不起,就得足額交學費。也說不定有孔子親自招攬的,看見某位後生資質很好,如顏回,愛才心切,就巴心巴肝甚至倒貼想招其為學生。就如我們現在給優異學生獎學金。

 

孔子的招生政策很寬鬆。子曰:『有教無類』(衛靈公第十五)。

 

但凡來投師的,不管什麼身份,什麼來歷,資質如何,介紹來的或是自行來的,只要奉上束修,都予以錄取。可能對年齡和入門的基本知識有一些要求,當然不會招女生。孟子開設科目講學,招收學生也是這個政策,『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孟子·盡心下》)。不拒絕前來求學的,走也不挽留追回。

 

但孔子也僅此而已。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交了學費,進得門來,也就給個入門級指導。要進一步提高,就得看學生努力不努力,天資夠不夠。是可造之材,孔子才會多花時間加以指導,開開小灶。所以,緊接著孔子說,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第七)。

 

不發奮的學生,孔子不會啟示他。憤,苦苦思索仍然不得其解。學生自己要有學習的主動性,要有求知欲,孔子才會多加提點。有不成熟的見解,想表達又說不清學生,孔子會幫助他們理清思路,順暢地表達。不想發言的學生就免了。悱,想說又說不清楚。這兩點都是講學習態度了,有沒有求知欲和表達欲。有,孔子就多花些功夫;沒有,就不浪費時間了。

 

其次,看學生有沒有悟性。一點就透,老師當然最喜歡了。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一個道理,能夠將這道理推及到類似的情況,就叫舉一隅而反三隅,後來簡化為舉一反三。反,類推的意思。今天來問一個問題,孔子解釋了其中的道理,明天又來問一個類似的問題。這種學生,孔子就不愛搭理,自己回去好好想吧!就好比做題,老師講了個例題,就應該會做同樣題型的題目。變了一情景或數字,就不會做了,又跑去問老師。老師肯定不耐煩。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衛靈公第十五)。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不知道如何闡述問題,拿不出辦法解決問題,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對這樣的學生,孔子也不耐煩,說自己拿他們也沒辦法。

 

孔子的教學方法還是很高明的,重在啟發式教育。孔子還有個自述,也是在講啟發式的教學。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第九)

 

大概是這麼個情況。某個初學者問了孔子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大而不當,非常空泛。鄙,淺薄。鄙夫,應該是指孔子眼中學識低淺的學生,剛入門。他問的這個問題,孔子也沒有現成的答案。初學者一張白紙,沒有條條框框,問的問題就天馬行空,漫無邊際了,可能超出了孔子平時思考的範圍。孔子於是說,我知道這奇葩問題的答案嗎?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會針對他的問題,從正面與反面兩端來追問他,一直追問到他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為止。這樣就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他明白了,我也明白了。

 

兩端指兩種方法,一種是正面說明的方法,一種是反面說明的方法。幾何證明題上,就有正證和反證兩種方法。比如說,人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儒家有個正面闡述,『烏以反哺,羔以跪乳』。烏鴉羔羊都知道感恩孝順父母,何況人呢?從反面來說,則『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禽獸才無父無君,那人當然應當與禽獸相反。儒家說明孝天經地義的嚴密性不說,但他們確實試圖從兩個方面來闡述。

 

總之,孔子有所教,有所不教。教也有一套方法,雖然以現在的邏輯思維來看,很不嚴密,但也還是有些效果。

 

2021年3月8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