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工作者應具備特質:高度的專注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鈴聲一響起,手機傳來商品特價訊息,你眼神不經意撇了一眼,過了幾秒你又把注意力重回到手上的工作上,繼續飛快的敲打鍵盤繼續剛才被打斷的工作報告,而你打開網頁查找參考資料時,不經意的看到社群軟體網頁跳出紅色的通知,吸引著你去追逐每條朋友的最新動態。

現代人的注意力時間愈來愈短且零散,從短影音的盛行就可得知,人們喜歡從數分鐘甚至是數十秒得到資訊閱讀的滿足,加上資訊多元且不必要的資訊,如銷售廣告等短訊息通知,都成為現代人的工作干擾,不過干擾愈多,愈顯專注力的重要與珍貴。

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不公平的,不過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這件事是絕對公平的,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有效率管理有限的「時間」、「專注力」與「體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提供我個人提高工作效率的經驗與方式

善用行事曆安排工作或者學習計畫

照表操課聽起來陳腔濫調,但是卻非常有用。求學時代我們的時間都是被制度安排好的,每天早上八點開始第一堂課,一直到下午四點放學回家自修及學習。不過出了社會,如果是勞工階級,一般來說不會有人替你安排一天行程,自我安排一天的工作流程與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在一天的開始甚至是前一天,就利用手機中的行事曆,安排好今天一整天的工作,這會讓身體從學生時代大腦中「被安排的潛意識」被喚起,你會很明確知道今天整體的工作樣貌,到了什麼時間點該做什麼,且什麼時候該完成。

善用提高專注力的手機APP

現代人最大的注意力干擾,通常來自我們手上的智慧型手機,不時的查看手機已經變成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深怕漏失了任何訊息,但其實很多資訊都是不必要的,社群訊息其實可以等休息時間再一併回覆。

raw-image

介紹一款我使用提高專注度的APP「專注清單-番茄工作法&任務清單」,它主要特色是,你可以設定一個設定的時間內,將手機螢幕朝下並擱置,且時間內都不能去看手機,不然計算專注的時間將會失效,如果時間內都沒有將手機拿起來看,那你將獲得獎勵及專注時間的紀錄與分析。一旦你將手機拿起,手機會不斷地震動提醒你趕快將手機放下,這會讓人覺得好像手握一顆炸彈,為了不讓手上的工作被打斷,以及計算中的專注力時間與獎勵消失,你會自動的配合將手機放下。我甚至會用這款APP設定短時間的冥想與休息,我認為也有不錯的效果,大家可以下載試用看看。

raw-image
raw-image

手機社群時代,專注力就是價值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需要更有效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藉由提高專注度的APP,分析自己可專注的時間長度,控制自己休息的時間,並設定短時間的小目標,逐步達成目標比較不容易疲勞。以我個人經驗來說,一次學習新知識或創作的專注時間大約是25分鐘,大概就需要短暫5分鐘休息消化。一整天的專注時間能超過四個小時,就算是很不錯的表現。我會將APP的循環設定為工作學習25分鐘不看手機,並且每次休息5分鐘。不過這很看當下身心狀態好壞,有時可以在接受新知或者高強度創作的過程,有更長的專注時間與更短的休息時間。

自由來自自律

擁有自由的工作時間是大多人稱羨的,不過自由通常是更多的自律換來的,拼盡全力不見得會有最好的成果,現代科技一直在進步,看似使我們的工作更簡單,但其實人類要生產比過去更多的產值,而工作習慣必須要慢慢培養,過急容易讓熱情消散,長期的自律且有效率的產出,是自由工作者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提高專注力的好處

自由工作者如果可以更有效的管理工作效率,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其他自己有興趣的人事物,甚至提高收入。此外,我還認為提高專注力還有一個附加價值,就是「進入心流狀態的自我快樂」,出了社會之後,工作幾乎佔據了我們超過一半的人生,除了賺取生活需要的金錢,我認為自我實現也是人性需求與滿足的一部分,我們都會有一種體驗是,很專注地完成某一項任務,而獲得的精神快樂,我認為手機及過多的不必要資訊干擾,很嚴重的剝奪了我們的精神快樂,試著利用手機APP去戒除時常查看手機的癮,我想當時賈伯斯發表iphone的時候,他除了期待改善了我們的社會及生活方式,可能也沒有想到滑手機這件事,演變成人性中的一種癮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感覺讀書用這個方法也很適合 短時間專注
KURO-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20
馬克的生活隨手記 我工作學習都是用這個方法,的確大大改善了我的效率,而且每天App會整理你一天專注的各個項目並做成圖表,可以知道你一天時間怎麼過的,可以拿來改進自己的工作學習效率
avatar-img
KURO
2會員
5內容數
建築師、室內設計師、自由工作者,總覺得熬過的日子,不把它寫下來實在太虧了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如何找到靈感敲門的時間、執行時間和沒力時間,在每種時間內讓自己發揮最大效益,同時保護自己的創作能量,看完這篇你也能是創作永動機 !
Thumbnail
如何找到靈感敲門的時間、執行時間和沒力時間,在每種時間內讓自己發揮最大效益,同時保護自己的創作能量,看完這篇你也能是創作永動機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