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成長較好?價值較佳?

第一張圖是微軟最近20年的本益比(股價/獲利)的變化,從大趨勢來看,市場對這家公司的評價在2010到2014落到了谷底。

raw-image

第二張圖是股息殖利率,相反的2010-2014微軟的股息顯著的提升。到底這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又是什麼邏輯?我們談談這段時間微軟發生了什麼事。

2010年大部分的你們還在國小階段,筆記型電腦進入了飽和期,也就是類似現在的手機,每個人都已經至少有了一台,暗示著:我們依然需要windows和office,但很難再顯著『成長』,理解到這邊的同學,希望你們要懂得,這就是市場將微軟公司從成長股轉變成價值股的關鍵時期。2010-2014年誰適合買微軟股票?需要公司每年固定配息,領取現金生活費支持的人,因為當時市場不期待微軟未來有高成長,此外,對微軟來說,公司維持信譽最好的做法,就是將每年續約windows所賺的錢,再回饋給股東,藉此拉攏投資人的心。這種現象也類似台股的中華電,這種型態的公司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就只是在『防守』,大家還記的2018年發生的499吃到飽之亂嗎?中華電為了跟上台灣大哥大的優惠腳步,犧牲了公司的獲利。

評論:當我們都是用高股息來看待投資標的時,是不是缺少了長期的審時度勢?

但在2014年之後,微軟的殖利率又開始下跌了,如果按照上一段的邏輯,是不是它又轉回成長股?是的,微軟從2014年之後深耕的雲服務。因為雲端建置需要燒錢,所以微軟開始減少配息,而市場也認為該公司未來的成長可期,提高了本益比,所以高股息和高股價終究是『現在與未來』、『確定與不確定』、『杏仁核和前額葉』的取捨。

結論,在本社群的同學大部分都在30歲以下,對你們而言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應該培養較長遠的視野來看待投資,就好比是最近,九月下跌是股票市場的慣性,如果同學感覺到:對於投資的部位下跌很不耐,建議大家多睡覺、多運動、多看點書培養忍耐度,就是不要一直盯著股票漲跌,反正那是一輩子的部位,是公司CEO在做決策,不是我們,這才是被動長期投資的真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