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工作疲於奔命嗎? 你需要來點《深度工作力》




2007年的冬天,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羅琳,正趕著完成哈利波特系列完結篇《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當時她壓力極大,因為這本 書背負著重責大任,它必須完美的收尾,以滿足全世界書迷的期待。

但事情哪有這麼簡單,壓力越大就更需要更高的專注力……

在家中的辦公室,時不時就會被打斷…..


羅琳說「我在寫《死神的聖物》時,有一天,擦窗子的工人來工作,孩子們在家,狗狗狂吠。」

這樣根本就無法寫作,於是她住進位於愛丁堡鬧區的五星級巴爾莫勒爾飯店套房。

巴爾莫勒爾飯店是蘇格蘭最豪華的旅館之一,經典的維多利亞式建築,重點是這間飯店離愛丁堡城堡非常近,這座城堡是羅琳想像霍格華茲的靈感來源之一。


但巴爾莫勒爾飯店要價不斐,面朝城堡的套房一晚就要價1000美金以上,但對羅琳來說,當你一天支付1,000美元,在一家距離霍格華茲式城堡不遠的老飯店套房寫它時,要你鼓起能量開始並持續這個工作,會比你在紛擾的家中辦公室來得容易。


說到閉關,心理學家榮格,在瑞士一個叫做柏林根的小鎮,蓋了一棟簡單的石屋,這是他在一趟印度之旅的途中,看到當地人們常在家中設置冥想室,受到啟發下蓋了這間房子。這間房子沒有電,甚至還要人特地叫他去吃飯。榮格通常在早晨7點起床,吃過豐盛的早餐後,他會花兩個小時寫作。


到下午,他通常會冥想,或是在附近鄉間散步到很遠的地方。塔屋沒有電力,到了晚上必須點油燈照明,以壁爐取暖,榮格會在晚上10點就寢。以榮格當時忙碌程度來想像,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間度假屋,不過,榮格到柏林根隱居,不是為了逃避他的職業生活,反而是想更上層樓。


兩個人的共通點在於,都是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進行「深度思考」來創作…..


今天想要介紹的叫做《深度工作力》,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偉大的創作與思想,都是來自於深度的思考。而現代人的生活、工作習慣,正在抹殺這樣的「深度思考」,那現代人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

現代人遇到的問題

麥肯錫公司在2012年做的一項調查發現,知識工作者居然有高達六成的時間,花在數位訊息、網路搜尋等「淺薄工作」,光是閱讀、回覆電子郵件,就佔了上班近三成的時間。

所謂的「淺薄工作」是相對於「深度工作」來說,深度工作需要思考、專注在某件事情上。大量的「淺薄工作」則需要你快速反應、多工、回應他人的問題與期待。

 注意力太常被打斷

在網路時代,知識工作者越來越常以淺薄工作取代深度工作,隨時在發送和接收訊息,注意力頻繁被打斷,以便快速回應。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例如擬定新的策略,或撰寫重要的企劃,如果經常被小事打斷,分心的結果將導致……


重要的事情都沒做完!


前面提到J.K.羅琳與榮格的故事,世上有影響力者,無不善用深度工作,可惜的是,現代大多數知識工作者,正快速遺忘「深度思考」的價值。因為我們現在的工作模式,幾乎都是開放式工作環境,幾乎不太會讓你有可以深度思考的空間。另外,拜網路通訊軟體發達所致,連線式的工作模式,導致三不五時就一堆電子郵件轟炸你,Line群組訊息打擾你,隨時都會打斷你工作的節奏。


恰好分心又是人類的本能,對遠古人類來說,獅子老虎來了,說什麼「大意了,沒有閃」,太過專心是會死人的。所以「多工」、「淺薄工作」就成了,現今知識工作者的工作狀態了。


 以忙碌代表生產力

時任Yahoo執行長梅爾,2013年宣布禁止員工在家工作,因為梅爾很生氣,在家工作的員工,工作時間登入伺服器的時間不夠久,意思就是認為「公司花錢買你的時間,你卻給我怠工」。

就某個角度來看,她是在懲罰員工沒有花更多時間檢查電子郵件(登入伺服器的主因之一)。她傳達的訊息是:「如果我看不到你忙碌,我就假設你沒有生產力。」 有趣的是,知識工作又不像生產線,員工忙碌與否,與他所能提供的價值根本就八竿子打不著。

像是《給予》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就經常斷絕與外界連線來專心寫論文。如果格蘭特為Yahoo工作,梅爾可能會開除他。但舊有的觀念,卻是用忙碌、費力程度來看待一個人的生產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常常需要「深度思考」,但這樣的動作,看起來就是怠工,不信的話,你捫心自問,是不是整天很忙的人,會覺得看起來最認真,天知道是不是瞎忙….

為何需要深度工作力

所謂的「淺薄工作」有個特色,就是那些具有大量性與重複性,不太花腦力的工作….,為何我們會需要「深度工作」呢?

因為在AI出現以後,大量的淺薄性質的工作,基本上AI都可以幫你完成。而一些比較具有創造力,或是一些開創性的工作,就會落在人類的身上,這也是人類的價值。


所以AI出現以後,以下三種人會是,未來最需要的工作型態。

 擁有超強技能

 擁有流量的人

 資本家

首先就是你具有超強的技能,因為這樣的人可以跟AI進行人機整合,強上加強發揮更高的價值;再來就是各行各業的明星,因為這樣的人具有品牌效應;最後就是資本家,因為這些人擁有最大的資本,可以去,他不用自己工作,他讓錢為他自己工作。

其中前兩項是個人努力就可以達到的階段,但你會需要「快速的學習能力 」 與「高水準的生產能力」。其實可以簡單整理成一個公式 :

高品質的生產工作=花費的時間╳專注的程度。

於是作者就將這樣的能力稱作「深度工作力」,這樣的「深度工作力」哪裡才能買的到呢?

又不像武俠小說一樣,可以找個石洞閉關個一甲子,我們有正常的生活要過,不工作就餓死了…

以下是我根據這本《深度工作力》,整理出普通人也能做得到「深度工作」的五招心法,這是我親身自己實驗過有效,這邊就分享給大家參考。



第一招、找到工作哲學

什麼叫工作哲學?就我們前面提到,今天需要深度工作,你會需要閉關。

那閉關也有很多種程度。我們在看武俠小說的時候,那些閉關都是進到一個石洞裡面,閉關個什麼十年二十年,然後才練成絕世武功。

但是對現代人來說,當然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

所以榮格、亞當·葛蘭特採取了「間歇式的閉關」,也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閉關,斷絕與外界的交流,時間到了還是出來,要去處理一些所謂的淺薄工作,因為我還是要工作,不然會沒有飯吃。

可是這樣的方式也不太適合一般人,另外還有一種「節奏式的閉關」方式。也就是說「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做深度工作」。

我很喜歡《點子就要秀出來》作者提到的一句話,他說「我喜歡在全世界的人都睡著的時候工作,在全世界的人醒來的時候分享。」

意思就是說,其實你可以固定「每日深度工作時間」,看你是夜型人還是晨型人。如果是夜型人的話,當然就是在大家都睡著的時候做事,夜深人靜沒有人會吵你。

如果你是晨型人,就是在早上大家都還沒起床,進行深度工作。因為平常白天要工作,然後也要照顧小孩到睡著,累都累死了,還不如早點睡,早點起床去寫讀 書心得。只是我一開始這樣做,有發生想賴床的問題,特別是寒流來的時候,根本就爬不起來。依靠意志力就別想了,最終都會敗在人的惰性上…


所以接著你需要另外一招,來破解「人的惰性」



第二招、建立儀式感

達爾文撰寫《物種起源》的時期,對他的工作生活有一套嚴格的規矩,或說是儀式。在上午7點起床,短暫散步之後,獨自吃早餐,8點到9點半之間待在自己的書房。接下來一小時他會閱讀前一天的信件,10點半到中午的時間又留在書房。這段時間之後,他會一面沉思艱深的觀念,一面沿著一條不准他人打擾的路線,從他的溫室繞行家園一圈。他會不停地散步,直到對自己的思考滿意,然後宣告一天的工作結束。

參考達爾文的方式,你需要一套儀式,讓你無痛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所謂的儀式感就是要減少「你做決定」的機會,降低做這件事的「阻力」,簡單來說就是養成習慣啦,藉由建立儀式,你要問你自己:

要在什麼地方工作,

要工作多久,然後要怎麼做,

你要做哪些事情可以支持你的工作,

應該說人的習慣是這樣,當今天人要做選擇的時候,你就很難去養成一個習慣,譬如說你起床時,還要想我要不要念書?


沒有一個固定儀式,去開啟你整天的工作,你可能就會還要再做決定,做決定又會動用到意志力,人的意志力是最不可靠的。最好的方式,透過建立儀式養成習慣,你根本就不用下任何決定,時間到就自己起床,

我現在的起床開機儀式是這樣…

早上起床先喝杯溫開水,然後用摩卡壺煮咖啡,接著我就開始「寫讀 書心得」,這樣的儀式就是喚醒大腦,不要想著賴床,當喝了黑咖啡,腦袋清醒後,就不會想走回房間睡覺了。



第三招、大動作下猛藥

專注做你最有價值的事,然後用最短的時間搞定它。所以有時需要下點猛藥,你會比較有動力,讓你做事特別有效率,這個猛藥不外乎:

 下重本

 限定時間

 限定空間

最猛的藥就是三管齊下….

如同前面提到 J.K.羅琳,為了搞定哈利波特結局,每天要花一千美金去住飯店,這個壓力迫使他極度專注。

還有個創業家叫做謝克曼,這人發現飛機上是最好的創作點。他說「綁在座位上,前面一片空白,沒有東西讓我分心,沒有東西觸發我大驚小怪的DNA,我沒別的事幹,只能深入我的思考。」有次謝克曼簽了一本書的合約,期限是兩周。

為了趕上截稿時間,謝克曼下了猛藥…,訂了一趟東京來回美國的商務艙機票。他在飛往日本的航程中寫作,到達日本後,在商務艙候機室喝一杯濃縮咖啡,然後再飛回來,同樣一路上不停地寫作。抵達美國時,離他出發只有短短30小時就搞定這本書了。

謝克曼說: 「這趟來回4,000美元的機票真的值回票價。」


達成深度工作最主要的力量,是來自認真投入任務的心理。但是人實在是太容易分心了,有時大動作下點猛藥,利用外在環境、時間、空間的限制,逼迫你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



第四招、生產力冥想

如果你在創作,一定會遇到卡關的情形,特別是絞盡腦汁、想破頭也破不了觀的狀況,這時你一定要試試「生產力冥想」。也就是花一點時間,去做一些你會用到體力,但不用腦力的動作

比如說像散步、慢跑、做家事等等活動,因為人有時候是需要觸發,你卡在一個地方,想破頭也不會有什麼新的想法。像我自己,工作有時候卡在某個地方,我會去茶水間泡個咖啡或泡個茶,然後走一下,跟同事聊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想法。

如果是創作的話,我就會出去外面走一走散個步,或去洗個澡,就會有新的靈感。

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該休息就要休息」。

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極限的,雖然注意力像肌肉一樣,是可以越練越強,但它是一個有限的資源,消耗完就沒了。

必要時,要讓自己的注意力恢復,生產力冥想也是不錯的恢復方式。



第五招、斷線測試

社群媒體實在太容易令人分心了, 書中建議可以用「斷線實驗」測試看看,你對於社群媒體的依賴程度,你可以測試斷線登出某個社群媒體一個月。一個月後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

 過去一個月,使用這項服務,生活有明顯更好嗎?

 其他人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嗎?


如果你發現根本不影響日常生活,也不會帶給你任何進步,就代表這社群媒體是你不需要用的。又或是不用社群媒體,對別人來說,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都沒有什麼影響,其實就可以刪除不用看了,反正要用的時候在重新安裝app即可。


要不然你也可以增加使用的難度。就不用的時候就把你的帳號登出,等你要用的時候,還要重新登入帳號密碼,那就很麻煩。當你想到很麻煩,就不會去用。如果是工作上,也很難避免不去使用Email跟LINE,真的刪掉不用會影響到工作,這些訊息,你就可以選擇,在固定的時間處理。沒事不要一直看Email跟LINE,因為這些訊息真的非常影響你工作的節奏。



總結

這本書告訴我們,進入深度工作有兩個大原則。

✅ 找到你工作的節奏

書中是講工作哲學,不過我認為是節奏啦。

何時需要進入深度工作,每種工作的節奏都不一樣,像我自己在去年建置網站的時候,我是選擇過年連假時閉關,把小孩送到老家,這樣我比較能專心處理事情。但平常工作的話,節奏就改成,固定時間去做事,讓自己的生理時鐘習慣這件事,時間到身體自己就會動了,並不需要特別再去做甚麼決定。



✅ 建立開關機的儀式

所謂的儀式感說穿了,就是讓你養成一個習慣,時間到你就要進行「深度工作」。

這邊我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從建立每日的開機、關機儀式做起。然後一定要寫下來,張貼再自己隨時都看的到的地方。


因為不見得你隨時都需要「深度工作」,但是這麼做卻可以養成「自律」的習慣,讓你每天不會渾渾噩噩的,動不動就想拿手機起來滑呀滑,過一天算一天。


我自己的開機儀式是…

早上起床先喝杯溫開水,然後用摩卡壺煮咖啡,接著我就開始「寫讀 書心得」,煮完早餐叫小孩起床,趁空檔時間寫晨間日記,並規劃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接著帶小孩上課,我去上班。

關機儀式則是…

睡前反省總結今天的工作,想一下有什麼是對我有利,或是對他人有利的事,

接著讀書,狀況好可能一次就看完了,狀況不好,那怕看個一頁也好。

工作上的儀式則是…

到公司會先收發mail,把要處理的事情一次整理好,如果能當下順手搞定的,就順便做一做。

接著早上會優先處理比較大的專案,午休之後會再看一次Email,但是我不會馬上回。

通常下午會繼續完成專案,是直到快下班再一起回。

這本《深度工作力》乍看之下跟《心流》要講的概念很像,但如果要類比的話,《心流》就像是教授在上課,引經據典資訊量非常扎實,但真的要逼自己硬看。本書就非常平易近人了,就很像是「老高」總能把艱深的道理,用最簡單的話讓你聽的懂。如果你是知識工作者,就非常推薦你先看看這本《深度工作力》。


_

✅ ​ 博客來商城:https://reurl.cc/eyGnYL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_

✅ ​ 閱讀全文:https://hamr-lab.com/deep-work/

✅ ​ 訂閱電子報:https://hamr-lab.com

✅ ​ 臉書粉專: ​ / hamr.lab ​

✅ ​ 推特: ​ / hamrlab ​

✅ ​ Instagram: ​ / hamr.lab ​

✅ ​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uncle@hamr-lab.com

✅ 請我喝杯咖啡:

https://www.buymeacoffee.com/hamr.lab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鼠叔|倉鼠人生實驗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